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 | 太陽出來了,可以出門透氣嗎?專家這樣說
今天上午,微信里、微博里一片歡騰,因為全國各地不少地方陸續迎來了久違的陽光。
於是不少人開始琢磨,在家呆了這麼久,能不能趁著難得的好天氣下樓遛個彎?
那麼,太陽出來了,到底能不能去戶外活動呢?且聽聽專家是怎麼解釋的。
●所有人群都是易感人群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我國著名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院士說,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易感人群,有一點必須要強調,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個新型病毒,所有人群都是易感人群,而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有基礎疾病的人,更容易感染,感染后也更容易發展為重症。網上曾經有消息說,小孩子和年輕人對這個病毒不易感,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什麼叫易感人群?李蘭娟院士說,原來沒有接觸過這種病毒,沒有抵抗力、免疫力、容易感染的人群,就是易感人群。
這幾天,全國各地連續出現嬰幼兒及兒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更是用事實說明了,在新型冠狀病毒面前,沒有感染過這個疾病的人群都是易感的,包括嬰幼兒和青少年。
一般來說,嬰幼兒到外面去接觸感染者的幾率比較小,如果發生了,要及時到有診斷及救治能力的醫院接受治療。
孩子感染了新冠病毒,對於家長來說是一件非常擔憂的事情。在防護方面,家長陪護孩子的過程中,家長的防護也很重要。家長在陪護過程中當然也要戴口罩,要密切注意防護,對於防護的過程,一方面不能過於恐慌,但一方面還是應該高度的重視。
●出太陽抓緊洗洗晒晒
春節這幾天都是連續的陰雨天氣,有市民問,既然新冠病毒通過飛沫傳播,那下雨的時候雨水會把更多的飛沫帶走,有利於空氣凈化嗎?
李蘭娟院士說,下雨確實有一個凈化空氣的作用,霧霾一來空氣中有很多灰塵、病毒等,通過下雨把空氣凈化,這個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
「目前正好是病毒容易感染的季節,包括流感,普通市民要注意保暖,到外界去不要受涼,感冒病毒也是一樣,也會引起發熱、咳嗽等癥狀,所以發熱的人不一定是新冠病毒感染,也可能是其他的流感、感冒。」
李蘭娟院士提醒,市民可以趁著天氣好,有太陽的時候洗洗晒晒,做好家裡的清潔衛生,對預防疾病有幫助。
●嘮嗑遛娃曬太陽別扎堆
事實上,就算是不出太陽,這段時間大家都提倡不出門、不走親戚,但難免也有人需要出門工作,或到超市、農貿市場為家人儲備糧食。
可是出門前,你的防護工作到位了嗎?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除夕夜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中提到,控制傳染病暴發一定要做到三點: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在無可避免必須要出門的情況下,切斷傳染源傳播途徑,是我們保護自己的重要方式。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
「趁著天晴,出門走走、晒晒太陽確實也是有必要的,不過目前這樣一個新冠肺炎高發的特殊時期,有些注意事項還是要記牢。」浙江省人民醫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紅英提醒,出門放風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戴上口罩。做好防護措施后,盡量避開人群,到小區樓下散個步,家附近的公園走一圈就差不多了,不要特意跑到某些景點或者人流密集的地方去。特別是很多中老年人,喜歡湊在一塊聊天,有時候還愛帶上自家的孫輩,當下最好不要再這麼做。
在做好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我們也要注意在打噴嚏或者咳嗽時不要正對著別人,用手帕或紙巾捂住嘴;疫情當前,乘坐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時,最好不要大聲說話,說話時也不要近距離,正對著人。
網上有朋友說最近出門最好戴上一次性手套,潘紅英主任表示,暫時沒有這個必要,回家之後第一件事記得洗手就可以。
●小區遛娃、聊天保持至少1米距離
在出門戴口罩這一點上,年輕人戴得多,反而老年人較大意。「戴口罩太悶」「大過年的,戴口罩不吉利」「疫情沒有嚴重到這個地步,哪裡需要這麼誇張」……各種拒絕的理由,總而言之就是不想戴。
為什麼強調要戴口罩?呼吸內科醫生表示,出門要求戴口罩並不是單純地為了預防新冠肺炎。在平常的門診中,他們也會提醒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去公共場所要戴口罩。冬季本身就是流感的高發期,而老年人屬於易感人群,一旦感染容易誘發其他疾病。
對於呼吸道傳染病,包括病毒性肺炎、流感等,最簡單也最容易做的防護措施首先就是戴口罩。醫生們建議,去公共場所,無論有沒有癥狀都應該佩戴口罩。因為,你並不清楚周邊接觸的人有無呼吸道疾病感染,有無攜帶疾病。而若有感冒咳嗽等癥狀的,也可以避免把病毒傳給別人。
潘紅英主任給我們作了詳細的解釋,她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有兩個傳播途徑: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人在咳嗽、打噴嚏或者大聲說話時會產生大量飛沫,比方說我們在打噴嚏的時候,一次性能噴出10萬個唾液飛沫,這些飛沫以每小時145公里的初速度在空氣中傳播,很容易直接噴到周圍人的臉上、鼻腔,甚至是口腔里。而帶有病菌的氣溶膠微粒懸浮在空氣中,大部分集中在1米左右的範圍,這也是醫學上公認的致病傳染區域。
●必須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戴口罩是阻斷呼吸道分泌物傳播的有效手段,選擇醫用外科口罩,能夠很大程度上預防新冠肺炎的感染,是目前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潘紅英主任說。
對於日常生活中無論如何也不願意戴上口罩,或者正好出門沒有戴口罩的情況,潘紅英主任建議,盡量與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一般情況下,飛沫傳播只有與傳染源近距離接觸才可能實現,而距離傳染源1米以外是相對安全的。
那麼,口罩到底應該戴多久?使用過後如何丟棄處理?
