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人窮莫說三話,沒錢少管三事」,很現實,但很管用
在人際交往中,免不了要說話、辦事,這是我們每個人活在世上的必修課。但老話說「禍從口出」,很多時候得罪人,就是因為說錯了話,辦錯了事,所以我們也不得不謹慎一些。老祖宗的這句俗語「人窮莫說三話,沒錢少管三事」,看起來很現實,但也很管用。
哪三種話不能隨便說呢?第一種話,就是喪氣話,這是對於我們自身而言的。因為人生難免要遇到挫折和困境,這時候別人的安慰很少能起效果,只有自信最管用。例如,心理研究發現,把「我需要改變」換成「我需要進步」,就暗示了自己會越來越好,能讓人樂觀很多。
我國歷史上有很多「苦中作樂」的名人,比如北宋文豪蘇東坡。朝廷把他貶到嶺南,他樂顛顛地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想到那些朝臣一清早就起來上朝,他又說「五更待漏靴滿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涼」,可以說是最有阿Q精神的古人了。
第二種話,是涉及太多個人隱私的話。常言道「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話是告誡我們,與人交往的前提是保護好自己,不能隨便把心裡話全說出來。尤其人在沒有發達的時候,說的話別人也不會太當回事,所以話沒必要說得太深,免得自己受影響。
第三種話,是自己做不到的話。為人處世最重要的就是一個「信」字,人窮志不能窮,最怕的不是短期的失意,而是明明做不到,卻為了面子苦苦支撐;假如別人請你辦事,做不到就千萬別誇海口,因為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費力不討好,白白落了一身埋怨。
都說富不過三代,窮不能一世,富貴榮華本來是不斷發生轉變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沒有任何一個家族能夠永遠維持原來的狀態。當人生處在低谷期時,更應該修鍊好自己,學會做人是每個人來到世上的第一門功課,而做人最難的就是把事情做得完美。
那麼,這少管的三件事,又是哪三件呢?頭一件,就是別人的家務事。因為這種事情非常隱私,如果不是完全看不下去的那種,而是夫妻之間日常的吵鬧矛盾,沒有必要管太多,管太多的後果可能是讓自己惹上一些懷疑;更何況,真正能主持公道的,往往是比較有地位的人。
第二件,就是幫人出氣、幫人出頭的事。生活中有不少因為一時衝動、就去為朋友出頭的例子,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別人沒事,自己反倒受了罪。年輕的時候衝動可以說是血氣方剛,如果成年了還這樣,只能說思想太幼稚了。
第三件,就是責任太重的事。農村俗語說「守多大的碗兒吃多大的飯」,意思是講,每個人的能力都有範圍,如果能力不足,就不要想著去擔責任重大的事;當然這裡說的並不是逃避責任,而是有些事情,你根本無能為力,就最好不要輕易開始。如果能夠記住這6點,生活中的很多是非,是可以避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