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蘇聯T-70輕型坦克,如何變成了拉胯產物

在蘇德戰爭初期,蘇聯裝甲部隊的境地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德軍的閃電式進攻打得蘇軍暈頭轉向,之後又冒失地發動了一波反突擊。蘇聯最高統帥部原以為自己的部隊能夠將德軍趕出國境線,可實際結果卻是凄慘無比,所有參與反突擊的蘇聯機械化軍都是在缺乏油料和彈藥的情況下投入了作戰。至於蘇軍的表現方面——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看傷害0.5,就這麼凄慘。再仔細一看自己的機械化軍,嗯,家底基本都賠光了。

一、不太成功的T-60輕型坦克

不成功的反突擊讓蘇軍損失慘重,其戰前組建的機械化軍更是落得一個徹底撲街的結局。等到了莫斯科戰役期間,蘇軍在裝甲部隊方面的劣勢已經被拉到極限,蘇軍的坦克主力已經變成了T-24輕型坦克和BT快速坦克。

至於T-34中型坦克和KV-1重型坦克則已經所剩無多,補充方面則因為工業設備在烏拉爾工業區尚未組裝完成,所以基本上沒法為部隊補充太多的新銳坦克。

此時的蘇聯急需得到一款生產便捷的輕型坦克,用以補充部隊目前的劇烈損失,而莫斯科第37號工廠的設計師和工人們則適時地研發出了T-60輕型坦克。

這款以T-40兩棲坦克為基礎製造的輕型坦克,本身的裝甲防禦薄弱,後期的升級型也僅能達到正面裝甲35毫米,側后裝甲25毫米,火力也只有20毫米機炮和7.60毫米機槍,整體性能只能算聊勝於無。

可對於當時缺少坦克的蘇軍而言,T-60輕型坦克也是如此珍貴,在1941年末至1942年中期,T-60輕型坦克都是蘇軍的主力裝備。

但是,T-60輕型坦克畢竟是一款輕型坦克,無論是用來進行裝甲作戰,亦或是用來掩護蘇軍的步兵部隊,它的表現都只能用拉胯來形容。裝甲戰打不過德國的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遇到38T輕型坦克都有可能撲街。

掩護步兵的話,它的表現也遠不如KV-1重型坦克和早就停產了的KV-2重型坦克,弄不好就自己先被德國人的反坦克火力給擊毀了。換句話說,作為應急產品的T-60輕型坦克已經在性能上處於落後態勢,蘇軍急需一款更好的輕型坦克。

二、T-70輕型坦克

每每到了T-60輕型坦克損失慘重的時候,蘇軍就十分懷念那沒有被量產的T-50輕型坦克,畢竟這是一款防禦力堪比中型坦克,理論上能配備76.2毫米坦克炮的優秀坦克,可惜的就是這款坦克因為設計上過於複雜而沒有投產。

思索再三后,蘇軍決心在T-60輕型坦克的基礎上進行升級,結合T-50輕型坦克的優點研發出一款新的輕型坦克來,而這款坦克就是T-70輕型坦克。

有關於蘇軍在T-70輕型坦克的研發思路問題,估計要解釋也只能用粗暴至極來形容。蘇軍是打算把T-60輕型坦克的框架放大,然後加一點T-50輕型坦克的設計元素進去,整體還是要在T-60輕型坦克上進行升級。

定型的T-70輕型坦克車體長度增加到了4.29米,而車體寬度和高度則沒有改變,仍舊是2.34米和1.75米。車體長度的增加主要是為了讓坦克的承重輪能增加一個,變成了5個承重輪,理論上這可以讓它的越野能力得到一定的增強。

不過,這種增強僅僅是理論上能夠增強,實際上T-70輕型坦克的引擎功率很不靠譜,最終只能靠把兩台發動機並聯來解決問題,而且出於省錢省工時的考慮,它的後輪驅動變成了前輪驅動。

至於實際作戰時的效果能如何,那就只有老天爺保佑了。當然,要說它沒有升級那肯定是不現實的,它的火力配置相較於T-60輕型坦克有了很大的提升,主炮從20毫米機炮換成了M1938式45毫米坦克炮,考慮到它的主炮口徑增加了25毫米,勉強還算能過關吧。

