探訪中國第一座「棄城」:房價看心情,90平房子1萬塊拿走
探訪中國第一座「棄城」:房價看心情,90平房子1萬塊拿走
國內不少短視頻平台上呈現了一個個這樣的場景:一座山坡下,一排排紅磚樓房窗戶四開、玻璃碎裂,一樓院子野草橫生,成群的麻雀呼啦啦地起起伏伏,舊時景象全部存在,唯一缺少的就是人氣。鏡頭高抬,遠處祁連雪山橫亘萬里,北面煉油的煙囪聳立無數,有的呼呼冒著藍火。這些視頻基本沒有標記拍攝地點,觀者留言各種猜測,猜著猜著,這裡就變成了「網紅」之地。很多人慕名前來,感受這裡的荒涼和寂寞。不少當地人對此有些莫名其妙,卻又引以為榮。
這裡便是當前的「網紅」沒落城市——甘肅玉門舊城,當地人稱之為「玉門老市區」。
不久前,這座被外界稱為「棄城」的地方起了一把火,火災發生在這裡的禮堂。第一財經1℃記者用腳踏在那片黑色凌亂的廢墟上,在偶爾散步途經此地的一位退休老職工的提醒下,依稀可以感受到,這個地方曾經承載了多少歡樂和希望。
春風不度玉門關,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道出了玉門關的偏遠。今日玉門關遺址在甘肅敦煌,與玉門市相距並不遠。玉門關只是敦煌一個小小的景點,但玉門市人卻在苦苦追尋自己與玉門關的關係,玉門關不在玉門市,甚至成為他們的一個心結。
玉門位於甘肅省西部,隸屬於酒泉市。玉門關雖不在這裡,但並不影響玉門市的知名度,因為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油田的所在地,也是「鐵人」王進喜的故鄉,是比黑龍江大慶更早的「石油之城」。
時過境遷,整整十年前,玉門被列為資源枯竭型城市。也許發現這裡遲早有一天會失去希望,早在16年前的2003年,玉門市區便開始遷移。搬遷后的舊城幾乎成為一座「空城」,這也是被坊間傳為國內首個「棄城」的原因所在。
1℃記者近日實地探訪玉門發現,玉門老市區並非完全處於廢棄狀態,尚有過萬常住人口,只不過更多聚居於舊城的北部;油田也處於繼續開發利用狀態,不少地方的「磕頭機」運轉正常。歷經十年建設,玉門新城區早已崛起在西北的大漠戈壁。玉門市產業轉型中,也摸索出了一條新的產業和發展道路,該市曾排名甘肅省縣域經濟第一位。
國務院已在全國範圍內確立三批共69座資源枯竭型城市,這些城市都在探索不再單一依賴資源的轉型發展之路。新城已建,老城未廢,地處西北戈壁中的玉門市為其他類似城市提供了一個可參照的轉型樣本。
老城搬遷致人口驟減10餘萬
新中國第一座油田在大慶,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油田在玉門,比大慶油田早了20年。現在的玉門市區所在地是玉門鎮,從玉門市區出發,向東南行駛近90公里,爬上一處幾公里長的山坡,這才到達了玉門老市區。老市區的海拔為2400多米,比新市區高出1000米,兩地的氣候也已經有了反差。玉門新市區已入春,老市區可能還是冬季。
「鐵人」王進喜的塑像矗立在進入老市區的路口,提示著遊人,這裡曾是一座石油之城。
老市區呈南北走向,進入老市區的地方是北坪,由北向南穿過中坪,最終到達南坪。走在北坪主街道上,一幢幢六層樓房、各類沿街店鋪、辦事機構很是齊全,不禁讓人遙想這裡曾經的繁華與富足。時值周日,北坪街道上的行人很多,身著紅色和藍色工作服的石油工人佔比很大。
一些熟悉當地情況的居民告訴1℃記者,石油工人的工服是有專門安排的,主要就是兩個顏色,「戶外作業穿紅色,紅色顯眼,出了意外容易找到。不在戶外,就穿藍色」。1℃記者在北坪探訪期間看到,這兩種顏色正是目前玉門老市區最顯眼、最主要的顏色。然而這兩種「顏色」已成玉門的過客,他們雖工作在這裡,但早已定居在百餘公裡外的酒泉。
