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菜會致癌、飯後喝酸奶促消化……這6個飲食誤區坑了太多人
「每天要喝八杯水」、「隔夜菜會致癌」、「豆漿雞蛋不能一起吃」……這些「養生」文章想必經常出現在你的家族群、朋友圈中,讓不少人深信不疑。
然而事實上,這些所謂的「健康箴言」都是充滿了片面性的謊言,今天小編就帶你破除謠言、走出誤區、科學養生!
案例
李大叔某天吃完飯後,下午斷斷續續喝了4杯水,總量大概在1000ml左右。沒過多久他就突然難受了起來:心慌胸悶、喘不上氣、渾身大汗……家人趕緊把他送到醫院,經過檢查,發現他的胸腔內有大量積水,診斷為急性肺水腫。
才喝4杯水,怎麼就患上肺水腫了呢?原來李大叔本身就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水的代謝相對比較慢,雖然只是4杯但也超過了心臟負荷。
通常提起每天該喝多少水,得到的回答基本都是:八杯。的確,人體每天需要攝入2500ml左右的水分,但其實除了正常飲水之外,食物也是水分的重要來源之一。
如果你身體健康,那一天攝入1000~1500ml左右的水,也就是4~6杯(250ml/杯)就可以了,不需要刻意喝滿8杯。
而像李大叔一樣,本身患有心臟疾病,如心衰、心肌萎縮等,則更需要控制飲水量。腎功能不全、慢性肝病患者體內的代謝能力相對也比較差,同樣不宜飲水過多。
此外,飲水量還要根據氣候、運動強度等相應調節,切不可盲目限定在「X杯」。想知道自己飲水量到底夠不夠,可以在上廁所時留意一下自己的小便:如果尿液淺黃、清澈、量足,那就表明身體不缺水;相反,尿液顏色深、量少,則需要及時補水。
膠原蛋白決定著肌膚的彈性和緊實度,充足的膠原蛋白能讓皮膚豐腴飽滿,顯得更為年輕。豬蹄、豬皮、雞爪等食物都含有膠原蛋白,於是就成了很多人首選的「美容食物」。
事實上,豬蹄中的膠原蛋白只存在於表皮層,量實際上很少。而且食物中的膠原蛋白多為大分子蛋白,人體吸收利用率不足5%,也就是說,通過吃豬蹄等食物補充膠原蛋白並不靠譜。
而且豬蹄中還含有較多的脂肪和膽固醇,大量食用后可能美容效果沒達成,反而人胖了許多,高血脂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其實我們只要攝入足夠的優質蛋白(如魚蝦、瘦肉、蛋奶、大豆)及維生素C(新鮮蔬果),均衡膳食,保持規律作息,睡眠充足常運動,就能促使體內自發合成膠原蛋白。
注意:有些人吃了豬蹄后發覺皮膚狀態確實變好了,這其實是脂肪的作用。
酸奶中含有一定的益生菌,有助於維持腸道內的菌群平衡,促進鈣、鎂等營養素的吸收,對於消化功能確實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但是,飯後立刻喝酸奶相當於額外增加了腸胃的工作量,加大了腸胃負擔,反而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酸奶的平均碳水化合物含量為9.3g/100g,長期在飽食過後飲用酸奶,還會讓人長胖。
一般建議飯後1~2小時左右再喝酸奶。家中有山楂的,也可以煮點山楂水來促進消化。
「隔夜菜會產生亞硝酸鹽,即便再加熱也無法去除,所以吃隔夜菜會致癌。」這個說法看似科學,實則並不正確。
莖葉類的蔬菜中含有較多硝酸鹽,特別是深綠色的葉菜含量更高,煮熟后如果放置過久,硝酸鹽的確會還原成亞硝酸鹽。相比正常情況下,隔夜綠葉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確實略有上升,但仍低於國家加工食品的安全標準。
案例
曾有實驗表明,一盤未經翻動的菜,在冰箱放置一晚后亞硝酸鹽含量從3mg/kg上升到7mg/kg,遠低於亞硝酸鹽在各類加工肉類中殘留量不能超過30~70mg/kg的規定。
動物性食物本身硝酸鹽含量很少,相比素菜更不容易生成亞硝酸鹽,可見吃隔夜菜會致癌這個說法並不成立。
只不過隔夜菜如果保存不當,可能滋生一些細菌,營養也會有所流失,所以還是「吃多少,做多少」更為妥當。
很多人認為豆漿和雞蛋不能一起吃,原因是豆漿中有一種胰蛋白酶抑製劑,會影響雞蛋蛋白質的吸收。
但豆漿必須煮沸才能食用,而其中的胰蛋白酶抑製劑剛好「怕熱」,經煮沸加熱8分鐘就可被破壞85%以上,剩下的基本也已失活,並不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利用。
所以豆漿只要徹底煮熟,和雞蛋一起食用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雞蛋中的蛋氨酸還可以和大豆中的賴氨酸互補,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
酒後微醺常會引起睡意,這使得很多人認為喝點小酒能夠助眠。據統計,20%的美國人都利用酒精作為睡眠輔助劑。
酒精在開始時的確能幫助入睡,但卻會使大腦處於異常活躍狀態,導致睡眠變淺,中途頻繁醒來,從根本上擾亂人體正常的睡眠結構,反而降低睡眠質量。
而且長期在睡前攝入酒精,身體會產生耐受力,對酒精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酒精依賴甚至酒精中毒。
另外,飲酒還會增加房顫、癌症等疾病的風險,對肝、腎等器官造成損害,所以喝酒助眠這種方法並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