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篡了曹操天下,但曹操生前留一後手,一舉滅了司馬懿的江山
三國時期吳、蜀、魏三國紛爭的故事為後世津津樂道,歷經幾十年之久, 魏國先後滅掉蜀國和吳國, 一統天下。
曹操的後人也完成了他的遺願,然而還沒等曹操的在天之靈得到安息,接踵而至的事變讓曹家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那就是老年的司馬懿迫使曹爽交出兵權,后聯合王凌、令狐愚三族一同發動叛亂,賜4曹彪,之後把曹魏的宗室遷往鄴縣監視,徹底將魏國的權利,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一個時代的紛爭就此落幕,亂世幾十年,曹家、孫家、劉家紛爭了幾十年,最終誰也沒有落得個好下場,曹家幾代人的打拚,讓一個朝臣篡了權。
不過司馬懿也沒有高興太久,他沒想到的是逝去幾十年的曹操, 居然還給自己留了「後手」,這個後手勁道十足,一舉便亡了司馬懿的江山。
狼子野心篡天下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 司馬懿雖然有才幹有能力,但當時並不缺乏德才兼備的人物,為何偏偏是 司馬懿篡了曹操的江山?
首先司馬懿本人低調,有想法而不外露,心中暗自藏有一顆狼子野心,他心裡想的不是如何忠於君主,而是在君主之下如何才能實現篡權的想法。
那麼曹操作為一代梟雄,就一點也沒有懷疑過司馬懿嗎?曹操當然懷疑過司馬懿,只因當時政權不穩,皇室缺人,而司馬懿有勇有謀,立過不少功勞,這才沒有對司馬懿進行限制。
然後就是司馬懿本人壽命長,一生活了七十多歲, 活生生將同一時代的能人才將全部熬沒了,要知道在古代能活七十多歲,已經是非常稀奇了。同代人都熬走了之後,論老謀深算誰比得過他?
怎料曹操有「後手」
本來司馬懿篡權皇位成功,奠定了晉朝的江山,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可是他始終都沒想到, 曹操居然還給自己留了後手。
當初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平定北方之後,多次出兵北方的游牧民族,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朝廷內外事務繁多細雜,又要在亂世當中謀取一席之地,難以兼顧幾頭。
於是決定將重心放在一統天下的大業之上,放任了對北方游牧民族的打壓,給他們喘息的機會,北方游牧民族逐漸發展壯大最終成為一股強悍的外族勢力。
當然,早在秦末漢初,北方的游牧民族就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那時候他們被漢人稱為匈奴,匈奴帝國氣勢洶洶兼并了北方許多中小勢力,之後不滿足於北方,而直逼中原地區。
為了抵禦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秦始皇決定修築長城。后來漢朝與匈奴和解,在和平的歲月當中匈奴帝國內部決裂,細分為許多的團體,等到漢朝政權的沒落,北方少數民族又開始了蠢蠢欲動,只是忌憚中原地區勢力強悍,而自身勢力又十分散亂。沒有付出實際行動, 但北方的少數民族一直都是中原地區最為頭疼的問題。
魏國位置居於北方,離北方民族最近,曹操不僅放棄對北方少數民族的打壓,而且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在魏國同行。 北方民族經過幾十年的穩定發展,逐漸壯大起來,以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為首的游牧部落聯盟以及一些大大小小各種政/權,頃兵而立,蠢蠢欲動。
幾十年的發展與中原地區幾十年的戰亂, 一個在向前,一個在向後發展,兩者勢力的差距很快就被拉近。
再加上進入晉朝時代后,以八位西晉皇族為首,為爭奪權利而發動長達十六年之久的內亂,戰爭禍及社會,造成社會的動蕩。
原本三國戰亂造成的破壞還未能完全恢復,新的戰亂又開始出現,導致中原 從軍事、政治、經濟各個方面一切都顯得十分薄弱,北方各族看準時機,出兵南下。
晉軍人心惶惶,被打得節節敗退,亂軍直逼洛陽。在此等危機情況下,晉朝內部商量著南遷,最終建立起了東晉。
而這樣的經歷,給中原地區的百姓帶去了災難,由於晉軍潰敗嚴重,晉朝皇室搬遷迅速,並沒有給老百姓預留撤退的時間,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那一地區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這樣一個後手,不僅司馬懿沒有想到,而且就連曹操本人也沒有想到。司馬懿算計了他人一生,最終在一個陰差陽錯當中被他人所算計,也許這就是歷史的因果輪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