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82歲被迫下台,無權無勢,為何無人敢找她秋後算賬?
如果問你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多少位皇帝,你不一定知道。但如果問你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是誰,你一定會脫口而出她的名字——武則天。
人們對她的一些故事津津樂道,然而卻很少有人關心這位傳奇女帝的結局,無非知道武則天晚年失勢,不得不還政於兒子李顯。
在大家想象中,武則天退位后必定是樹倒猢猻散,畢竟權力鬥爭的殘酷非一般人能想象。更不用說武則天自己當權時也是心狠手辣,曾大肆屠殺李唐宗室,光史書上明文記載的就多達九十餘人,受到牽連者更是不計其數,仇恨武則天的李唐宗室應該不在少數。
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武則天退位后依然備受尊崇,享受著皇帝待遇,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寵幸二張:人心惶惶
要說清楚武則天為什麼在政變失權后,依然享有尊榮,還得從政變為何會發動說起。武則天正式登基時,已經是67歲高齡的老人,同時她也是中國歷史上即位年齡最大的一位皇帝。
成功掌握天下最大的權柄后,武則天一時志得意滿,古稀之年竟然重新長出牙齒,可見權力對她的滋潤。
然而駐顏有術並不意味著青春不老,隨著她逐漸老邁,一個極為現實的問題擺在了她和群臣面前。那就是武則天百年之後,誰將會是這個龐大帝國的繼承人。
武則天有兩個選擇,第一是傳位於自己的親生兒女,第二則是把武家人也就是她的侄子立為繼承人。傳位給親生兒女的理由不必多說,在情在理都是天經地義的事。
但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不僅大肆提拔娘家人培植自己的勢力,更別出心裁的稱制周朝。傳給兒女固然好,但兒子畢竟姓李,一旦還政於李唐恐怕自己多年心血將毀之一旦。
正當武則天猶豫不決的時候,國老狄仁傑說的一番話,終於讓她下定決心立兒子李顯為太子,也就是唐中宗。
狄仁傑說的是,您總要為身後事考慮,自古以來從來只有兒女拜祭父母祖先的,從來沒見過有侄子供奉姑母的,後來果然一語成讖。
確立繼承人後,武則天也放下了心中的一塊大石頭。但同時她也像過去的帝王一般,在晚年沉迷於享樂。武則天一生中有過很多男寵,但最寵幸的還是張氏兄弟,張昌宗和張易之。
張氏兄弟出身市井,一朝得勢便飛揚跋扈。《新唐書》中記載,「昌宗興不旬日,貴震天下。」張氏兄弟的荒唐行為,使朝野為之側目。
太子李顯的嫡長子李重潤與妹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私下議論張氏兄弟把持朝政。以皇孫以尊郡主之榮,消息泄露后竟落得個杖斃的下場,可見張氏兄弟氣焰之盛。
後來隨著武則天病重,張氏兄弟進一步把持朝綱,眾人心中的一個疑問越來越大。而在張氏兄弟要謀反的傳單傳遍洛陽大街小巷后,這個疑問達到了頂峰,那就是太子李顯真的能順利繼位嗎?
女帝末路:神龍政變
神龍元年,82歲的武則天病情日益沉重,已經很少與大臣們見面,朝政大事均由張氏兄弟轉達。以宰相張柬之為首的一乾重臣,闖入皇宮殺死張氏兄弟,要求武則天還政於太子,史稱神龍革命。
沒錯,神龍政變針對的是張氏兄弟,從來不是武則天本人。而且從結果上來看,武則天原本就要傳位給太子,政變只是提前了這個結果而已。
有趣的是,政變當天武則天從睡夢中驚醒,看到闖進來的眾人不驚不詫,只在發現這些人中有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崔玄暐時很是不解。
這位女帝問曾經忠心耿耿的大臣:「其他人都是受人推薦,今天會站在這裡也就罷了,你是我一手提攜至宰相,怎麼也和他們一起反對我呢?」崔玄暐的回答也很值得品讀,他說:「我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報答陛下啊。」
崔玄暐的話很好理解,他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清君側。在他看來武則天英明神武,唯有偏寵張氏兄弟以致朝政混亂是錯誤的。「執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順旨者,佞臣也。」
他當然十分感激女皇對自己的提拔之恩,但他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報答這份恩情。其實崔玄暐的話,也反映了不少參與政變大臣的想法。他們之中也不乏忠義之士,如果不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又怎麼會聚集到一起呢?
武則天一生敬重耿介之士,更知人善用唯才是舉頗有美名。然而最終也是她信任提拔的這些人,連手逼她退位,實在令人唏噓。
生前尊榮,死後哀榮
中宗李顯正式繼位后,武則天遷居上陽宮,並在同年病逝。被政變奪權的皇帝有多慘,相信大家也有所耳聞。不過武則天人生的最後一段時間,卻依然享有著皇帝的尊榮。
雖然她的武周王朝被李顯毀於一旦,但同時李顯也給自己的母親加上了「則天大聖皇帝」的尊號。及至武則天病逝前,唐王朝居然出現了國有二主的奇觀。
而且李顯對母親的尊崇不只是口頭說說,他還下旨群臣,每十天就要和自己一起到上陽宮看望武則天一次。這樣的待遇,同樣被迫遜位的唐高祖李淵若泉下有知,怕是能心酸得當場痛哭。
神龍政變同年11月,這位傳奇女帝在上陽宮中病逝。臨終前,武則天留下遺命,她要求去則天大聖皇帝尊號,歸則天皇后,並要求與丈夫李治合葬。
母親的死讓李顯大為悲戚,他不僅對母親的話如數照辦,還頂住群臣的壓力,挖開父親李治的乾陵,將父母一起合葬。
在筆者看來,武則天在神龍政變后依然保有尊榮的原因有很多,但可以歸結為三大原因。第一是因為她擁有傑出的政治眼光,這份智慧不僅讓她多次在風雲變幻的宮廷中笑到最後,更讓群臣心折於她的雄才大略。即便在武則天下台後,群臣依然對她心悅誠服,無人肯落井下石。
第二則是因為神龍政變針對的是張氏兄弟,而非武則天本人。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然而李顯繼位后,武氏家族依然受到重用,武則天的親信勢力並未受損,她本人依然擁有話語權。
第三就要說到中宗李顯對母親的複雜感情,李顯一生兩次登上皇位,也曾一朝落到谷底,而他的生死榮辱,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母親武則天的一念之間,這讓他對母親是又敬又畏。這份感情讓他在貴為天子后,依然十分孝順武則天。
然而不管武則天臨終前怎樣受到尊重,屬於她的時代終究還是落下帷幕。正如大臣崔融在《則天皇后輓歌》中所寫:「前殿臨朝罷,長陵合葬歸。山川不可望,文物盡成非。」
千載歲月悠悠而過,物非人也非,一代女皇的傳奇人生,終成筆下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