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時代的「星際戰艦」還是失敗的燒火棍?淺談美軍M60A2坦克

起語:M60A2誕生的背景——化學彈和動能彈的戰爭

在上世紀60、70年代間,由於破甲彈性能的不斷發展,冷戰雙方的美蘇都曾對於下一代坦克使用何種彈藥作為主要反坦克武器有過不小的爭議。一派觀點認為坦克炮應當繼續使用以脫殼穿甲彈為代表的傳統動能彈;而另一派觀點則認為面對日益發展的裝甲技術,以破甲彈為代表的化學能彈藥才是殺敵正途。一些更極端的觀點甚至認為未來的下一代坦克甚至不需要裝備傳統的長身管高膛壓坦克炮,而是應該以「性能完全壓倒傳統火炮」的反坦克導彈為主要反坦克武器。

本文的主角M60A2主戰坦克便誕生在這樣的一個特殊時代。在這裡,穿甲哥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前文提到的動能彈、化學能彈藥的毀傷原理,以便各位讀者老爺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敘述以及觀點。

 

二戰中一輛被T34坦克的F34型76.2mm火炮擊穿炮塔側面的虎式坦克,圖片攝於庫爾斯克會戰期間

↑動能反坦克彈藥,指主要使用動能擊穿坦克裝甲的彈藥。用通俗的話說,就是用彈丸自身的質量和結構強度以及較高的速度將敵方坦克的裝甲撞出一個洞,進而毀傷坦克內部的部件和成員。

但在M60A2誕生前的1960年代,今天已經相當普及的滑膛炮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尚未成熟,高初速反坦克火炮依舊只能使用傳統的脫殼硬芯穿甲彈。當時無論是西方陣營的105mm線膛炮,亦或是華約陣營的100mm線膛炮和初代115mm滑膛炮所發射的動能彈藥,都並不能在遠距離上保證擊穿敵方坦克上最堅硬的車體和炮塔正面裝甲。動能彈面對可能出現的敵方下一代坦克可能會顯得更加疲軟,這也是美蘇雙方軍方高層都有人在考慮換用化學能彈藥作為坦克主要武器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人們所熟知的RPG所採用的破甲戰鬥部就是一種很典型的化學能反坦克彈藥。

↑化學能反坦克彈藥則一般分為破甲彈和碎甲彈。碎甲彈和本文關係不大,暫不提。破甲彈則是通過彈藥內部炸藥融化炸藥前方金屬葯罩使其成型為高速高溫的金屬射流,從而用這束半熔融狀態的高溫金屬燒穿目標的裝甲,進而毀傷坦克內部的部件和成員。

破甲彈相對於動能彈藥,理論上只要不斷地提升彈藥的裝藥量和葯罩直徑,就能近乎無上限地提升彈藥的破甲能力。而要提升動能彈的穿深性能,則要製造身管更長、能夠耐受更高膛壓的炮管,以及硬度和結構強度更大的彈丸。如果只是要提升彈藥的反裝甲性能,化學能彈藥簡單粗暴擴大彈藥口徑的路線顯然要比動能彈簡單、經濟得多。

 

蘇聯的IT-1導彈坦克,只裝備有導彈,沒有火炮武器

↑但炮射的破甲彈又往往存在飛行速度慢、彈道性能差、精度不足等問題,那麼如果把大口徑大威力的破甲彈頭安裝到導彈上再裝備給坦克使用,就能解決炮射破甲彈的精度問題了,豈不美哉?

在玉米曉夫的大力推動下,蘇聯就曾在T62坦克底盤的基礎上設計過一款IT-1導彈坦克。其徹底取消了火炮系統,主武器有且僅有一具2K4反坦克導彈發射架,車內備有15枚3M7「龍」式反坦克導彈,可謂是上述設計思想的完美踐行者(雖然該車隨後就被證明是一款效率低下的失敗設計)。

一.M60A2的誕生

一輛MBT-70在實驗過程中發射「橡樹棍」炮射導彈

↑話說回美國這邊,美國陸軍高層同沉浸在「導彈萬能論」中無法自拔,其與德國合作研發的下一代坦克項目MBT-70更是當仁不讓地用上了口徑感人的152mm導彈/火炮兩用發射器,用來發射口徑152mm的MGM-51「橡樹棍」反坦克導彈。

發射「橡樹棍」導彈的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為了發射導彈,這款15噸的小車也扛起了152mm短管火炮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MBT-70裝備的是長身管的152mm火炮,不僅能夠發射導彈,也能夠發射常規的高速動能彈藥。而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和本文主角M60A2上的則是短身管的簡配版,僅能發射破甲彈和榴彈,沒有發射高速彈藥的能力。