而在坦克的防護性能上,T-70輕型坦克有了較大的提升——把車體正面裝甲加厚了5毫米,變成了40毫米的正面裝甲,同時裝甲吸取了T-50輕型坦克的經驗,正面裝甲有一定的傾斜角度。

炮塔的正面裝甲也相較於T-60輕型坦克有了不少提升——足足有60毫米的厚度,算得上是飛躍性提升了。如果從實驗數據上來看,T-70輕型坦克最少也能擋一下德國的37毫米穿甲彈,運氣好估計能擋住德國的50毫米穿甲彈,勉強也算是防禦過關了。

總而言之,在經過了一連串充滿了戰鬥民族風味,堪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操作之後,T-70輕型坦克算是新鮮出爐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T-70輕型坦克只有兩名車組成員,駕駛員只管開著坦克往前沖,車長則要負責剩下的所有事情,堪稱是八臂戰神,最少也是星際爭霸高端玩家的手速……至於這T-70輕型坦克在實戰里的表現,那就得看命了啊……

三、拉胯的T-70

很不幸,T-70輕型坦克上了戰場后就開始成片撲街,性能之拉胯也是前所未有的。原本蘇聯人是指望這T-70輕型坦克能在戰場復刻BT-7快速坦克的輝煌,上演一出二戰版的速度與激情,可最後上演的竟然是「龜速和半身不遂」。

它的轉向能力相較於T-60輕型坦克還要差了那麼一點,唯一好了一點的是時速,每小時50公里的時速比T-60輕型坦克多少快了那麼一點。可作為代價就是T-70輕型坦克的續航能力下降了不少,僅有180公里的續航能力,原因是它那兩台並聯發動機實在是太燒油了。

T-70輕型坦克的主炮也沒好哪去了,儘管紙面上它的M1938式45毫米反坦克炮性能還算優異,但考慮到蘇聯人在穿甲彈上的劣勢,它的實際穿甲性能可真不怎麼樣,比起德國的50毫米反坦克炮差了不少。

實戰里基本打不穿德國人的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如果要打一個實際一點的比喻,那45毫米反坦克炮就是蘇聯版的「敲門環」,穿甲彈打到德國人的中型坦克上,也就只能讓德國人聽個響了,捎帶提醒德國人對準它們打一枚穿甲彈。

蘇聯人寄予了厚望的防禦能力上,T-70輕型坦克的表現也是拉胯的。它的設計針對的是德國那批反坦克能力比較一般的三號中型坦克,以及配備短管坦克炮的四號中型坦克。

可是啊,這德國人到了1942年下半旬已經開始為中型坦克更換長倍徑坦克炮了,這根本就不是T-70輕型坦克能夠抵擋的。

哪怕是後面升級了防禦能力,車體正面裝甲和炮塔正面裝甲分別提升到了45毫米和70毫米的T-70A輕型坦克,在面對德國中型坦克的長倍徑坦克炮時,結果也就只能是當一堆燃燒的廢鐵。說真的,完全不知道T-50輕型坦克的防禦設計吸收到哪去了……

更要命的問題在於,蘇聯對於輕型坦克的戰術運用有明顯的問題。在德國和美國的裝甲部隊里,輕型坦克通常是用來執行偵察任務,極少會介入高烈度的裝甲戰,但是蘇聯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在自己的裝甲部隊里編入了大量的輕型坦克,其中就包括T-70輕型坦克。

在這種情況下,T-70輕型坦克必須參與到裝甲戰之中,而它們貧弱的火力和裝甲在這樣的戰鬥中不能給它們任何保障,最終只能被德國坦克成片成片的擊毀,死的那叫一個凄慘啊。哪怕你只是讓它去支援步兵作戰,就它這防禦和火力?別提了,T-70輕型坦剋死的比步兵還快呢。

結語

經過實戰的檢驗,蘇軍的T-70輕型坦克被證明是個徹底的廢物點心,論火力沒有什麼過人之處,論防禦也只能算是廁紙級別,裝甲戰里被打進廢品回收站,掩護步兵也做不好,讓它去做偵察也基本做不到,堪稱是廢物點心裡的廢物點心。整個T-70輕型坦克最大的價值,就是為日後的SU-76自行火炮提供了足夠多的底盤,可這就是另外的一個故事了。

參考文獻:《Tanks of The World》《Soviet Tanks and Combat Vehicles of World War T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