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種「不適任員工的工作妙招」,你公司有人是這樣嗎? | 董事長碎碎念
面對殘酷現實
先前所談到的不適任等級,這表示此人清楚意識到,他已坐上最終職位、到達不適任等級、不自量力、力不從心、或是「到頂了」。能夠認清事實的員工,通常會把這樣的情況歸咎於自己太過懶散,認為這是因為自己不夠認真工作的緣故,因此充滿了罪惡感。
他認為若更努力工作,就能戰勝新職位帶來的困境,成為稱職的員工。所以他會殘忍的鞭策自己,工作時間不休息,午餐時間也不停,平日晚間與週末也繼續忙於公事。他很快便會成為最終職位症候群的受害者。
無知就是幸福
很多人終其一生從沒有意識到,自己已抵達不適任等級,因而鎮日忙碌,從不放棄升遷的希望,也因此始終保持幸福與健康。
看到這裡,你心中的疑問油然而生:「他是怎麼做到的?」
替換妙招就是救命良方
不做好分內的工作,而是將之替換為其他能夠得心應手的工作。我將介紹一些替換妙招如下:
妙招一:永無止盡的準備
面對重要任務時,適任的員工會直接著手開始,但不適任員工會選擇忙著執行前期的準備工作。以下是幾個屢試不爽的方法。
1.確認行動需求。證明需要行動的證據永遠不嫌多,座右銘是「有備無患」或「欲速則不達」。
若確認行動需求時花了夠多的時間,需求就會自動消失。(彼得預言 Peter』s Prognosis)
例如,面對飢荒問題時,研究處理飢荒需求的時間越久,到最後你就無需處理飢荒了!
2.不管要做什麼,先研究替代方案再說。假設初步研究後,確認有此行動需求,則替換使用者必須確定,他選擇的是最有效率的處理方法。無論花多久時間,都要找到最高效率的方法。「替代方案」本身就是一個替換妙招,也是搖擺不定症候群的一種,只是比較不那麼慌張而已。
3.徵詢專家意見,目的是為了讓計畫能有效率的執行,包括成立委員會,研究相關問題。此妙招的變種稱為援引先例,不找活著的專家,而是找已經作古的專家資料。
4.重要的事先做。對準備期的每一個階段都耗盡心思、曠日廢時,如儲備大量的備用表單、零件、彈藥、或是備用經費等,為的就是在朝著目標邁進之前,先鞏固眼前的地位。
永無止盡的準備:啟發人心的範例
接下來這個有趣的範例,將示範上述幾種方法如何實際應用。葛蘭特.史溫格(Swinger,譯註:為 swing 之延伸,呼應此補救妙招搖擺不定之意)是帝普瑞斯(Deep-rest,譯註:有深度休息之意)社會福利部的副部長,他的工作表現深受好評,因為他擅長勸誘政府和慈善機構合作出資,來達成地方上的目標。
戰爭帶來了貧困。史溫格獲升為帝普瑞斯扶弱計畫的專案經理,主管認為史溫格對工作如此駕輕就熟,弱勢扶助的工作一定也難不倒他。此消息公布時,史溫格正忙著募款建造一棟宏偉的辦公大樓,讓史溫格團隊進駐,並做為達成目標的里程碑(重要的事先做)。
「我們想讓貧困者知道,政府並沒有忘記他們。」史溫格說。接下來,他準備組織帝普瑞斯扶弱諮詢委員會(徵詢專家意見),為調查弱勢問題進行募款(確認行動需求),以及到世界各地巡迴,以觀摩其他組織對於相似情境的準備與執行情形(研究替代方案)。
