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過去的老動畫比現在的動畫看起來更有【質感】?

60年代一直到90年代,日本手繪動畫和如今不同,不是用電腦處理,而是畫在名為「賽璐珞」的透明片上,而很多喜歡老動畫片的朋友,都會懷念8、90年代賽璐珞動畫片,覺得過去的動畫的那種「質感」,現在的動畫片真的找不回來了。那麼,老漫迷們口中的這個老動畫「質感」,究竟是什麼?本期我就在此為大家分析。

1、老動畫和現在動畫製作方式的不同

畫面「質感」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動畫製作方式的不同,過去的賽璐珞動畫,製作方式是將人物,直接畫在透明的賽璐珞片上,然後在賽璐珞片上用顏料上色,將背景畫在紙上,然後將人物放在背景的紙上,來完成背景和角色的重疊,形成完整的畫面,最後用攝影機來記錄連貫的畫面;而現在的動畫片,是將原畫畫在紙頭上,用掃描儀掃描原畫到電腦上,處理成線稿,再用電腦對線稿進行處理、上色後期,再用數字的方式合成成連貫的畫面,也就是說,原先「物理」的製作動畫的方式,全部被數字製作的方式代替,巨大的製作方式的差異,導致了畫面表現上的差異。

2、兩者在色彩上的區別

為什麼會有畫面「質感」上的巨大區別,其中最大的不同來源於色彩的差異。賽璐珞上色是以顏料直接塗在塑料片上完成,即便是表達一種顏色的時候,沒有數字動畫那種非常「純粹」的單一色彩,而是多種色彩糅合在一起,對光影的表達會很突出,色彩變化豐富,過渡比較柔和;

而之後數字動畫的上色,色彩純度要高不少,漸變比較「硬朗」,雖然也會讓畫面看起來更加「準確」「乾淨」,但同時會帶來一種生硬的觀感;

但是數字製作的方式經過很多年的改進,已經可以通過後期的效果來大幅度較少這種「生硬」的觀感,並且也可以用軟體來用「平塗」的上色方式來模擬出賽璐珞時代的那種風格的上色,增加柔和的漸變效果,達到一種柔和的觀感,因此現在的數字動畫,在畫面上,還是要超越過去的賽璐珞動畫方式的。

2018年,京都動畫的新作品《紫羅蘭永恆花園》就在保持超高的清晰、精準的色彩的前提下,同樣帶來了氛圍感十足的畫面,這就是當今的後期技術帶來的柔和、生動的效果。

3、「模擬」製作留下的痕跡

過去製作動畫,就如同音樂製作的「黑膠唱片」一樣,錄音的過程,都是一個「模擬」的過程,而不是數字運算的過程,動畫也一樣,從你用顏料畫在賽璐珞上,和通過電腦處理的線稿這個數字處理的過程是完全不同的,創作過程中會有大量的物理細節,例如上色不均勻產生的雜色,例如錄像成膠片而產生的噪點,而在重放過程中,這些細節的重現,就會帶來所謂「質感」。數字動畫的製作過程中,這些步驟帶來的「副產物」會統統因為數字的製作方式被電腦「過濾掉」,數字處理線稿上色,既不會產生雜色,數字後期的過程也不會產生噪點,因此數字的動畫片觀感大都是乾淨清晰的。

但是,如今動畫製作水平上去了,後期也可以代入模擬過去那種動畫質感的濾鏡,濾鏡本身可以自帶雜色和噪點,讓畫面風格上來實現復古的觀感。

2018年的4月新番《Megalobox》就是複古風格畫面的典型,作為《明日之丈》漫畫五十週年的紀念作品,這部番劇就是用了古老的480i的方式呈現,上色、畫面風格都非常復古,你看不清角色的細節,畫面也顯得很模糊,但是就是和如今的新番感覺完全不同,彷彿是90年代的動畫片一樣。數字製作的動畫,是能夠靠色彩風格來重現復古的效果的。

4、顯示設備帶來的印象

這一點也很多人都忽視了,一個顯示設備給你帶來的印像很可能是很深刻的,當你不再看到過去的那種顯示效果,你就找不回當時的「質感」。

80、90年代,無論是國內國外,大多採用顯像管電視機來收看動畫片,顯像管電視清晰度無法和現在成熟的液晶屏方案比較,但是亮度高,響應速度快,個人認為顯像管電視配合過去低清的賽璐珞動畫,效果出眾;但是到了數字動畫的初期,2000年代左右,液晶電視開始慢慢替代厚重的顯像管電視,但初期的液晶屏電視技術並不成熟,搭配當時的早期的數字製作的動畫,只會讓畫面觀感更加生硬,缺乏賽璐珞動畫的自然的過度感。這種印象,也可能是導致了人們覺得數字動畫不如賽璐珞動畫的一大原因。

小結:確實,賽璐珞的動畫有著現在動畫不同的觀感,但是因為製作成本,效率的問題,賽璐珞動畫終究還是被淘汰在了歷史舞台之中,而越來越成熟的數字上色技術,也讓數字動畫的畫面表現,走向了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