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請找一個和你頻率相同的人

Dec.

13

唯有在琴瑟和鳴的震顫中,感受與人相處的歡欣,才能不負此生。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

在海洋中,有一隻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它叫Alice。

因為它的頻率與眾不同,世間沒有任何生物能聽到它的聲音,與它同磁共振。

所以,它的悲與歡,只能獨自消化。

在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漫遊后,一個研究團隊終於找到了和Alice一樣頻率的鯨魚,而它也終於可以不再忍受孤獨。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Alice,終其一生都在尋覓一個和自己頻率相同的人。

只有遇到一個靈魂能與之共振的人時,我們的生命才終於不再孤獨。

01 所有關係的變淡

都是因為頻率不同

之前,在知乎看過一個熱門話題:「為什麼好朋友之間會漸行漸遠?」

在評論區中,留下了無數個悲傷的故事。

有人因為生活閱歷的不同,導致彼此的遠方不再重合;有人因為距離的遙遠,造成友誼之間建立一道牆。

其實,歸根到底,所有關係變淡的原因,不過都是頻率不同罷了。

在一段感情中,如果兩個人步伐不一致,遲早會有一個人先行離開。

記得看小說《故鄉》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魯迅與閏土之間的友誼。

在少年時期,閏土是魯迅最好的玩伴。他們一起在鄉下刺猹、捕麻雀、撿貝殼,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二十多年後,魯迅重回故鄉,一直期待著與閏土的重逢。但見到閏土時,閏土卻恭敬地叫了一聲「老爺」。

也正是這句話,才讓魯迅明白,他們之間的距離已經太遙遠了。

雖然年少時他們步調一致。可分別後,魯迅一直在大步的向前走,而閏土卻留在鄉下原地踏步。

慢慢地走過的路,看到的風景都全然不同。那麼,分道揚鑣,各行其路,便成了最後的結局。

02 最好的感情

是同頻共振

不光是友情,愛情也是如此。

紀錄片《人生果實》記錄了建築師津端修一與妻子津端英子的暮年生活,無數人被津端夫婦的愛情故事所打動。

他們在日本名古屋近郊高藏寺新城區有一幢深居林間的小木屋與一個別緻的小院,津端夫婦一起相扶相攜,不緊不慢地用心生活,一塊菜園經營了四十餘年,就如同經營他們的愛情,用心用情,細心呵護。

英子從小就喜歡接觸泥土,夢想有一塊屬於自己的菜地,修一懂得她的熱愛,所以費盡心力為她打造了這個院子。

於是,往後的每一天,津端修一與津端英子在這片愛情的伊甸園裡一起勞作:種樹、種花、種蔬菜,做果酒、果醬、做水果點心,做木質手工品,做布料……他們沒有把辛苦的勞作當成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好玩的事兒。

他們有共同的生活目標,即是「越來越美麗的人生」。

攝影師落合由利子曾跟拍過他們的生活狀態,她有一段描述津端夫婦耐人尋味的話:

修一和英子在家裡的生活,你會以為他們好像兩條平行線,各做各的事情,但是每隔一段時間,這兩條線就會交集在一起……

這樣的交集就是心靈的同頻,因著這樣的同頻,他們一屋,二人,三餐,四季,擁有了一輩子的幸福婚姻。

所以,要記住,在任何一段關係中,只有和頻率相同的人在一起,感情才能走得更遠。

03 頻率相同的人

懂你悲歡

妙莉葉·芭貝里曾說過: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

人生路漫漫,和一個頻率不同的人交流,就像在浩瀚的宇宙中互相吶喊一樣,根本沒有任何傳播的介質。

餘生太長,如果不能和一個頻率相同的人生活該有多累;餘生太短,如果不能和一個頻率相同的人生活該有多遺憾。

在人生這條路上,我們都是孤獨患者。

唯有在琴瑟和鳴的震顫中,感受與人相處的歡欣,才能不負此生。

就像史鐵生在《務虛筆記》里所說的:

殘缺就是孤獨,尋求彌補就是要擺脫孤獨。當一個孤獨尋找另一個孤獨時,便有了愛的慾望。

頻率相似的人,即使翻山越嶺,也終會相聚在一起;磁場不合的人,即使朝夕相處,也終究不是一路人。

我始終相信,這世上一定有和我們頻率相同的人,那人未必是戀人,可能是任何人。

— THE END —

本文選自人民論壇網(ID:rmlt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