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懂曹操,不足以談人生
曹操是誰?是「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的純臣,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雄?是感慨「生民百遺一」的仁人志士,還是「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的冷血屠夫?是「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浪漫詩人,還是「用法峻急,有犯必戮」的無情政客?以上都是。
曹操最大的魅力就是他足夠豐富、複雜、矛盾的人生經歷和謎之操作,不讀懂曹操,不足以談人生。
滾燙青春熱血,快意仗劍天涯
早期的曹操,是「任俠放蕩,不治行業」的街溜子,是不安現狀的理想青年,滾燙的熱血充斥肺腑,純真的理想支配大腦。宦官的權勢束縛不了追求,士林的排斥磨滅不掉渴望,曹操要手持青春熱血澆灌的劍,斬破這亂世的迷障藩籬。
我的青春我做主,與宦官貴戚割裂。曹操放蕩不羈到什麼程度?年少時為了繼續肆意玩耍,就用假中風的手段欺騙叔父,削弱叔父在父親那裡的信任度。
二十歲剛當上洛陽北部尉,就誅殺夜行的蹇碩叔父,要是知道蹇碩可是宦官大佬,而且曹家本來就是宦官之家,且不論此舉背後的政治動機,單其勇氣和果敢就值得讚揚和認同。
而且,這只是個開始,曹操轉任議郎后很快上書靈帝「陳武等正直而見陷害,姦邪盈朝,善人壅塞」、「說三公所舉奏專迴避貴戚之意」,轉任濟南相后又用雷霆手腕整治了依附貴戚、貪污腐敗的長吏。
至此,曹操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態度已然明了,因為這種態度和立場已經通達於東漢末年的最高權力中心:我,曹操,反感宦官,不懼貴戚!
在筆者看來,早期的曹操更像是一個理想的熱血青年,不拘禮法,藐視世俗,言直行果,朝氣盎然。為了還政天子和天下太平,曹操不計後果,敢於向東漢末年宦官和外戚兩大頂級權勢群體亮劍,無愧青春,不負熱血。
而且,在筆者看來,這種熱血和浪漫深刻影響了曹操的一生,否則怎會寫出《氣出唱》和《觀滄海》。各位讀者朋友,這像不像年輕時候的我們?不服從家長老師的管教,不屑於按部就班的刻板人生,總是夢想著有一天能用我們的激情去改變世界。
心向光明,腳踏黑暗,曹操何去何從
曹操在屢屢碰壁后還是不是曾經那個少年,有沒有一絲改變?是堅定的心向光明,擁抱理想,還是腳踏黑暗,同化成世俗的軍閥?
東漢末年權力體系分為三大塊:外戚、宦官、地方士族,背離宦官外戚后,擁抱地方士族似乎成為曹操的唯一選擇。然而外戚和宦官的權利又都與皇權密不可分,擁抱地方士族與擁護皇權存在某種邏輯上的對立,這種對立是終曹操一生都解不開的難題。
黃巾起義和董卓廢帝是曹操與士族攜手的基礎前提。
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后中央集權的解除黨禁和廢史立牧政策強化了地方士族的實力和權力,讓地方士族成為一個個的割據勢力,並有著左右天下大勢的巨大能量。董卓廢帝突破了絕大多數人的底線和遊戲規則,成為地方士族和曹操的公敵。
對於熱血曹操來講,幹掉董卓迎回天子以定朝局是當下第一要務。所以他回到陳留散盡家財,招募了五千士兵與袁紹等地方士族開始了討卓大業。
董卓
然而地方士族各懷心思,都不肯真打,「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曹操一番慷慨陳詞也沒發揮出什麼效果,那就自己打,熱血曹操不是白叫的,於是「士卒死傷甚多、為流矢所中、得夜遁去」、「士卒多叛」。
自己的家底打光了,借的家底跑光了,凄慘不凄慘?彼時袁紹等人又搞了一個「立虞為帝」,噁心不噁心?曹操拋家舍業的來,玩命的打,苦苦的勸,到頭來發現這群禮儀朝綱的士族壓根兒就沒把皇帝當回事,廢立只看需要,不管規矩,曹操的人生理想徹底破滅了。
袁紹
宦官亂政,外戚無能,士林虛偽,試問天下誰能與我曹操共襄大業?既然理想無用,道義不堪,那咱們就利益為先。至此,曹操把豐滿理想剁成骨感現實的肥料,養成實用至上為所欲為的權謀大樹。
這像不像在現實中屢屢碰壁的我們?當走上實踐理想之路起,我們就開始踩坑,踩完工作踩生活,踩完生活踩未來,我們無力的發現一個事實:應對世界的變化已然如此艱難,況論去改變世界。
總有一些絕望人在歷經傷心事後痛定思痛,收起幻想和矜持,務實得去迎接一切吧,讓我們在紅塵世界愉快的一起玩耍。
浪漫情懷與實用至上的糾結反覆
曹操本就是個不屑世俗的人,在對東漢末年幾大頂級權勢群體集體失望后,他開始了利益至上、實用為王的人生旅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曹操一些不時的反常操作總能暴露出他的浪漫情懷。
曹操可以狹隘冷血至極。為報父仇而屠戮多城,以至於「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但為了至上的利益,曹操也可以寬容忍耐。
張綉降而後叛,殺其子侄愛將,但在其叛而復降時,曹操可以不咎過往,與其結成兒女親家。官渡之戰,眾多手下與袁紹暗通曲款,曹操可以直接燒掉往來信件。張邈叛變時,曹操讓畢諶自行離去,後來再次抓獲畢諶仍然委以要職。
在筆者看來,以上均是曹操出於政治利益最大化而採取的措施,是徹頭徹尾的政治手段。然而有時候,曹操的手段很難說是出於純粹的政治目的。
比如放走煮酒論英雄的劉備,放走陣斬顏良的關羽,比如「公臨祀紹墓,哭之流涕;慰勞紹妻,還其家人寶物,賜雜繒絮,廩食之」,對故友宿敵袁紹的感懷等等。
無論是《三國志》、《後漢書》類的正史、《裴注三國志》中收錄的野史,還是《三國演義》類的小說,對曹操或褒或貶,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肯定曹操的浪漫情懷和豪放氣度。
在現實生活中,朋友們是否也常常糾結著面對一次次的人生抉擇?得失只在一念之間,風雨之後未必會見彩虹。有時為自己的私心而愧疚,有時為自己的公心而不值。漫漫長路,又有幾人不是獨行客?
不吹不黑,唯物論史
筆者無意陷於曹操的評價之爭,吹也好,黑也罷,又有多少評價是毫無私心的?想必大都融入了自身實踐出來的固有感觀。以史為鏡,可證衣冠。如果鏡子放斜了,照出來的衣冠未必公正。
曹操的功過都有,而且色彩鮮明,但不可因功掩過,也不能因過廢功。真希望大家能夠以公允客觀的眼光,唯物辯證的方法去讀一下曹操,那是有益的。
因為曹操複雜而矛盾又極其出彩的一生是一個巨大的寶庫,能給我們以指引,給我們以警醒,能讓我們跨越時空長河去談心對話,去尋找得意時的韁繩,去尋找失意后的慰藉。不讀懂曹操,不足以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