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林志穎首談和林心如分手原因,真相刺痛了多少戀愛中的人
林志穎和林心如無疾而終的那段戀情,是多少粉絲心中的遺憾。
兩人因《校園敢死隊》而相識,那時的林志穎正值顏值和事業巔峰,在電影里的出彩表現,完全蓋住了男神金城武的光芒,而林心如也嫩得能掐出水,兩人郎才女貌,金童玉女,十分登對。
可後來林志穎在當兵期間,林心如來內地拍攝《還珠格格》,聚少離多,這對當時被粉絲一致祝福的戀情,卻最終以分手告結。
近日,林志穎在參加訪問節目時,透露當時的分手原因,他說:林心如哪都好,就是異性緣好到離譜。
這也算是分手20年後,他首次正面回應當年的分手真相,也印證了林心如曾經的爆料,對方因吃醋而分手。
媒體將二人的分手事件重新捋了一遍,做出如下猜測:先是林心如在發布會上公開表示:我對蘇有朋有好感。
之後吃醋的林志穎直接寫了一封長信寄到劇組,表示要分手。
而林心如後來也曾說過:我承認那時我跟蘇有朋走得很近,分手也是難免的,只能怪年輕不懂事。
一段曾經如膠似漆,無比美好的愛情,最後因為這種對女朋友的好朋友的吃醋,而走向結束,知道真相難免讓人唏噓,但因為伴侶異性朋友而生起事端,因為男女之間界限感沒拿捏清楚導致的糾紛事件,10件裡面,至少有七八件。
看看這兩年自媒體討論的熱點,從老公送女同事回家,到老公閨蜜坐副駕駛,到老公為女同事撐傘,到男女有沒有純友誼的探討,可以說,對於老婆的男閨蜜,老公的女性朋友,伴侶之間始終心存芥蒂。
不排除有些人是真的單純交朋友,但也不排除有些人借著朋友玩曖昧,總之男女之間的界限感,一旦沒有掌握好火候,從柏拉圖的純友誼,到玩火自焚,只是一線之隔。
那麼,男女之間是否有純粹的友誼,男女如何處理好異性朋友和伴侶之間的關係,男女又如何看待另一半的好朋友,是我這篇文章,想要深度探討的話題。
關於男女之間是否有純友誼,認為有的人這麼說:
我們彼此之間沒有性的吸引力,像家人一樣有著深厚的友誼,我們的關係永遠是柏拉圖式的。
我們從彼此身上找到價值,我們彼此認同,並不是每個人都靠下半身思考,精神交流也很重要。
我們像兄妹一樣彼此保護,我們也尊重和愛對方的配偶,我認為那些覺得男女沒有純友誼的人,只是舊觀念下的性別歧視。
關於男女是否有純友誼,很多影視劇里給過完美的展示,比如哈利和赫敏,比如瑪麗與馬爾克斯,這些完美純粹的友誼,一直讓人感慨而動容。
可是,值得一提的是,赫敏的另一半,羅恩就曾經猜疑過赫敏愛的是哈利,而瑪麗的另一半,則出軌了自己的筆友。
男女之間或許有純友誼,但似乎想讓另一半不為之嫉妒吃醋,也很難。
心理學教授亞歷山德拉·所羅門認為,對異性友誼的消極態度,和人類天生的控制欲和嫉妒心理有關。
所羅門說,這有點像一種僵硬的,兩分法的思維方式,不相信的人,大多數支持傳統的性別角色,而對性別有著更傳統觀念的女人,會更容易受到來自伴侶異性好友的威脅,因為她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我應該是你的唯一,我可以滿足你的所有需求,如果你愛我,你就不會需要其他女人。
