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航天有望兩年內達萬億規模 未來10年小衛星發射需求或超4000顆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黃聰
隨著我國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商業航天作為戰略新興產業,憑藉顯著的技術牽引及產業帶動作用備受關注。
9月中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下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採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有專家表示,此次發射任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還有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有望兩年內迎來萬億級市場規模,需求量將穩步提升。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科技委秘書長潘軍保守估計,未來5年至10年中國的商業小衛星發射需求大於4000顆,商業衛星製造的需求呈現爆髮式增長。
商業航天市場已達8362億
商業航天領域的發展始於國務院在2014年底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商業航天。
2015年,《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出台,明確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商業航天。
《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提出,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航天科研生產、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等航天活動。
今年的4月份,國家發改委首次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中首次把「航天航空事業」納入了新基建範圍。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總體呈逐年增長態勢,其中2019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為8362.3億元,同比增長23.5%。有業內人士預計,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有望兩年內迎來萬億級市場規模,需求量將穩步提升。
目前,中國的商業航天企業數量已經超過了200家,而上市公司也超過了20家。
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徐鳴表示,「目前,全球仍有約80%的區域(包括海洋和偏遠、欠發達地區等)近50%的人口無法上網。一方面,這些地區往往基礎設施薄弱,大規模建設地面網路系統投入巨大,投入產出比嚴重失衡,衛星通信將為這些區域和人口的網路覆蓋提供一種低成本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海域、空域與地面網路連接的難度很大,天基網際網路是已知的唯一解決方案。這個巨大的網際網路鴻溝將對寬頻衛星通信提出更高要求,同時也會給商業航天帶來巨大產業機遇。」
5到10年內呈指數級增長
日前,長征十一號海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將9顆「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實現中國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讓快速發展的中國商業航天事業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此次發射任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不僅一次性將九顆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完成了同一個軌道面的部署,而且進一步優化了海上發射技術流程,提升了海上發射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高頻次奠定了基礎。」火箭院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說。
面對商業航天的藍海市場,火箭院也將展開全面布局。據介紹,火箭院正在依託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打造商業航天平台,發揮平台商業運營、模式創新和資本運作三大作用,以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海上應用發射任務為新起點,初步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商業運營。
「國內商業小衛星發射需求在未來5年到10年內呈指數級增長。」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科技委秘書長潘軍指出,截至2019年末,中國總計在軌運行衛星約350顆,2019年發射約80顆,其中微小衛星發射佔比高達67.5%,商業衛星公司參與的衛星比重穩步增長。
潘軍透露,保守估計,未來5年至10年中國的商業小衛星發射需求大於4000顆,商業衛星製造的需求呈現爆髮式增長。
2020年9月15日,在黃海海域,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從發射船「德渤3」輪上發射升空。視覺中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