雖然街上行人絡繹不絕,但已難復昔日的繁華。越向南走,行人就越發稀少,路邊房屋幾乎全部封閉,房屋門窗有的僅剩框架,有的被封堵得嚴嚴實實。到達南坪,站在一處山頂俯瞰,正如網上視頻所呈現的一樣,南邊大院內的房屋全部廢棄,一些房屋裡牆面上言語簡單直接粗暴的塗鴉隱約可見。
1℃記者沿著一兩米高的圍牆觀察,失落空寂的感覺更加強烈,單元門口破敗的燈籠微微可以看出當年的紅色喜慶,一樓小院里瓦缸盆罐傾倒破碎,當年種植的樹木有的已經瘋長到三四樓高,烏鴉的巢穴搖擺在高處的樹杈上。一兩百米範圍內,只有一隻黑色的土狗狂吠,才讓這裡有了一些生機。狗狂吠許久,一名身著深色衣服、疑為留守看護的人在牆角處探了一下頭,便消失了。
指著附近一處當時應該為標誌性的建築,路過的一位老職工回憶說,這裡是當年最熱鬧的地方,遇有重大活動,廣場上會擠滿人,有時候大家還會載歌載舞。而現在,禮堂後半部分已經被大火燒光,遍地是黢黑的磚瓦梁木。
從北坪到南坪,這裡構成了原先的玉門市區,那時的玉門市和石油管理局合一,市區總人口13.5萬。老市區中心的市民廣場,曾經人來人往,如今罕有市民休閑。
1℃記者行走在空蕩的大街上,四周的寂靜與林立的建築讓人有一種如入夢境的感覺。突然,「北京時間18點整」的標準女音傳遍這座古老城市的角角落落。時間似乎一下子回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這樣的報時方式會把很多來者拉回20多年前,那時的玉門老城區正當繁華之時。玉門老市區管委會副主任王建剛向1℃記者介紹說,老城區目前常住人口超過15000人,主要包括原住民和一些退休工人。
現在玉門石油管理局仍在這裡設有機構,8000多名工人周末和假期一般都住在酒泉市區,周日下午趕回來準備下一周的工作。所以,周日到周五,玉門老市區北坪一帶可以說十分熱鬧,絲毫沒有「棄城」之感。但是當這些紅藍衣服的石油工人離開,寂靜和衰老的氛圍就會隨之而來。
房價看心情
七旬老者韓明(音)在南坪街頭緩步走著,已經退休11年的他,選擇留在老市區。每天從北坪溜達到南坪,看一看曾經工作時進出的住房、辦公室,是韓明唯一的消遣和鍛煉的方式。「在這裡待了40多年,很多同事去了酒泉市,我老了,哪裡也不想去了,就想留在這裡」。
韓明在老市區的40多年,經歷了這裡因石油而發展起來的最繁華的時期。韓明說,留在這裡與他做伴的基本都是和他一樣已經高齡的老人,還有一些不在油田工作的原住居民。
韓明至今仍住在北坪的6層樓房裡,樓房的「年齡」與他工齡相近,超過40年。南坪聚集的完全廢棄的房屋,幾乎全部破敗。北坪尚能住人的房子也是「年事已高」。
廢棄的房子如何處理?王建剛告訴1℃記者,這些房屋都屬於玉門石油管理局,廢棄后已被石油管理局收回和封存,也有一些交給了老市區管委會。其中有三棟樓經過裝修改造,用作鐵人王進喜幹部學院的學員宿舍。
對於仍然住在老城區的住戶,房子的商品屬性似乎已經不重要。北坪商業街附近的廣告欄上,各類租房、賣房的廣告不少,但風吹雨淋,有的字跡已經模糊和破損,涉及的房屋基本集中在北坪。但無論出租還是出售,價格該怎麼確定,並沒有統一可參照的標準。隨機詢問一些住戶,有人說賣房子不看面積,論套出售,「一套房子可以賣三四萬,也能賣到五六萬,有的房子給一萬也會賣」。目前北坪可以出售的房屋,面積一般在60~90平方米之間。
1℃記者通過售房廣告,與一名北坪的住戶取得聯繫。這名男士最初為這套90平方米的房屋報價是6.5萬元。1℃記者詢問他價格是否可以商量時,他說,「可以降一些,四萬五也行」。1℃記者表示,再便宜一些,可以一次性付清全款。「要是真付全款,3萬塊錢就拿走吧」,言語間房子價格又下降1.5萬元。最終,房主笑著表示,反正也沒人住了,給1萬元也不是不可以,「老房子了,周邊也沒人住了,房價怎麼定,完全看心情」。