原則上,我們建議大家只用一次。
理論上說,我們建議大家在每次使用后更換新的口罩,尤其是一次性醫用口罩只能用一次。如果口罩內部或者外部變得潮濕或者髒了,更需要立即更換。
如果怕口罩很快用完,N95/KN95 口罩對普通人而言可以重複用,注意摘取後放在乾燥處,用乾淨的密封袋保存。未使用的口罩應該放在通風良好,避光乾燥的環境中儲存。
但我們還是要提醒大家,重複使用有風險。如果擔心口罩儲備不夠,最好的做法是減少外出次數。
丟棄時,普通人可以直接丟棄到垃圾桶內。如果是有感冒或流感樣癥狀 (發熱、咳嗽、鼻塞、流鼻涕、打噴嚏、乏力) 的人,最好用自封袋包裝后、按醫療廢物妥善處理。
不要剪碎,因為飛沫可能會污染剪刀。也不要用開水燙口罩,操作過程中反而會增加病毒感染風險。
摘下口罩后,記得洗手!洗手!洗手!
●出門是否需要佩戴護目鏡?
近日,國家衛健委赴武漢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發文推測自己從結膜感染新型肺炎,防護盲點在於沒戴防護鏡,此事引髮網友疑慮:是不是口罩已經不管用,出門都得佩戴護目鏡?對此,專家們給出回應。
後來,王廣發在微博上回應稱,之前發微博的重點是告訴一線的臨床醫生注意眼睛的防護。普通人上街不需要佩戴護目鏡。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著名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院士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醫護人員由於直接接觸發熱病人,需要佩戴護目鏡進行防護;普通民眾如若不住院、不接觸發熱病人,暫不需要護目鏡,用口罩可以防護。
護目鏡的核心使用人群是一線的臨床醫生,他們經常近距離接觸患者,確實要注意眼睛防護。
而對普通人來說,在公共場合,很少能遇到這類患者,沒有必要購買護目鏡。
但大家都要注意,不要揉眼睛,因為手可能接觸到病毒,再接觸到眼睛會導致結膜感染。
●從外面回到家,可以全身噴灑酒精消毒嗎?
這段時間,市民的防護意識都增強了,採取各種各樣的防護措施,比如說到酒精可以消毒,也有市民有疑問:那我從外面回到家之後,是不是可以用全身上下噴灑酒精的方式,就能達到消毒的功能?
李蘭娟院士說,不能這樣做,「我曾經講過這個病毒的對外界抵抗力是不強的,我們有75%的乙醇就可以滅活病毒,主要是對於接觸的物品消毒,並不是說叫你家裡所有的人都用酒精消毒。人們日常在外面接觸,主要是手到處摸了以後有可能被污染,最重要的就是用流水充分洗手,這是最好的一個辦法。」
除了酒精消毒之外,還有之前提到的高溫消毒,有市民問,在家裡空調都打開,溫度高一點,是不是這個病毒的活性就會降低?包括家裡的洗碗機,還有消毒櫃等,把它都開在高溫上,能不能達到消毒的效果?
李蘭娟院士介紹,平時家裡有洗碗機和消毒櫃,能夠防止各種傳染病通過消化道的傳播,這個途徑是可以的。但是房間內的溫度也要適應人的健康,室溫太高對人的健康也不利。病毒對外界環境的高溫是不耐受的,但並不是說叫你家裡弄得那麼高的溫度,這個也是很難受的,我覺得還是按照我們常規的生活需求來處理,最關鍵是要保持多通風,保證室內空氣流通。
也就是說,
曬太陽並不能達到消毒的效果,
相反,
出門還會有被傳染的風險。
所以大家還是盡量待在家裡吧。
忍過這一陣,
待到真正春暖花開時,
一切都會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