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別光催,心理學家這 4 招更管用

 

家長對於孩子磨蹭如臨大敵,原因無非兩個:磨蹭耽誤了生活的節奏;如果不管,今天的磨蹭可能會變成明天的懶惰。

為什麼孩子會磨蹭?

對於 5 歲以上的孩子來說,刻意磨蹭通常並不是懶惰,磨蹭是一種對立。玩遊戲的時候,一個個都勤快著呢。但對於 5 歲以下的孩子來說,磨蹭更多是因他們還無法完全認清事物之間的關係,也尚不能很好的完成對於未來行為的規劃。

應對孩子磨蹭的原則

對於低齡的幼兒來說,解決孩子拖拖拉拉,家長的應對原則無非只有兩個:

首先幫孩子解決一個核心問題:「做這件事跟我有什麼關係?」家長們很難回歸到孩子的視角去認識世界。其實孩子並不能很好認知「穿衣服」和「全家一起出門」之間的關係,也不太明白「趕快睡覺」是為了能夠給明天養精蓄銳。

我們有必要幫助孩子解讀——現在做這些,跟他到底有怎樣的關聯。

 

其次想辦法刺激孩子的行為動機,激發孩子「做點什麼」的身心狀態。

人懶洋洋的時候,肯定不會特別主動地做這做那。一個不在狀態的孩子,也是跟不在狀態的大人一樣,對於一些沒吸引力的事與人,真的提不起啥興趣來。有時道理太複雜,跟孩子說不通,倒不如直接刺激孩子進入比較好的身心狀態,還更能促進他們緊張起來。

改善孩子磨蹭的具體方法

至於方法,我認為有四種非常值得採納:

➊ 提前準備

每次出差的前夜,我都會把行李收拾好——衣服、洗漱用品、電腦、證件,一個都不能少。我們也都有這樣一個同事:每次他都因為收拾行李太晚匆匆忙忙趕到機場,次次滿頭大汗,卻次次死不悔改。提前準備,恰恰是抗擊磨蹭的良好方法,類似「穿這個還是穿那個」的問題才是最浪費時間的。

我兒子現在上幼兒園,家庭作業頭一天寫好,穿的衣服頭一天挑好拿出來,書包頭一天收拾好。每天起床,該穿哪件該幹什麼,其實都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有條不紊也就水到渠成。

現在我兒子時不時還要選一下明天要穿哪件衣服去學校(甚至包括內褲),這很好,我也非常支持。畢竟,你只有心裡有數了,到時候才最容易找到節奏。

➋ 給行為增加競技性

孩子未必會喜歡乖乖穿衣服,但孩子總是喜歡遊戲的,而且更喜歡有競技性的遊戲。很多家長滿心琢磨「讓孩子再睡會兒」,自己拾掇完了才叫孩子起床,然後一個勁嫌棄孩子磨蹭。其實,你都穿好了,當然嫌他慢了。

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和我們一起呢,為什麼不能把要做的事情變成一次小小的比賽呢?

 

➌ 解決「如果沒做到又怎樣」的問題

我發現,很多家庭里,孩子是不用為磨蹭「買單」的。他們再磨蹭,家長也會讓他們準時到校,作業寫完,衣服和鞋穿的整整齊齊。既然磨蹭沒代價,那為什麼還要勤快呢?磨蹭總要有點成本,這才是對勤快的公平。

➍ 家長少兩句廢話

「苦口婆心」是很多家長的常態,為了讓慢吞吞的孩子做點什麼,家長們有時會變成《大話西遊》裡面的唐僧。提要求有時候變成了碎碎念,力度與效果就會打折扣。讓孩子幹啥你就說,提要求不要變成了老太太又臭又長的裹腳布。軍隊里,每一個命令都很直接「稍息!立正!向右轉!」讓人聽了就想跟著動。

在家裡也應該借鑒,提要求,你不用嚴厲,但你有必要做到夠直接。

 

小案例

最後分享一個身邊的案例,供大家參考。

我有個朋友,家裡倆孩子。按理說,他們家早上給孩子穿衣服是非常麻煩的事,因為有倆孩子,工作量要乘以二,管理難度要乘以二。

但他上班從不遲到。

因為他們家的孩子,天天早上都要經歷一次接力賽,因此從不磨蹭。在這個比賽中,孩子們互有輸贏,但好在比賽天天有,孩子們就更是樂此不疲。

我這個朋友在組織比賽的過程中,值得稱道的做法有三個:

給比賽設立多個連續目標,讓它變成一個鐵人三項比賽而不是百米短跑比賽。每天早上,他給出的要求都很直接簡短:「先穿衣服!再洗臉!再刷牙!再吃早飯!再穿鞋出發!」但次日早上,他又可能會調整活動的順序或者增刪一些小的環節。這麼一來,這個遊戲的可玩性就大大增強,孩子們也不會感覺乏味。

給比賽來一首背景音樂。他說最好使的是這首《william tell overture》威廉泰爾序曲。這曲子本身就容易激發人的活力,能非常快地帶領孩子進入狀態。

對於取得勝利的孩子真誠鼓勵,對於失敗的那一個,更是要真誠地鼓勵他今天可以在其他的競爭環節有更好表現。說實在的,我覺得他的做法,既讓孩子不磨蹭,又能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著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