一輛攝於「獵熊-88」演習期間的M60A1主戰坦克,隸屬於美海軍陸戰隊第4師第2營,這是一種性能均衡的經典

↑當然,財大氣粗的美軍絕不僅僅滿足於給下一代坦克裝上導彈,國防部老爺們要的可是裝甲部隊的全軍導彈化。因此美軍也開始探索將手頭上大量裝備的M60以及M60A1主戰坦克進行導彈化改造的道路,以期在新型坦克進入服役前,儘可能提升美軍裝甲部隊的導彈化水平。

在1966年,通用動力公司開始設計能夠適配M60系列坦克底盤、裝備152mm火炮/導彈兩用發射器的新型炮塔。其產物安裝在常規的M60坦克底盤上,便是本文的主角——M60A2主戰坦克。

二.M60A2的設計及其性能

接下來穿甲哥將從火力、機動、防護三大方面向各位讀者老爺介紹M60A2坦克。但由於M60A2實際上是由原有的M60底盤和新設計的炮塔組合而成,因此下文的篇幅會以其裝備的新型炮塔及其火力、彈藥設計為主。

1.M60A2的車體

一輛早期型的M60,隸屬於美陸軍第3裝甲師第33營2連

↑M60A2所採用的就是普通M60A1主戰坦克的底盤。也就是說,M60A2的車體防護性能以及動力、扭桿懸掛系統和M60A1都是完全一樣的。一輛嶄新的M60A2出廠時重47.2噸,僅僅比M60A1重了約200kg。因此,M60A2的機動性和M60A1也是別無二致的。

在750馬力的大陸AVDS-1790-2型12缸柴油機的驅動下,M60A2的噸功率約為15(以戰鬥全重50噸計算),在公路上能開出48km/h的最高速度。

一輛M60A2的乘員正在搬運MGM-51「橡樹棍」反坦克導彈,可見這是一款半人多高的大導彈

↑M60A2沿用了M60系列的圓弧形鑄造車體設計,其首上裝甲為約65°傾角的109mm均質鋼,能夠提供等效約高達250mm均質鋼裝甲的防護水平,能夠有效防護華約陣營大規模裝備的T54/55系列坦克所裝備的100mm火炮的射擊。

2.M60A2的炮塔設計

 

M60A2的炮塔正面,可見其正面被彈面較小

↑說起M60A2的炮塔設計,穿甲哥認為是可圈可點的。其炮塔肩部的高度非常低,僅有炮閂和炮尾部分高度較高。因此若是從正面看,炮塔最容易受到打擊的便是火炮附近的那一小部分,而這裡恰恰就是裝甲厚度最大的部位。而且敵方彈藥即便擊穿這個位置,還有厚度極大的炮尾可以擋一擋,最多是使得M60A2喪失還擊能力,一般還是不至於車毀人亡的。

M60A2和人的大小比較,實際上其車高超過3m,在西歐平原上是相當顯眼的目標

↑但M60A2繼承了M60系列高聳的車長指揮塔,加之其本就超過3m的車高,使得M60A2的隱蔽性能低下。而且,與車內相連通的車長指揮塔同樣是該車防護性能上的一個瑕疵。一旦車長指揮塔被敵軍彈藥從正面命中,其後下方就是彈藥架(當然首先是車長的血肉之軀),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3.M60A2的火炮以及彈藥設計

 

安裝C型實驗炮塔的M60A2試驗車效果圖,該型炮塔的構型類似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但最終落選

 

安裝B炮塔並最終通過實驗的M60A1E1試驗車,它就是第一輛M60A2

↑在設計之初,通用動力公司曾提出過A、B、C三種炮塔構型,但最後僅有B型在實驗中勝出並投入了量產。B炮塔居中安裝一門短身管M162型152mm線膛炮,能夠發射M657A2榴彈、M409A1破甲彈以及MGM-51「橡樹棍」反坦克導彈。

 

M409破甲彈,這是一款長達0.7m的大炮彈

↑M409A1破甲彈因為口徑大、裝葯足,能夠擊穿約350mm的垂直均質鋼裝甲,拿來掀起蘇軍大量裝備的T62、T55/55坦克的頭蓋骨那是綽綽有餘的。即便面對新銳的T64,M409A1也能憑藉其弧度較大的彈道命中其防護較為薄弱的炮塔頂部裝甲【滑稽】。

