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坐不住是「感統失調」嗎?教你3招,讓孩子安靜下來
什麼叫做感統失調?
感統是感覺統合的簡稱,是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能力,人都是通過感官來獲取外界信息,並做出積極反應的一種能力,而感官就包括,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嗅覺、前庭覺和本體覺。
感統失調不是病,但是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協調能力、應變能力、抗壓能力、注意力甚至是思維活躍度。
感統失調小自測
和你家孩子對照一下,觀察孩子有沒有對應的表現,如果涉及的點比較多,時間比較長,作為家長就要注意觀察,嘗試在家裡用些基本的訓練方法。
①前庭功能失調:
左右手不分、方向感不明、鞋子穿顛倒、經常撞到牆、碰倒桌椅、兜著圈子跑、旋轉不會暈眩。怕爬樓梯、好動、愛做小動作,容易與人衝突,難與他人分享。有些還會出現語言發展遲緩、口頭表達困難等。
②視覺統合失調:
無法流利地閱讀,寫字時顛倒,經常出現跳讀或漏讀等。
③聽覺統合失調:
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聞,丟三落四。很難完整複述聽到的內容。
④觸覺統合失調:
害怕觸碰,陌生的環境。經常因為緊張,有吮手、愛哭的習慣。脾氣暴躁。
⑤本體感失調:
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姿勢不當,容易駝背、近視,過分怕黑,動作協調能力差
仔細觀察下來,主要有兩個原因
1、好奇、興奮、肢體語言高速發展的階段。
4-6歲這個年紀,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用肢體語言去獲取信息、表達情感、溝通情緒。
活潑、好動、熱情、精力充沛本身就是這個年紀的孩子發育特點,也是他們最開始與世界相處的方式,所以,除了個性上特別安靜的孩子之外,絕大多數孩子都會有這麼個階段。
2、沒有一個完整的讀書或規矩
作為父母,在孩子出生開始就幫助孩子進行大動作的鍛煉,給孩子足夠的耐心讓他們反覆練習,從爬到走,從跑到跳,從說話到唱歌。
「安靜和專註「也是一個需要慢慢教的技能比大運動它更需要循環漸進、反覆練習、耐心陪伴。
很多人都把專心歸於性格,可是我認為它是習慣和規則。
如果孩子,手眼協調,精細動作、大動作都很好,只是每天精力無限,安靜不下來。
我認為應該是跟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規則意識有關,比起感統訓練,給孩子建立好的習慣更能有效地改善。
教你「三招」實際又有效
興趣是專註力最好的老師
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過於簡單、難度較高、和不斷重複的事比較難專心下來,好奇心讓孩子追求新鮮感的刺激,練習專註力的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內驅力,最開始做注意力訓練可選擇孩子的事情。
我家孩子喜歡玩剪刀,我們從剪廢紙開始,找點沒用的廢紙或者廣告畫一頓亂剪,玩的爽快,她開始轉移注意力的時候,找一些刺激給她拉回來。
比如你看我這想不想恐龍?比如折起來剪,我的剪刀怎麼動不了了呢?我感覺這比什麼來的都快。
給孩子做個榜樣,建立守規矩有的意識
家長是孩子很重要的一個老師,孩子通常會以家長為榜樣,這時候家長可以專註地去做一件事情,
讓孩子去親身感受,慢慢的通過這樣的引導,孩子也就從內心有了規矩感,去上學時父母要告訴孩子這就和平時在家一樣,都要守規矩,孩子自然而然也就接受了,自然上課也就不會有坐立不安和小動作的行為了。
循序漸進的建立規則
建立「桌面遊戲」的規則,萬萬不可一次到位。
我記得最開始我絮絮叨叨的跟孩子講,剪刀不可以離開桌子很危險,膠棒用完要蓋上不然就幹了,翹著凳子會摔倒,走迷宮繪本遊戲書要按順序來。
我規則還沒講完,她就扭頭走了。
要讓孩子習慣坐在桌前完成一些任務,那就先容忍他最開始坐得歪七扭八,要讓她專心做一會手工,就得先允許她浪費點膠棒,剪壞幾樣東西。
想要他一鼓作氣做完作業,就別一直在後面提醒坐直了,頭抬起來;悄悄把剪刀用繩子綁在桌腿上,換一把略為高一點的椅子,也許就能暫時先把這些問題放一放。等孩子們慢慢能「坐得住」的時候,再一點點調整其他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