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全球的3大美國巨頭,卻都敗在中國市場,更有甚者虧錢千億

由於歷史原因,美洲和歐洲國家在各類技術的研發方面起步較早,因此諸多行業內的霸主基本都是美國企業或歐洲國家的企業。以美國企業為例,電商行業有亞馬遜、資料庫領域有甲骨文、網約車行業有Uber,上述三位巨頭在各自領域幾乎稱霸全球。

 

但這三家稱霸全球的美國巨頭,卻無一例外都敗在了中國市場。先來看電商領域的巨頭亞馬遜,該公司成立於1995年,是全球市場中最早的電商之一。2004年時,亞馬遜通過全資收購卓越網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由於彼時中國電商市場存在大片空白,因此亞馬遜在吸取了卓越網的經驗教訓后迅速擴張,用戶數量也年年攀升。毫不客氣地講,如果亞馬遜可以保持當年的增長趨勢,拿下整個中國市場也僅是時間問題。可惜,2019年上半年,亞馬遜宣布退出中國市場,之後還進行了一次清倉大甩賣,導致亞馬遜中國伺服器一度處於崩潰狀態。

 

再來看甲骨文,想當年該公司在中國市場中一直處於壟斷地位,這裡筆者所指的「壟斷」是完全壟斷,也就是說,彼時甲骨文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100%。如此強勢的地位自然會助長這家外企的囂張氣焰。甲骨文創始人不僅高調宣布拒絕培養中國員工,而且趾高氣昂地坐地起價,甚至還要求中國顧客向其額外支付20%的服務費。

 

可以說甲骨文壟斷中國市場的那段時間,堪稱相關中國企業的一場噩夢。雖然公司有了相關產品可以使用,但公司的尊嚴卻被逐漸磨滅。而如今,甲骨文早已宣布關閉中國研發中心,在將業務搬回美國的同時在中國區大量裁員,該公司在中國市場多年的布局瞬間化為烏有。

 

至於Uber,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時間相對較短,這主要是因為Uber在中國市場尚未崛起時,滴滴打車強勢出現,並與Uber進行了一場面對面的激烈鬥爭。這場燒錢大戰以Uber的失敗、滴滴收購Uber中國告終。

 

綜上,三家美國巨頭在中國市場從輝煌到沒落,甚至一來一走損失上千億的原因可以簡單總結為兩方面:一方面是本土化程度低,沒有深入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導致很多服務並不貼合中國消費者的日常消費習慣,被擠出市場理所當然;另一方面則是同行業中國企業的崛起,例如電商界的阿里巴巴、資料庫領域的阿里雲和騰訊雲、網約車領域的滴滴打車等等。

 

具備本土優勢的中國企業的崛起,對三家美國巨頭造成嚴重衝擊。尤其是不重視科技發展以及市場走向的甲骨文,由於輕視大數據和雲服務,在脫離時代的同時也被時代所拋棄。三家美國巨頭來時都懷揣一腔熱血和勢必拿下中國市場的雄心壯志,在走之前也都煙消雲散,對此你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