史溫格整天從早忙到晚,他對自己的新工作十分滿意,且覺得自己表現良好。有人邀請他競選公職,以提昇自己的形象,他委婉的拒絕了。簡單來說,史溫格是個非常成功的替換使用者。
妙招二:專精枝微末節的小事
P.葛萊德曼(Gladman,譯註:意指「快樂的人」,與文中情境相符)獲升為沙加摩爾沙發公司分廠的經理,在這間年久失修的工廠當中,他的任務是提高分廠的生產力還有收入。
他立刻意識到自己沒有能力做好這個任務,於是他將注意力轉移到處理生產力的問題。他將任務替換為關注分廠的內部組織狀況。
他整天的工作,便是確認管理階層與勞工之間沒有摩擦,工作條件良好,且整個分廠的氛圍都如他所言,是個「快樂的大家庭」。
還好葛萊德曼帶了副理D.多米尼,他是個尚未到達不適任等級的年輕人。還好有多米尼積極的作為,讓分廠起死回生,賺進大把鈔票。
這些功勞全歸葛萊德曼所有,他對自己的「成功」職涯感到非常自豪。他完美運用了替換現象,且因為這樣得到了幸福。這種枝微末節專家的座右銘是管好枝微末節,重要的事就會自動迎刃而解。
U.川德威爾(Tredwell,譯註:讀音近 tread well,tread 意指「踩踏」,與文中情節相符)任職於埃克塞西奧市立國小,是個稱職的副校長,他非常聰明,能讓學生心服口服,也能讓老師遵守規則。升為校長之後,他抵達不適任等級。因為缺乏圓融處事的能力,所以面對家長會、記者、學區總監還有學校董事會時,他總是捉襟見肘。他成為官員的眼中釘,學校的形象也因此一落千丈。
川德威爾想出了一個巧妙的枝微末節替換計畫,他開始細究校內的動線問題,觀察師生在校內走動時,所產生的路線糾結與障礙。他發展出一套鉅細靡遺的動線系統,在這個龐大的計畫中,他將牆面和地板塗上各種顏色的箭頭與路線,並要求師生嚴格遵守動線規則,學生不得超過白線。假設在上課期間,老師請一位小男孩到走廊對面,把訊息帶給另一位老師。這個小男孩不能直接跨過走廊,他必須沿著線走到走廊的盡頭,再從盡頭轉彎到走廊的另一側。
而川德威爾則是整天走來走去,檢查是否有人違反了這個系統的規定;他寫了很多關於這個系統的文章,並登上專業期刊;他開始接待許多同樣專精枝微末節的教育者,來參觀學校動線;他目前正在編寫有關此系統的著作,裡頭包含計畫內容和相關照片。
川德威爾校長從此變得非常活躍與滿足,身心都十分健康,完全沒有最終職位症候群的跡象。這又是另一個專精枝微末節的成功案例!
妙招三:以形象蓋過工作表現
凡德爾女士是埃克塞西奧市立高中的數學老師。數學課的大多數時間,她都在分享數學的美妙與重要之處,她會告訴學生數學的古往今來還有未來展望。至於如何算數學,則當作回家作業,不在課堂上教授。
凡德爾女士的數學課總是非常開心有趣,大多數學生都認為她是個好老師。雖然學生的數學不太好,但他們認為這是因為數學太難的關係。凡德爾女士也堅信自己是位好老師。她認為會無法升職,是因為上頭有太多不比自己能幹的老師心生嫉妒所致,因此她就待在這個職位上,開開心心且充滿優越感的繼續任職。
凡德爾女士的例子也是一種替換現象,這個方法十分常見,可能是刻意為之,也可能是不自覺的。這個妙招的法則就是:要讓自己感到滿意的話,必須把形象看得比工作表現還重要(彼得安慰劑效應,Peter』s Placebo)。不過請注意,雖然這個方法能讓使用者滿意,卻不一定能讓老闆滿意!