對於持有此種觀點的男人女人來說,愛情和婚姻意味著,伴侶完全屬於我,他們擁有強烈的控制欲,佔有慾。
並且,來自伴侶異性好友的潛在危險,會激發他們的不安和壓力,使得他們用一種倒退的,不太健康的方式,去管理一段關係,從而催生更強的控制欲。
而這也是能理解的,因為當我們墜入愛河,並和某人做出承諾時,我們實際上在身體和神經上,都與他們聯結在一起。我們親密的伴侶,彷彿刻進了我們的骨頭裡,他們如此重要,以至於會共同調節彼此的生理機能,產生一種假若失去他,會有多可怕的威脅。
換言之,我們害怕失去,所以採取控制。
所以,所羅門認為,當我們產生嫉妒心理,衍生出不安全的感覺時,這是在提醒我們,要反思自己的情緒狀態,因為愛一個人不是佔有,愛一個人,是尊重,欣賞,支持他的任何選擇,哪怕那些選擇,會讓你覺得充滿焦慮和不安,但這是你需要調整的問題,而非對方。
而那些持反對意見的人,則這麼表示:
當我知道我的配偶,有一些話不告訴我,而和異性好友交流時,這段關係就變得不那麼可貴了。
我不喜歡我的丈夫和另一個女人談論生活和工作,我覺得夫妻首先是朋友,其次必須是最好的朋友,他應該多和我交流。
雖然我堅持認為,我的妻子有交友自由,但是當她熱切聊天的對象是一個男人時,我無法接受,因為我知道男人都在想什麼。
持有這些觀點的人,也不是沒有理論依據。
因為另一項關於異性友誼的研究則顯示,男女之間,柏拉圖式的友誼只是表象,在友誼之下,有著各種更為複雜的心理元素,換言之,友誼只是一種短暫潛伏,在等待合適的機會,轉換為浪漫關係。
這項歷時多年,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研究,最終證明,在對待異性友誼上,男人和女人之間的態度差別很大。
當女人決定和一個男人做朋友時,通常意味著這位異性好友,不對她構成性的吸引力,所以,女性可能是真的只是拿對方當朋友,緩解各種情緒問題。
而對於男性而言,他們大多是獵物者的角色,他們大多不願意在無法構成,性吸引力的女人身上浪費精力,所以,當他們在一個女人身上,付諸太多時間,金錢,精力,情感時,他們只是在等待一個合適轉正的機會。
在一項後續研究中,249名成年人被問及很多問題,其中更多的男性表示,會從交往的異性好友中,選擇合適的結婚對象。
換言之,男女之間是有純粹的友誼的,前提是,男人和女人保持一樣的心態和思考方式。
並且,就算男女之間真的是友誼,但是受異性耦合策略的影響,這段友誼也充滿著變數。
所謂的耦合策略指的是,千百年來,男女之間,尤其是男性,始終將異性看作是潛在伴侶,這種遺傳性心理,造成了一對一的雙向友誼,有變成浪漫關係的可能。
別的不說,有多少娛樂圈的男女明星,多年來是好友,可又說過,如果到40歲你還沒結婚,我們就在一起吧。
你會對同性好友這麼說嗎?
而這也完美解釋了,為何哈利和赫敏會是好朋友,因為赫敏喜歡的是羅恩,哈利在情感上無疑是被動型人格,如果赫敏有向他釋放超越友誼之外的信號,那麼在一起的就是他們倆了。
異性好友,隨時可能會成為異性伴侶的潛在可能性,才是這段關係無法純粹的根源所在。
那麼,男女該如何處理伴侶對異性友誼的排斥,換言之,在獲得伴侶的信任,和對待異性好友之間,當事人該如何抉擇呢?
