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的,准沒錯?」了解孩子真實想法,他才會對你「感激涕零」
每當家長想要孩子做一些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時,總是使出「殺手鐧」——「我是為了你好」,讓孩子不忍拒絕父母的要求。但事實上,對於孩子不感興趣的事情,家長非要強迫去做,即使他表面聽了家長的建議,心裡還是很抵觸的。
每當家長想要孩子做一些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時,總是使出「殺手鐧」——「我是為了你好」,讓孩子不忍拒絕父母的要求。但事實上,對於孩子不感興趣的事情,家長非要強迫去做,即使他表面聽了家長的建議,心裡還是很抵觸的。所以父母不應該打著「愛」的旗號去強迫孩子,如果真的為了孩子好就要尊重他的選擇和情感,家長這麼做才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良苦用心。
了解孩子的喜好
很多家長白天上班,只有晚上回來才能見到孩子,和孩子交流的時間也特別的少,偶爾回家路上路過精品店的時候買一個自己認為孩子會喜歡的小玩意兒,送給孩子當做是補償,從來沒有真的去了解過孩子的喜好。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課餘時間,多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這樣不僅會增加父母和孩子間的親密度,而且還可以深層次的去了解孩子,同時培養他擁有更廣泛的興趣,從各個方面獲取知識,並通過接觸的人和事物,學會分辨和選擇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尊重孩子的選擇
有時候孩子的興趣愛好可能與家長們所期待的不太一樣,父母想要一個會彈鋼琴的女兒,而孩子在出生後總是喜歡塗鴉畫畫。對於孩子來說,因為他們都還小,可能對很多事物都只有三分鐘的熱度,但是在他們還不能專註於一件事之前,他們還有很多選擇的機會,因此家長們沒有必要去急於否定孩子的某一個行為和選擇,而是應該鼓勵孩子,尊重孩子,培養他自主選擇的能力,對他以後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不為孩子鋪路
大多數父母都想要給孩子最好的,為了讓孩子不用吃自己曾經吃過的苦,就會提前為孩子鋪好學習以及生活中的條條道路,讓孩子完全按照家長的意願去生活,從而達到父母的期望,我希望家長可以明白一個道理,這條路是你的選擇,不是孩子的,這也許是你的夢想,但是孩子也有他的追求。讓我不得不想到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宋倩的嚴母式教育,不停的為喬英子定目標,為她認真規劃好日後的每一步,最終英子壓力過大患上抑鬱症,好像媽媽的一切「辛苦」都是徒勞的。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希望每個父母都可以正視孩子身上的優缺點,培養孩子獨立自信的人格,教會孩子如何去堅持和選擇。
別再「跟隨」孩子的腳步
「別對父母抱太大的信心,他們就是我們的『敵人』,名為關心實為監視」,這是一句很經典的電視劇台詞,也是很多孩子埋藏在心裡卻遲遲不敢表達的情緒。雖然說父母是「敵人」有些過分,但是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好多父母都如同大敵,時刻「監視」著孩子的一言一行,甚至想要掌握他的所有動向和想法,當孩子開始抗爭時,他們又說「我這是為你好」,企圖以親情綁架孩子的青春主權。
很多父母在年輕的時候有來不及實現的願望或者不可悔改的事情,就很容易延續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彌補自己理想的缺失,就會不自覺的替孩子做主,從而會忽略每個孩子都是單獨的個體,孩子也有自己的性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