可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M409A1破甲彈的炮口初速僅有654m/s,且在飛行過程中這一速度還將被碩大彈體帶來的強大風阻不斷削減。也就是說,一輛M60A2若要用破甲彈攻擊一輛2km外的蘇軍坦克,從炮彈離開炮口到抵達目標需要長達4-5秒的時間。如果這輛蘇軍坦克以20km/h(5.56m/s)的速度前進,這四秒多時間足夠目標駛出約25m的距離了。況且,技術再嫻熟的車組也很難預判敵軍目標在這四秒的時間裡,會不會轉向、會不會急停、會不會突然加速……

但反之,即便是從二戰就開始裝備的蘇軍D10T型坦克炮,在發射最老式的被帽穿甲彈時也有高達915m/s的炮口初速,比M60A2的破甲彈高出了近50%。這也就意味著,M60A2幾乎不能依靠破甲彈遂行遠距離反坦克作戰,否則很可能就會上演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先敵被毀的杯具。

M657榴彈,從MBT-70、M551謝里登到M60A2,採用的都是這款152mm榴彈

↑不過,M657榴彈的飛行速度雖然同樣感人,但其高達4.3kgTNT的裝藥量和大型戰鬥部爆炸后產生的大量金屬彈片使其很適合攻擊碉堡、房屋等目標,成為一款優秀的反步兵彈藥。

事實上,在越南戰場上的M551輕型坦克就用這款大口徑榴彈讓北越游擊隊吃盡了苦頭。

 

一枚MGM-51「橡樹棍」導彈

↑至於本文的大明星——MGM-51「橡樹棍」導彈,其戰鬥部重達6.8kg,其中有多達3.6kg的奧梯炸藥,能夠擊穿厚達390mm的垂直均質鋼裝甲。但說到橡樹棍的飛行性能,又是一個慘不忍睹的故事——MGM-51「橡樹棍」導彈的飛行速度高達320m/s(0.94倍音速)!

作為反坦克導彈來說,這樣的飛行速度不算慢了。但和初速動輒上千米每秒的傳統動能穿甲彈比,實在是沒法看。要知道上文中被穿甲哥無情吐槽的M409A1破甲彈都有654m/s的初速,整整是橡樹棍導彈飛行速度的2倍多。

而且橡樹棍導彈要在飛行300m后才能進行制導。也就是說,已經裝填了橡樹棍導彈的美軍M60A2坦克面對近距離突然出現的敵人,只能坐以待斃。

 

一輛M60A2在靶場上發射MGM-51「橡樹棍」反坦克導彈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橡樹棍是一款紅外指令制導反坦克導彈,也就是說在導彈發射直至命中目標的這數秒時間裡,M60A2的炮手需要一直將瞄具對準目標,才能保證導彈的正常制導。且由於導彈需要依靠一束紅外線進行飛行指令修正,並通過射手目視制導,因此一旦遇到低能見度的戰場環境,橡樹棍導彈的作戰效能也將大大下降。

不難想象,如若有朝一日冷戰真的轉向熱戰,美蘇兩位大佬在平原地形遍布的西歐前線大打出手時,使用「橡樹棍」導彈的美軍M60A2坦克會被使用傳統高速動能彈藥的蘇軍裝甲洪流吊起來錘。

 

M60A2上與橡樹棍導彈配套的觀瞄設備僅有4倍的放大倍率,用這樣的瞄具很難跟蹤超過2km外的目標

↑不過寫到這裡,穿甲哥還是要為橡樹棍導彈正一下名。相對於傳統的坦克主炮,反坦克導彈還是有較為顯著的射程優勢的。實際上,橡樹棍導彈最理想的使用場景就是憑藉其3km的超遠射程,讓美軍的M60A2得以在蘇軍坦克的主炮射程外率先發動攻擊,並且憑藉導彈的高精度對蘇軍坦克逐個點名。

但美帝的設計師們忘記了一個問題:打得到不等於看得到。當時M60A2配套橡樹棍導彈的瞄具,在2km外就很難跟蹤目標了,要制導導彈準確命中3km外的目標,不得不說是一項難度頗大的挑戰。糟糕的觀瞄系統,又抵消了導彈相對於傳統長身管坦克炮的射程優勢,讓M60A2上的橡樹棍導彈徹底成為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燒火棍。

搬運「橡樹棍」導彈的美軍士兵,可見這是一款體型不小的導彈,而這樣一款巨大的彈藥會給裝填帶來很大的困難

↑關於M60A2的火力設計,穿甲哥認為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這就是M60A2彈藥的裝填問題。M60A2安裝大口徑的152mm火炮,但卻沒有安裝自動裝彈機。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是重22kg、長0.7m的高爆彈和破甲彈,亦或是長達1.15m、重27.8kg的MGM-51B「橡樹棍」反坦克導彈,都是由裝填手人工裝填的。