一位國外的情感專家,講過一個這樣的例子。
1967年10月26日,約翰·麥凱恩在越南河內上空執行任務時,遭到致命一擊,他降落到河內的一個湖中,身受重傷,成為俘虜。
每天,他都要面臨常規的單獨監禁,以及永久的身體虐待和折磨,整整五年半,他都過著非人的生活。
有一天,北越的指揮官突然得知,麥凱恩的父親是海軍上將,並且新近被任命為太平洋部隊的總司令,為了取得宣傳上的勝利,他們決定提前釋放麥凱恩,以此展現自己的形象。
但是麥凱恩卻拒絕了,因為美國軍隊遵循的行為準則是,雙方囚犯,按照被抓時的順序釋放。
麥凱恩表示:如果我被提前釋放了,我不認為這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情。
為了更為遠大事業的考量,他拒絕了自己的自由。
而到這裡,這位情感專家想要傳達的信息已經很明顯了:在婚戀關係中,如果你想要擁有長久的深厚的伴侶關係,就需要表現出各種無私的行為,這種行為通常與人性的自私相衝突,通常會讓你覺得不夠自由,不夠隨心所欲。
但是,為了更為重要的東西,有時你需要犧牲一部分,關於你個人的東西,除非這段婚戀關係,你本身看得沒有那麼重要。
因為,假如你堅持和異性單獨吃飯,一起做你認為很平常,卻讓自己伴侶不舒服的事情,那麼這些事情,會破壞你和伴侶之間的信任,製造隔閡,損害一段更為重要的關係。
你和異性好友是朋友,而你的伴侶,不僅是你的朋友,更是你的愛人。
她的感受需要被考慮,這是這段關係走向繁榮,成熟,穩定的基礎。
而且換言之,一個成熟的男女,都明白自覺摒棄誘惑的重要性,因為婚姻的基石就算再穩,兩個人也有怠倦,吵架的時候,如果你無法和異性處理好界限問題,那麼你無形中為自己製造了潛在的不忠的機會。
每一次和異性的聊天,每一次深入的交流,每一次肢體的接觸,都讓你和異性之間,在情感和生活上,有了更深的聯結,這種聯結,會削弱你和伴侶的聯結。
那這是否意味著,男女一旦陷入婚戀關係,就需要斷絕和異性好友的關係呢?
也不是這麼決定,因為好的婚戀關係,也是一種社會關係的延展,所以不會消滅另外一重社會關係。
但是,你需要建立嚴格的界限,需要考慮伴侶的感受。
托德·利納曼博士說,想要知道你和異性的親密友誼,是否對你的婚戀關係構成威脅,需要你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你的伴侶知道你的異性友誼嗎?
你對你的異性朋友有過浪漫的幻想嗎?
你曾經把你的伴侶和你的朋友比較過嗎?
你對你的異性好友,有身體或情感上的吸引力嗎?
如果你的伴侶在場,你會在朋友身邊表現得不同嗎?
如果你的伴侶和異性有同樣的友誼,你會感到不舒服嗎?
你和你的異性朋友,有沒有就你的生活交換過高度私密的細節,或者抱怨過你和伴侶之間的關係?
如果你對上述的一個或多個問題,回答了是,那麼你的異性友誼,極有可能是對婚戀關係的威脅,選擇冷卻和終止,會有利於你婚戀關係的發展。
所以,為了維護你的婚戀關係,利納曼博士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確保你的伴侶認識你的朋友
將你的異性朋友,從心底定位為朋友關係
確保你的伴侶,對你和異性朋友的互動方式感到放心滿意
如果你在婚戀關係里感到困惑,避免建立親密的異性友誼
以公開誠實和及時的方式,解決你和伴侶之間的需求和問題
尊重你配偶的意見,哪怕這意味著你需要放棄一段異性友誼
異性友誼並非不可以,只是感情和慾望,是男女的本性。如果你選擇了異性好友,為他分配合理的角色,並堅持兩個人始終扮演這樣的角色。否則任何越界的想法和行為,都為潛在的不忠製造機會。
情感學家曾經定義過不忠的公式:A - B = C。
這意味著,如果你沒有建立好和異性的交往模式,那麼就意味著你的婚戀關係,你和伴侶的家,沒有裝上鎖。
沒有防備,就等於不忠。
換言之,有了伴侶,就要有杜絕不忠行為的覺悟。
不僅因為你的伴侶無法足夠相信你,也因為人性讓你必須意識到,不要太過於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