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三國時期,劉備臨命終之時,給兒子留下的遺囑中,有這麼一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年輕時「販履織席為業」,起於亂世,三分天下得其一,可謂一代豪傑。但他臨終對兒子的教導,不是治國安邦平天下的雄才大略,不是統御四方的權謀之術,而是這麼幾句平實之極的話。對兒子的遺囑是他一生心血凝結,可見這兩句話是劉備一生成功的最重要的體會。赫赫偉功,成就於細微之處,而細節歸於一念善惡之間。
讀《曾國藩家書》,常有類似感悟。曾國藩起於鄉村草野之間,挽狂瀾於既倒,安社稷於傾危,其雄才大略自不待言。但觀其家書,對昆弟子侄的教導,卻一個字都不是什麼成功之道、御人之術,而是反覆教育他們在細微之處如何做人、如何處事。家書之中,不外是勤儉、謙恭、早起、清潔……之辭。「老親舊眷,貧賤族黨,不可怠慢,待貧者亦與富者一般」,「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不許坐轎,不許喚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糞等事,須一一為之;插田萍禾等事,亦時時學之」。再看曾國藩的日記,也不是記述什麼的權謀之術、治國興邦之大計。比比皆是的是反躬自省,對自己行為與德行的審視與檢討。
現在一些從未成功過的人,談起成功之道起來頭頭是道,不外是對外的權謀之術、對內的壓榨員工的手段、不著邊際的心靈雞湯。若是真把那些聽進去了,你的一生就將永遠與成功無緣了。我的一個親戚早幾年迷上了陳安之,聽了那些傳銷洗腦式的蠱惑,成天飄在天上,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結果那兩年做什麼都弄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本來那兩年運程很好,但那種行事風格將他的好運毀得乾乾淨淨,每次都開頭極順,做到後來弄得人人怨恨、狼狽不堪、收不了場。實際上成功不在手段,而在心念之間。我接觸過很多富商大賈,多是儒商風格,待人謙和有禮,孝義有加,處世低調平實。一些人喜歡仇富仇貴,更多的時候是你沒有了解他們,或以偏代全,品行不好的人不是沒有,但那絕不是主體。富貴中人,整體而言的德行是相對比較好的。沒有這種德行,哪來這場富貴?
前幾天坐空調大巴出差時,車內剛開空調,氣溫還沒降下來,坐在最後的一個人就將後窗打開,讓熱風吹著他。他一個人是舒服了一點,但車內的溫度驟然升高,全車的人跟著他受罪,讓他關上窗子還不幹。火車站候車室是一個人流擁堵的地方,經常見到一些人,要麼橫躺在座椅上,要麼將行李放在座椅上,一個人占著好幾個位置,而對長久站在旁邊的人無動於衷。還有一些人,在公共場所洗手,洗完后水都不關就走人,任由水嘩嘩地淌著。這些人,也許從沒做過大惡,也許他對自己的評價是個好人。但僅從這些事上,就可以看出他們平時的為人,這種毫不利人、專門利己的心念決定了他們不幸的人生。
看網上很多的帖子,凡是訴說不幸的帖子,多半通篇在談「我」,全世界都對不起「我」,碰到事情從來不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一下。你為什麼不反觀一下自己:是你不喜歡全寨子的人,還是全寨子的人厭惡你?一個兩個不喜歡你,也許有對方的問題。但很多人都討厭你,就要反省自己了。從一些人的訴說中往往就能找出問題所在。凡是瞋恨心重、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人際關係必然緊張,人生必然沒有幸福可言。即使衣食豐足也不管用,心上的煎熬讓其如處地獄、心上的不知足讓其如處餓鬼,幸福與不幸,很多時候在於一念之間。
凡是更多地為別人考慮的人,人際關係就不存在問題,其世界自然一片祥和。人際關係的問題,與自私程度完全成正比。這種事同樣離不開因果,欲要人敬我,當須先敬人。若真能從心裡敬重對方,珍愛別人,多一點付出,少一點計較,你的世界從此改觀。種的是善因,結的必會是善果。
很多次看到有流浪者在垃圾桶里找東西吃,在場的一些女孩子,要麼是笑得直不起腰,要麼是厭惡地捂著鼻子躲得遠遠的。這種時候,哪怕是一念不忍之心,就是善之所在,人生也就是兩重境界。尊貴生於謙恭,卑賤出於驕慢。看不起卑賤的人,就給自己種下了卑賤的種子,當下就在損害自身的尊貴之氣,以後就會得到卑賤的果報。世間的尊貴,皆是生於謙和恭敬之處,對處境不如自己之人的尊重,就是在成就自己的尊貴;對弱小生命的憐憫,就是在成就自己的福德。
提起做善事,很多人覺得生活中似乎沒有什麼善事好做。實際上,一些生活細節上,往往就決定了你自己命運。比如傍晚時分,看到有人守著一小點不太新鮮的菜,你能幫她買了、讓她回去吃碗熱飯嗎?再如在路上看到一些小蟲子,將它們拾起來放到安全的地方去,這就是最好的放生方式。還有不要利用別人的難處,買東西時狠殺價錢。我們經常有這種體會,殺價太狠的東西,或買得不高興的東西,必定不好用。有時候別人落難,賣房賣貴重物品時,本來就叫價很低,還要趁人之危狠敲人家,這就相當於落井下石了。不該掙的錢不能掙,不該省的錢同樣不能省。這些細微之處,都在影響你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