彼得安慰劑效應在各個階級的政治從業者身上尤其常見,他們常大談民主制度(或君主制、共產制度、氏族制,依案例不同而定)有多重要、有多神聖,有多麼輝煌燦爛的歷史,對自己的職責卻少有落實。
藝術界也時常使用這樣的技巧。如埃克塞西奧市的畫家A.弗雷思科,他一開始的油畫作品十分成功,但後來靈感似乎就消磨殆盡,所以他開始擔任講者,講述藝術的價值。通常只有專欄作家才會這樣,周遊列國,整天坐在酒吧裡,高談闊論寫作有多重要,其他作家犯了什麼樣的錯誤,以及自己即將撰寫的偉大著作等。
妙招四:做與工作完全不相干的事
這是個大膽的招數,會成功是有原因的。如我們所見,選擇永無止盡的準備、專精於枝微末節的小事、或是提昇自己形象的不適任者,通常都缺乏有效產出,或至少不是他們該做的事,但他們做的替代方案,多少都與自己的工作有關。有時就連一般的觀察者,或甚至不適任者的同事,都不會注意到他其實沒有在做正事,而是在進行替換行為。但現在這招,做的事情可說是跟工作一點關係都沒有。
F.何普斯(Helps,譯註:為幫助之意)是歐森特(Offset,譯註:有彌補、抵銷之意,與本章內容相呼應)輪軸製造有限公司的總裁,但他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領導慈善機構上,包括組織募款活動、籌辦慈善活動、激勵志工士氣以及監督專業人員等。進辦公室只是為了簽一些重要的文件。
從事這些與工作完全不相干的事情時,何普斯與他的前敵人T.莫里特來往頻繁,他們現在已成為好友。莫里特是楚爾與奇爾輪軸製造聯盟的副總裁,現在也跟何普斯一樣,穿梭在各個慈善機構之間,自己的工作則毫無建樹。在大學董事會、政府部門的諮詢顧問、或是調查機關裡,都能夠輕易找到這樣的人,整日忙著與工作無關的事。
妙招五:成為職務代理人
這個妙招通常在龐雜的機構中較為常見。不適任的資深員工,有時會成為職務代理人,暫代另一個部門的組長,或是委員會的臨時主任。暫代的職務內容,通常都跟代理人原來的工作不同。
我們來看看這個過程是怎麼運作的。這個代理人因此不必處理自己分內的職務(反正他也無能處理,因為這是他的不適任等級),但他也無須在新的職位上做出任何重大的決策。
「這我不能做決定,應該要等到正式組長接任,由他來決定。」當職務代理人當到駕輕就熟之後,他可能接下來好幾年都會繼續擔任不同的職務代理人,並因為這樣的替換技巧,從此過著心滿意足的日子。
妙招六:集中火力
無法做好所有工作,而選擇集中火力妙招的員工,會忽略所有工作,並將所有心力集中在一個小任務上。如果這個小任務能做好,他就會繼續做;如果做不好,他就會把任務範圍再縮得更小。
F.奈勒是埃克塞西奧畫廊的老闆,他對畫作收藏、作品展示、以及畫廊的財務狀況都興趣缺缺,對畫廊硬體維護也一概置之不理。他整天都待在畫廊的畫框店中,研究裱框的歷史。我最近聽到的消息是,奈勒發現裱框的知識永遠學不完,所以他決定要專注研究用來裱框的各式黏膠。
某歷史學家研究宗教改革前三十分鐘所發生的事,因而成為「宗教改革前三十分鐘」這個領域的翹楚。
有的醫師因研究全世界只有個位數案例的疾病,而聲名大噪;有的醫師則成為研究身體某極小區域的專家。
無法了解文學作品價值何在的學者,可能會寫一篇專題論文,名為〈奧圖.史凱卜勒(Scribbler,譯註:意為「無足輕重、文筆拙劣的作者」)文學作品中逗號使用之比較研究〉。
推薦使用的替換妙招
以員工的觀點而言,以上列舉的事例,還有其他發生在你身上的例子,都證明了面對最終職位時,替換妙招無疑是最令人滿意的適應方式。替換妙招用得好,通常就能夠避免罹患最終職位症候群,員工因而能夠安於自己的不適任等級中,永保安康的頤養職涯。
本文節錄自:【彼得原理:暢銷50年商管巨作!揭露公司充滿無能人物的理由】一書
【作者簡介】
勞倫斯.彼得(Lawrence Peter)
管理學經典大師。華盛頓州立大學教育哲學博士,曾任教師、顧問、大學教授,以《彼得原理》、《彼得處方》、《彼得計畫》等著作聞名全球。
他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學者之一,「彼得原理」和「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並稱為20世紀西方文化中最傑出的三大發現。
雷蒙德.霍爾(Raymond Hull)
曾製作三十齣電視及舞台劇,並出版四部舞台劇本。專文常刊載於歐美著名雜誌。
【譯者簡介】
鍾榕芳
自由譯者。喜歡翻譯,喜歡探索新知,也沉溺音樂創作與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希望自己可以永遠待在適任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