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管好好學習,別的都不用管」,只會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自私鬼
身為父母的你,
是不是也曾因為對孩子的學業操心,
而脫口講出這句話:
「你只要把學習搞好,別的都不用管!」
或許這種概念是因為多數家長的想法,
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專心於課業,
希望他能好好讀書,以後才能選到好系所、好工作,
但是這樣子成績至上的教育方式,
不僅僅是給孩子莫大的壓力,
甚至可能會扭曲孩子的價值觀。
當最重要的一切就只有成績,
就代表了為了那個成績可以不擇手段,
更誇張的人可能不計代價,
透過作弊等等方式,
就會了教出好的成績單,
而平時的品德操守等等,
也不被列入作為一個人的重點。
這種行為也會延伸到之後離開學校時,
他們會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選擇最無人性、最利己的方式,
來滿足自己、成就自己。
就像是下列這個案例:
每次電動車進電梯、出電梯,
全程都是母親自己挪來挪去,
一米八的兒子就這麼看著,
面無表情,無動於衷。
這樣的觀念和做法,
無疑對孩子的成長並無益處,
反而會造成孩子性格自私,甚至低情商。
因為這句話等於是在告訴孩子:
考試才是最重要的,
家庭責任、父母和人際關係這些都不重要。
彷彿只要成績好就萬事大吉、未來一片光明。
而等到孩子長大,卻會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在我們樓上住了一對母子,
兒子將近一米八的個頭,
壯壯實實,襯托得母親有點矮小。
從孩子的校服上能看出來是在附近的重點中學讀書。
早上經常能在電梯裡碰到這對母子,
因為母親要騎電動車送學
(小區離學校的距離步行僅僅十分鐘左右)。
有時候看她挪的實在費勁,
我都忍不住幫她一把,
這孩子依然一副冷漠像站在旁邊,
一副「與我無關」,「本來就應該是媽媽的事兒」
心安理得的表情,實在讓人看著很來氣。
所以自私的養成原因,就是家裡不管有什麼事,
大能都讓孩子只需要管好自己,不用管別人。
我在想,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
讓這個孩子是這樣的舉動?
後來聽鄰居說,這個媽媽很厲害,
放棄了自己的工作,一心撲在孩子教育上,
硬是把兒子從一個小縣城送進了西安的名校,
是專門過來租房子給孩子陪讀的。
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曾經指出,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私是正常的,
因為孩子在小時候都是靠別人來幫助他,
他用不著幫助別人。
當然,我們也不會指望五、六歲的孩子來幫我們。
等到孩子慢慢長大,學業壓力也會慢慢增大,
所以我們家長更不會給孩子增加任何負擔。
尤其是在現在的社會裡,
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
從小時候起,所有資源都圍著他轉,
他不管得到什麼,
都覺得是應該的、天經地義的。
我們應該做的,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告訴他獲得和付出的關係,
讓他學會感激,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家長的不易。
這就慢慢造成了孩子一直以自我為中心,
心裡覺得只要滿足自己就行,別人不重要。
所有的需求都只考慮自己的感受,
稍微不順心就難以接受,沮喪甚至大發雷霆。
當代社會需要的,
是綜合型人才,
而不是只會考試的「考試機器」。
我們應該怎樣做,
才能避免孩子變成「只會學習的自私鬼」呢?
1、教會孩子感恩
凡事包干,孩子就會感激嗎?就會拿好成績來回報你嗎?
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懂得感恩,越來越自我。
2、讓孩子適當的參與家庭事務。
家長不要以為不讓孩子做家務,
不讓他們參與家庭中的事務,
給他們想要的一切,
他們就會好好學習,他們就會幸福。
事實卻是正相反,
你剝奪了他們的快樂,帶給他們的只有痛苦。
社交能力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與社會,
集體和他人聯接的一項重要技能。
適當的家務勞動能夠消除孩子的依賴性,
增強孩子的家庭責任感、義務感。
並且,家務勞動能夠使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
學會關心、體諒別人,
在以後能夠融洽社會關係,善於與合作。
3、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人生的煩惱都來源於人際關係,
所以人際溝通能力屬於情商的一部分。
社交能力包括適應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
所以由此可見,
社交能力在孩子一生中有多麼重要。
因此,在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
也要注重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