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教孩子節儉,要教他如何花錢!

近日,網路上有個話題引起熱議,「你知道自己家的財務狀況嗎?家長該不該和孩子說家裡的財務狀況呢?」

其中,有個留言高達上萬讚讓大家開始關註:

「想哭,我從小就被教育家裡很窮,父母很辛苦,以至於我一直很自卑,上班賺錢了就開始亂花錢。」

對孩子太吝嗇真的不行嗎?

孩子的內心富足或匱乏,格局是遠大還是窄小,其實跟物質都沒有直接的關係,而是取決於父母對金錢、生活的態度。

「我們沒有錢」、「我們買不起」、「那個是有錢人家才有的」...口裡說著這些話,然後在孩子面前對生活斤斤計較,這樣的家庭環境沒問題嗎?

其實在這種環境之下,容易養出心窮的孩子,每一次孩子聽到這些話,看到父母低人一等的表現,都是對孩子人生一次次的貶低,跟著他成長的只有滿滿的自卑和懦弱,因為他打從心底覺得「我們家就是不如人...」

節儉沒有錯,錯的是那個生活態度!

青青她媽媽從小對她很吝嗇。從小到大,青青的衣服玩具,都是撿親戚家剩下的,不是破就是舊。

有一回,天氣熱,青青渴得不行,想吃冰欺凌又不敢說,掙扎很久讓媽媽買瓶礦泉水,媽媽說:「就那口水要一元錢呢,咱走快點,回家隨便喝。」

 

不知道的人,一定以為青青家很窮,其實,青青父母是雙職工,家境不錯。那時候,青青總是想,等我長大,一定不要像媽媽這樣摳。

可她好不容易長大,會賺錢,卻不會花錢了。

不管多渴,她也不會在烈日下買水喝;不管多好的課程,只要花錢,她就不去。

有一回崗位晉升,本來她最有希望,卻失敗了。後來才知道,是形象出了問題,主管委婉的說,她穿得太過樸素,而競爭對手的形象一看就賞心悅目。

她受了刺激,特意去商場買了件1000元的大衣,回家穿給家人看。

媽媽伸手要摸,一聽價錢,立馬縮了回去,要她退衣服,一副「我們不值得穿這麼好的衣服」的表情。她被深深刺痛了。

可悲的是,她不自覺的「遺傳」了媽媽的想法,「我不值得這麼好的東西」。那件大衣,她很喜歡,卻不捨得穿,總藏在衣櫃裡。

青青說:「我真的很討厭現在的自己,攢著每一分錢卻不知道用來幹什麼,一享受就覺得是在犯罪,可是,不管我怎麼努力,就是改不了。」

童年養成的習慣,成年後一輩子也再難改變。青青媽媽不明白,她的吝嗇徹底讓青青「心窮」,這遠比窮本身更可怕。

心窮的孩子,不敢失敗,不敢爭取,不敢創造,會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有價值的人生。

連坦然享受都覺得是一種罪,又怎麼敢有「我要去看世界」的眼界和格局?

捨得花錢的父母,容易養出內心富足的孩子。很多父母常太極端,要麼太吝嗇,試圖培養孩子愛惜錢財、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要麼省吃儉用,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試圖讓孩子多花錢長見識。

教育本來就和窮富沒有太大的關係。

不哭窮,不顯富,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捨得為孩子花錢並把錢花在刀刃上,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好東西,貴有貴的道理;好人生,自然也有其價值,而我們必須通過努力去爭取。

家,本來就是充滿希望和歡笑的地方!

家庭的本質就是要創造希望和快樂。窮沒關係,那至少在孩子面前你要給他希望,你要讓他知道有多少錢做多少事,你要讓他發覺生活中的美好。

 

曾為麥肯錫高管,後來成為作家的Autumn QT,小時候,家裡並不富裕,她印象最深的,是媽媽記得錢包裡的每一分錢,有一回從菜市場買魚回來,媽媽驚呼,少找了5分錢。

但媽媽從來不吝嗇,她是一個可以在生活裡撒上糖的人,QT的衣服有補丁,媽媽繡上漂亮的小白兔;飯菜不奢侈,但每一次都葷素搭配、顏色鮮明。

爸爸媽媽對教育也很捨得花錢,QT參加課外活動,媽媽都報名讓她學;爸媽尤其愛買書,QT的閱讀好習慣,都是小時候培養的。

爸爸媽媽也努力賺錢,向她展示生活是值得努力的。她7歲時,添了三百元的沙發,9歲時買了九百元的冰箱,10歲時又有了三千塊的電視,每一次,QT都像過節一樣開心,全家為擁有新東西歡呼雀躍。

父母從不哭窮,更不抱怨生活艱辛,總是樂樂呵呵看書學習,努力工作。

談起父母,QT滿臉自豪:

「我跟著爸媽,感受一次次畢業,考級,升職,加薪,買房買車,消費升級的成就感,我覺得生活充滿希望,因為他們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們給了我物質與精神的安全感與方向感,我知道生活是可以追求到的,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以通過努力得到。」

QT的童年不富裕,但爸爸媽媽對待金錢和生活的態度,滋養了她富足的心。

心是富足的,再苦的日子也能燦爛得開出花來!

這樣的孩子,敢追求,敢爭取,理解生活是應該努力的,值得努力的。只要努力,就可以掌控生活,享受到生活的無窮樂趣。

錢的意義,本來就是要帶給我們滿足和快樂的。

別用低人一等的心態教育孩子,因為你要知道,父母對待金錢和生活的態度,將會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