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中印衝突一觸即發,印度突然撤回進攻,為何自己先慫了?

印度作為我們的老鄰居,並沒有像巴基斯坦一樣和我們友好相處,反而在多年以來,與我國紛爭不斷,多次因邊境問題產生衝突。

1962年,中國曾因印軍侵入我國領土而對印度展開自衛反擊戰,在那場戰爭里印度傷亡慘重,可是他們不僅不吸取教訓,還在1987年故技重演,又差點與我國開戰。

當時我軍已經調遣了大批人馬趕往邊境,誰知就在戰爭一觸即發的時候,印方突然主動求和,灰溜溜回到了自己的國家,此後的35年裡,印度沒有再敢搞出什麼大動作。

 

那麼為什麼印度主動叫囂要與我國開戰,最後又自己先慫了呢?在最關鍵時刻,中印之間發生了什麼呢?

中印之間發生衝突的原因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印之間為什麼會發生衝突。曾經,印度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多年來一直受到英國的控制和影響。

1935年,英國偽造了一條英屬印度和中國的邊境線,史稱「麥克馬洪線」,在這偽造的邊境線里,英國無恥地將部分藏南地區劃屬印度,侵佔了我國9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而印度在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宣布獨立建國以後,他們又搬出了這條「麥克馬洪線」,認為自己擁有對藏南地區的控制權,企圖繼承英國的政治遺產,哪怕這份遺產從來都不屬於印度和英國。

麥克馬洪線的區域圖

在五十年代前後,中印兩國關係還不錯,但由於我國和平解放了西藏,原本想要坐收西藏的印度見無利可圖,便對我國產生了不滿的情緒,屢屢騷擾藏南邊境。

1962年,為維護我國的領土完整,我軍決心趕走藏南地區的印方入侵者,並發動了自衛反擊戰,印度在此戰中大敗。

 

在此戰過後,我國也撤了軍,並釋放了印軍俘虜。

可是令我國沒想到的是,印度仍不死心,還一直在暗地裡積攢兵力,妄想捲土重來。

1980年,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甘地再次當選印度總理。

或許是繼承了父親想要奪取藏南爭議地區的遺志,又或許是為了追求更加大的權勢,她又把目光投向了中印邊界的藏南旺達地區。

英迪拉·甘地

在1982年,英迪拉·甘地批准了一份來自印度陸軍參謀長貢獻的軍事計劃,這份計劃的主要內容是:擴大印度在中印邊境的兵力規模,從而增加印度在該爭議地區的軍事實力。

從這份文件可以看出,印度的擴張之心正在蠢蠢欲動。與此同時,印度內部也大力搞起了國防基礎設施建設。

上頭下了命令,下面自然要執行。在1983年,印度為了完成這項計劃,事先組織派遣了一個情報小組,潛入桑多洛河谷地區偵查。

並且還在爭議邊界線的中國的那一側設立起了觀察哨,憑此監視中國軍隊的行動並搜集情報。

次年,英迪拉·甘地身亡,她的兒子拉吉夫•甘地上任。並任命克里希納斯瓦米·桑搭吉為陸軍參謀長。

克里希納斯瓦米·桑搭和妻子

這是一位作風非常強硬的將領。他一上任,就鼓動印度政府進行軍事演練,演練的內容就是如何讓位於阿薩姆平原的印軍能夠快速部署到與中國接壤的實際控制線。

這場演習的規模非常之大,動用了印度的10個陸軍師以及無數的印度空軍中隊,甚至還使用了直升機。

如此大的陣仗自然引起了中國的警覺,為了阻止印度入侵我國領土,我軍當機立斷,直接派兵前往實際控制線的另外一側與印軍進行對峙。

1987年中印戰爭一觸即發

1987年,由於印度的態度愈發囂張,我國發出了幾次抗議,一向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西方媒體便斷言,中印兩國之間又將爆發出一場像1962年邊境衝突那樣的戰爭了。

而印度內部也很自信,認為經過了數年的歷練,印度的實力早已經不同往日。

終於在1987年5月的某一天,戰爭即將爆發。

那天,我國西藏軍區山南軍分區邊防某團副團長依照慣例,抽調了一個步兵連及加強偵察班,將他們組成了臨時的巡邏隊,命其前往桑多洛河谷地區執行巡邏任務。

在出發前,副團長命巡邏隊的隊員們帶上4門82無後坐力炮、3門82迫擊炮以及3挺重機槍,組成了一支可以隨時進行戰鬥的隊伍。

 

而除了副團長以外,這支隊伍的指揮組裡面還有一名作戰參謀、一名通信參謀以及一名步兵營副營長和一名偵察參謀。

當巡邏隊到達目的地時,天已經擦黑,副團長便命令小隊就地紮營休息,第二天休息好了以後再出發前往南端進行巡邏。

晚上九點時,部隊的警衛兵發現山口有微弱的火光,便立刻報告給了副團長,后經副團長觀察,確認了印軍正在前方活動。

為了摸清印軍的情況,副團長派偵察小組前去偵察,自己與副營長還有作戰參謀等人商討作戰計劃,一時間,整個小組進入了緊張的備戰狀態。

 