1℃記者在一些房屋買賣軟體上搜索到,同樣面積的房子,有的賣到五六萬,有的直接標價一萬元。按照70平方米的面積計算,房價最低不過一二百元,最高也只有五六百元。
城市雖已沒落,但來老城區遊客去越來越多。他們從每年5月份開始就陸續趕到,看老房子,轉老城區,懷舊遊是到這裡旅遊的主要目的。旅遊業成為玉門老城區的一項重要產業。這一點得到當地居民的認同,但他們也覺得老市區可看的不多,「也就是鐵人王進喜塑像和老君廟油井,這兩個地方几分鐘就看完了」。遊客們到此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感受這裡的環境,因為在國內已經很少有保存如此完整的上世紀縣城的景象了。
這種景象引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也是最讓居民們引以為豪的——老城區成為一些懷舊影視劇的拍攝地,已經有多部影視劇選擇這裡作為外景地,劇組就地僱用群眾演員,也給居民帶來了一些意外收入。一位居民說,他知道,「很多人去過,一天給80塊錢工資,管盒飯」。
在玉門市政府的產業規劃中,老市區的旅遊產業是當地整體旅遊產業的一部分,既可以弘揚鐵人精神,也能發掘老市區的文化內涵。王建剛對1℃記者表示,除了旅遊業,老市區也在發展其他產業,例如由於附近的煉油廠還在生產,與煉化有關的產業仍然在繼續。玉門老市區並沒有完全成為「棄城」。
資源枯竭成發展轉折點
玉門新市區的馬路寬,樹也不高,每天中午12點過後,幾乎都會準時颳起大風。「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這句話成為很多玉門人最愛用來介紹當地大風的俗語。市區的馬路上人和車並不是很多。一幢幢樓房立在道路兩側,從外面就能看出嶄新的痕迹。新市區呈現出的現代化與老城區的荒涼成為對比。
歷史沿革上,1955年,玉門油礦所在地成立了地級的玉門市;1958年玉門縣政府從玉門鎮遷至玉門油礦,併入玉門市;1959年玉門石油管理局成立;1961年市、局政企分設,玉門市改為縣級市至今。
玉門毫無疑問是一座「石油之城」,且很長期內單一依賴石油。
玉門石油管理局在一份公開資料中提到,玉門油田經過近70年的開採和發展,到21世紀初的原油產量艱難地維持在每年40萬噸。老油田已進入枯竭性開採階段,剩餘可采儲量僅400多萬噸,且剩餘可動用儲量品位低,可采難度日益加大,產量逐年下降,經濟效益逐年下滑。也就是說,玉門油田已經接近於資源枯竭。
從2002年開始,玉門石油管理局選擇將局機關和生活區搬遷到110公裡外的酒泉市。2003年,玉門市政府也開始搬遷,遷入地正是玉門鎮。曾在老市區工作過的多名當地官員對1℃記者表示,老市區的氣候也不適合長期作為城區所在地,「海拔比新城區高了1000米,溫度偏低,還有說法認為它處在地震斷裂帶上,所以選擇遷移是沒有問題的。」
玉門新市區的交通有老市區完全不具備的優勢。新市區緊鄰蘭新鐵路,已經通了高鐵。高速公路和國道也暢通。與之相比,老市區則幾乎哪裡也不靠,必須走出20多公里,才能到達312國道。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今,不具備交通條件的老市區的確不適合作為主城區。