而且M60A2為四人車組,僅僅配有一名裝填手。在46枚備彈中,僅有24枚被放置在裝填手觸手可及的兩個彈藥架中,其餘的22發則被安放在駕駛席兩側的彈藥架上,距離裝填手就有些遠了。

因此在實戰中,M60A2僅能保持約20秒/發的射速。相比之下,同樣採用人力裝填但採用M68型105mm炮的M60A1坦克,爆發射速可以達到4-5秒/發。而顯而易見地,更快的射速在實戰中就意味著更多的反擊機會、更大的生存概率。在這點上,M60A2做得比絕大部分同時期的坦克都要差。

M60A2是美國第一輛裝有激光測距儀的坦克

↑不過,M60A2坦克裝有激光測距儀,即便在25%亮度的月光下,依舊有600m的有效測距距離。事實上,它是美軍第一款裝備激光測距儀並進入現役的坦克。更先進的測距儀能使M60A2更快地測定目標數據、裝訂設計諸元,能在發現敵人後更快地開火,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其射速慢、彈藥飛行速度慢的問題。

三.M60A2的服役歷程及評價——未老先衰

美國軍方在1971年就下達了M60A2的訂單,但直到1973年M60A2才在密歇根州瓦倫的克萊斯勒工廠開始量產,並且在兩年後的1975年就早早停產,總產量僅有526輛。這些M60A2服役於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其中根據美國陸軍的一份報告,M60A2更適合被布置在其他M60坦克身後,利用其導彈的長射程對其他友軍坦克進行火力支援。但值得一提的是,沒有一輛M60A2參加過實戰。所有M60A2在1981年前退役。

 

隸屬於美陸戰1師37營的一輛M60A2,該部隊部署在歐洲,留意M60A2的4人車組

↑M60A2極少的產量 、曇花一現的服役經歷,主要是由於其導彈系統在服役實踐過程中暴露出了太多問題。甚至可以說,M60A2的整個服役過程都伴隨著導彈系統的各種故障和毛病。導彈發射葯無法正常點燃、結構複雜的激光測距儀故障不斷、射手的目視瞄具也並不可靠、車內負責導彈制導的火控計算機也經常歇菜……

但即便如此,在1973年到1970年代末,M60A2上裝備的橡樹棍導彈的確是美軍少數能夠在遠距離從正面擊穿蘇聯早期型T-64和T-72坦克的武器。因此即便其可靠性十分低下,562輛M60A2中的相當一部分在退役前都曾被優先部署在歐洲前線。

 

即便是最老式的T-55坦克,也能裝上爆炸反應裝甲硬抗早期反坦克導彈

↑但隨著複合裝甲和爆炸反應裝甲的成熟和普及,以MGM-51「橡樹棍」為代表的傳統反坦克導彈所採用的破甲戰鬥部的作戰效能又被大大削弱。美國也因此完全放棄了採用導彈武裝坦克的路線,重新開始將目光投向傳統的長身管高膛壓坦克炮以及新型彈藥。其最終產物便是安裝萊茵金屬120mm滑膛炮和M829系列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M1A1/A2坦克。

四.M60A2後記——解甲歸田

 

一輛M60A2

↑M60A2被美軍官兵冠以「星際戰艦」的外號,一方面是因為其前衛的外形和所裝備的大量先進技術,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其維護和使用相當複雜、故障頻發。只能說,M60A2是一款生不逢時的坦克。它若是早出生十年,或是高膛壓滑膛炮、長桿彈芯技術以及爆炸反應裝甲和複合裝甲技術沒有在1970年代末取得重大突破,它依舊能夠憑藉「橡樹棍」導彈的長射程保住自己在美國陸軍裝備序列中的一席之地。

 

海灣戰爭沙漠風暴行動中的M60A3坦克

 

M728工程突破坦克

 

M60 AVLB架橋坦克

↑但畢竟,所有M60A2在退役時都只有不到十年車齡,且其底盤與M60系列坦克通用。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M60A2在退役后被封存,大部分M60A2被拖回工廠進行改造。車況較好的M60A2被換裝新炮塔和相關設備,被改造為M60A3標準;而車況較差的M60A2則被改造為M728工程突破坦克和M60 AVLB架橋坦克,繼續在美國陸軍中發揮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