不過糟糕的是,經過偵察兵的偵察以後,確認了對面的印軍有一個連的兵力,這還只是樂觀情況下的估計。

再加上他們已經佔據高地修築了戰鬥工事,工事中配備了約60台迫擊炮以及很多的重機槍武器。

所以一旦印軍先有動作,我軍就很可能陷入被動,而且由於時間太晚,錯過了十點之前能和軍分區聯絡的時機。

那麼這個巡邏小隊也將陷入了無法上報敵情、也無法接受上級指令的兩難境地。

可即便情況如此艱難,在邊境的問題也決不能有任何拖延和懈怠。在讓通訊參謀繼續聯繫軍區請求志願后,副團長重新部署了手下兵力,隨時準備向印軍發起攻擊。

第二天上午七點左右,副團長令副營長組織一個小隊前往印軍的陣地,這個小隊里包含了翻譯、偵察兵、報話員等共7人。

到達印軍佔領的高地后,我方對其進行喊話,要求他們退出該陣地,沒想到印方不但氣焰囂張,還反過來讓中方的軍人離開,所用的言辭也非常具有侮辱性。

眼見交涉失敗,我方便準備先行撤離,沒想到此時印軍隊伍中突然射出了一枚子彈,直直打中了我軍副營長。後來,這名副營長因失血過多,不治身亡。

 

眼看我軍副營長被打傷,倍感屈辱和仇恨的我軍再也忍不下這口氣,直接向印軍發起了攻擊,並派出了一個小分隊包圍後方,在前方主力軍的迫擊炮的炮火支援下。

該分隊僅僅用了半小時,就順利將印軍所佔領的高地攻佔。在這場戰鬥中,印軍死亡13人,被俘虜8人,而我軍4人死亡,11人受傷。

當天下午兩點,不甘心高地被佔領的印軍帶著一個加強連捲土重來,但由於我軍的奮力抵抗,印軍再次大敗。

入夜,印軍又開始對我軍進行騷擾,但我軍仍然堅守陣地,加固工事,並向上級宣告了即便戰鬥到最後一人,也絕對不會讓陣地失守的決心。

在接到了副團長的報告和求援后,我國的山南軍分區立刻抽調兵力組織增援,並同時將情況上報給了更上一級的軍區,上級軍區也緊急派兵前去支援。

在第三天時,印軍又向我軍發起了進攻,在遭遇了數十人的傷亡后,他們決定動用直升機和戰鬥機來監視我軍。

當晚,由我軍通訊參謀聯繫的山南軍區派來的一個步兵營前來增援,我軍的防禦力量一下子增強不少。

戰前印軍為何主動認慫

到了第四天,我軍西藏軍區派遣的山地步兵53旅也趕來支援,與此同時,印方調動的約7個旅的兵力也趕來集結,戰事一觸即發。

眼看著印軍部隊增援越來越多,我方決不能坐以待斃,在經過研判以後,中央軍委調遣了第13、21/54共三個集團軍前往西藏,參加對印自衛反擊戰。

並命成都軍區前往西藏開設前沿指揮所,做好對印軍進行大規模反擊的準備,可以說,此時我軍已經下定了要與印軍一決勝負的決心。

可是就在我軍已經部署好了兵力,甚至已經坐上直升飛機勘察好了地形以後,印度內部突然「認慫」,撤回了進攻命令。

得到這一消息后,我軍很是錯愕,前一秒還來勢洶洶的印軍,怎麼轉眼就灰溜溜跑走了?

 

原來,印度撤軍是出於這兩方面的考量:首先,印度之前一直認為我國軍隊正在雲南與越南打得不可開交,所以沒有餘力再去應付他們的騷擾。

可是當我軍派出3個集團軍增援時,他們立刻傻眼了。在意識到事態比自己想象得要嚴重時,印度趕忙向蘇聯求助,可是此時的蘇聯也處於內憂外患中,哪有心思去管印度呢?

面對蘇聯的拒絕,印度徹底絕望了。面對意志堅定的中國軍人,印度軍方沒了底氣。

哪怕是一直堅持開戰的強硬派也開始猶疑,這一仗要是再輸,加上1962年的慘敗,屆時,印度將顏面盡失。所以,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印度還是決定撤軍。

雖然此次印度認慫,導致我軍暫時失去了徹底收復藏南爭議地區的機會,但與此同時,此舉也給中印邊境帶來了幾十年的和平,這樣一想,倒也不算壞事。

本期故事就分享到這裡,記得關注加收藏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