玉門的轉折點出現在2009年,當時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玉門位列其中。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提交的《關於申請將玉門市列入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請示》中說明:「玉門油田成為目前全國開發最早、海拔最高、開採難度最大、企業規模最小、發展苦難最多的企業,也形成了玉門地方發展中的巨大困難和問題。」
「一油獨大」的產業機構無疑是畸形的,但它卻已經深深植入玉門市的經濟發展中。玉門市公布的財政數據顯示,石油及煉化產業貢獻了玉門市國民經濟增長的70%以上,該市財政收入也有60%以上來自石油及相關產業。石油資源一旦枯竭,難免會使玉門市的經濟發展面臨困難。
產業經濟專家楊建國對1℃記者表示,包括玉門在內的傳統資源型城市,幾乎有一個共同特徵:除了資源以外的其他產業,都是從屬於這種資源,為這一產業和從業者提供商品和服務。最終形成的是這種資源在整個城市經濟中所佔的比例畸高,絕大多數成為這個城市經濟的唯一核心和最重要命脈。城市對這種產業形成極高的依賴和依附,勢必帶來經濟發展的風險。
轉型發展之路仍漫長
從確立為資源枯竭型城市至今,玉門又歷經了10年發展。用時10年,有沒有實現轉型升級的成功?
玉門新城區和老城區,海拔落差相差1000多米,一刮就是一年的大風都吹在海拔1400多米的新城區,海拔2400多米的老城區雖然溫度低,但沒有無休止的大風。而風能產業恰恰成為玉門經濟轉型的一個重要支點。
玉門市發改局副科級幹部趙玉昆向1℃記者表示,玉門這些年轉向開發風電資源,已經成為全國第五大風電基地和甘肅第一大風電基地,並由此發展起新能源及其裝備製造產業。以風電、光電、光熱、水電為主的新能源及其裝備製造產業總產值達到47.6億元。玉門市在轉型發展中,確立了石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及其裝備製造、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文化旅遊這五大產業,以擺脫對石油的單一依賴,實現產業升級。
玉門市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能有一定代表性,管窺了這個西部偏遠城市的發展成績。玉門市已多年位列甘肅省縣域經濟排名靠前位置,並曾位列第一。玉門似乎已摸索出一條成功轉型發展之路。特別是新舊玉門,展現了一個城市的兩個命運。
對於玉門的轉型發展之路,楊建國向1℃記者分析,推動資源枯竭型城市升級轉型,其實將是一項長期、艱巨且複雜的工程。《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是近年來關於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的最重要政策文件。目前全國共69個資源枯竭型城市,還有118個資源型城市。從各資源枯竭型城市公布的轉型成就來看,已經形成了很多各不相同的模式,也均有顯著的成績。但是經濟發展已經呈現新常態,各類新要求越來越多。資源枯竭型城市將面臨二次轉型。資源枯竭型城市應該徹底擺脫對原有資源的依賴,還清歷史欠賬,這可能還需要5~10年時間。
包括玉門在內的諸多資源枯竭型城市,應該繼續因地制宜,尋找培訓接續、替代產業;必須堅持對資源的適度開採,儘可能延長城市生命周期,避免再出現因資源枯竭而舉城搬遷的情況;同時還需要引入生態治理,探索變廢為寶。
玉門老市區雖沒有被完全廢棄,但也基本或者早晚喪失它成為一個城市的資格。這也為未來中國城市尤其資源型城市的發展之路提供了一個典型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