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美國慘痛教訓,美媒給中國疫情敲響警鐘:反應過度有壞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國大規模爆發,傳播迅速,截至今日,全國累計確診新型肺炎14380例,一時人人自危,面對疫情,民眾充滿恐懼心理也算正常,但現在反而要冷靜理性,反應過度讓恐慌蔓延會讓處境更糟糕。

前不久,美國爆發大規模疫情,僅一個冬天,就有14萬人因流感併發症入院,造成8000多人死亡,流感幾乎蔓延了美國所有的區域,隨著疫情的爆發,這個數字還會繼續增長,30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美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緊急救護研究辦公室主任傑里米·布朗的文章,總結了美國在處理前不久爆發大規模疫情的經驗教訓,表示反應過度和不重視危害一樣大。

 

面對美國大規模疫情爆,醫學主任任瑪戈·薩沃伊表示,正是因為流感很常見,在冬天人們會把病毒性感冒和普通感冒混淆,低估了流感的破壞力和致命性,造成更加危險的局面。人們害怕未知,想第一時間了解新消息,在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威脅的時候,這種不安全感就會爆發恐慌,現在醫護人員控制住了流感,人們面對流感的時候就沒那麼恐慌了。

 

對於過度反應造成的危害,美國早有血淚史,1768年美國爆發豬流感,當時的科學家建議加速生產疫苗,要生產出來合格的疫苗本需要幾年時間,因為害怕疫情擴散,疫苗計劃全速推進,悲劇發生了,第三位接種的病人死於疫苗的併發症,隨後因疫苗副作用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在疫苗叫停之前,已經有4300萬美國人接種,美國政府不得不為了處理疫苗併發症額外支出1億多美元。

 

自政府披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人傳人"以來,大家從不重視走到了過度反應的另一個極端,隨著23日武漢宣布封城,疫情蔓延全國,網路平台、微信群、朋友圈都瀰漫著焦慮情緒,中間夾雜著不少謠言和不實消息,各大藥房瘋搶口罩,雙黃連,非理性的囤積大米、蔬菜,有人明明只是普通感冒,偏要懷疑自己得了新型肺炎。

心理學表明,人在面對重大災難性事件時,會滋生恐懼,驚慌等諸多負面情緒,下意識的產生退縮和逃避等行為,這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機制,但過度心理恐慌,持續時間過長,情緒起伏過大,反應過激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反而不利於抵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