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千手觀音像出現「破損」!工人修復時意外觸發機關 打開後「發現驚天秘密」在場人都沸騰

「大家快看,這下面有機關,」

2011年重慶工人正在維修中華有著800多年歷史的摩崖石刻千手觀音造像,它乃集雕刻、彩繪、貼金於一體,是世界範圍內最為精美的大足石刻之一,被人們稱為「石刻藝術瑰寶」。

由於歷經了千百年風雨的侵蝕,壯觀的千手觀音造像也出現了破損。在修繕過程中,工人們無意間觸發了觀音像上的機關,專家將其打開後,在場所有人都熱血沸騰...

«——【·意外驚喜·】——»

大足石刻觀音石像的修復主要採用的是從中間往兩邊蔓延的方案,於是對石像軀幹的修復工作安排在了第一個工期完成。「咔噠」,一聲沉悶的聲音讓在場的修復人員全都停下來手頭上的工作。這處機關位於石像的正腹部,長30公分,寬8公分,十分隱蔽,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


機關被啟動后,一個藏在石像腹中的暗格顯現出來,修復工人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保險起見,整個修復隊伍都停下了修復工作,趕緊將這件事稟報給了上級專家。專家一聽就來了勁,立刻用高新技術對整座石像進行了全方位檢查,結果發現,這尊石像的正腹部有一個大小為一個木箱子的密閉空間,在空間里似乎放置著什麼東西。


果不其然,考古隊伍在空間里找到了部分損毀的金箔,幾件文物及陶瓷碎片,最重要的是發現了遺失多年的石磚題記。這個石磚題記是乾隆年間的製品,主要記載了乾隆年間對觀音石像進行修復的事迹,主要作用是祈福和告知後人自己修復過觀音這件事。

乍一聽這石磚題記好像就是一塊普通的刻字石頭,其實它的價值遠不止這,這塊石磚直接讓現代人了解了古時候的修復水平,宗教習俗,讓我們更加了解古代的修復技術。


這塊石磚是一塊長方形體,主要分為正反兩面,兩面都用鮮紅墨色刻字,其中正面刻字七十一個,背面刻字二十三個,字跡清晰顏色分明,讓人一目了然。

這一次觀音暗格的發現讓修復團隊有了意外收穫,既讓現代人更加了解古代的機關秘密,又讓乾隆期間的歷史得到了充實。不僅如此這座石像已經經歷了八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它身上的機關竟然還能正常運作,這足以證明古人所掌握的技術有多麼厲害。

«——【·石像面臨危機·】——»

回到2008年,這一座千手觀音石像陷入修復危機,為此考古隊專門成立了一支由15名專家組成的考古修復隊伍。對於這個珍貴的千手觀音像,極度重視,出資四千萬(約18000萬台幣)用於修復佛像。

從資料可以發現,這座觀音石像建造於南宋時期,地處重慶市區,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它被稱為震驚世界的偉大藝術,一經發現就已經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考古專家想要親自挖掘修復。

經歷了八百多年的埋藏,地理環境和氣候的變化讓這座觀音石像早已變得破爛不堪,如果不進行修復工作,專家預計石像只能保存三到五年。

但是對於未知的石像,專家隊伍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在正式開始修復工作之前,專家隊伍花費了兩年時間對整個觀音石像進行觀察整理。專家團隊用3d技術對整座佛像進行掃描,發現佛像中的金箔含量極高,大約在80%到93%之間。

由於經歷了幾個朝代的修復,這座佛像身上的金箔數量最多的達到了六層。為了能夠在不損害原來石像的前提下修復石像,專家團隊先從佛像的身上取下一小塊金箔進行試驗。

終於,在2011年的四月份,一項名為「一號」的千手觀音修復工作橫空出世,正式的修復工作開始了。對於這座珍貴的石像,所有人都不敢輕舉妄動,因為這座石像的外表已經破爛不堪,對於石像的損壞程度不能夠用人工判斷。

為了保險起見,修復團隊決定先使用X光技術對石像進行掃描,確定內部損害情況后再進一步指定修復方案。在拍片之後,整個專家團隊都被石像的破損程度下了一跳,可以說整個石像里找不出一處完好的地方,這也意味著接下來的修復工作如履薄冰。

經過專家們的反覆實驗,最後決定用傳統的大漆工藝對金箔進行修復,用這種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重現佛像最初建造時的色彩。另外,對於已經破損和殘缺的佛手,修復隊伍要進行重造,利用斷根技術重新構建手指原來的形態。

由於修復人員沒有見過這座佛像最初的樣子,對於斷指的塑造難以拿捏,有上百根手指的姿態難以確定,這是佛像斷指修復面臨的最大難關,修復人員只好通過閱讀大量文獻來尋找佛像斷指的蛛絲馬跡,希望能夠最大程度還原。

2015年年初,經過專家們的不斷努力,這座佛像的外部金箔修復工作進入尾聲。為什麼要對佛手大費周章地修復,是因為是傳統說法中,千手觀音的每一隻手上都握著一個法器,而這每一個法器又代表了不同的法力。

所以對佛像斷肢的重塑不僅僅是還原整個佛像的形態,更加是保護了佛像代表的文化意義。

«——【·觀音重新面世·】——»

2015年六月,經過了幾年修復的大足千手觀音像對遊客重新開放。全國各地都遊客都慕名前往參觀並留下照片,照片里的千手觀音正襟危坐,慈眉善目,整個參觀殿堂布置的莊重神聖,令人生畏。

在千手觀音的照射下,整座寺廟投射出金燦燦的光芒。仔細看去,千手觀音的每一隻手都各有姿態,栩栩如生,和修復前的破爛不堪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觀音像的兩邊矗立著兩根塗滿紅漆的柱子,柱子上掛著一副對聯,寫的是觀音菩薩怎麼樣普渡眾生的慈愛。


再往前看,有一列木製矮圍欄圍繞著整個佛像,主要的作用就是隔絕遊客和佛像間的距離,避免遊客惡意破壞。在佛像的左邊放了一個功德箱供遊客布施,右邊則豎著一塊記載觀音像來歷的解說性石碑。遊客絡繹不絕,紛紛稱讚起這座觀音像的壯觀。

觀音菩薩像寄託著民眾的信仰,也是中華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於破損佛像的修復工作任重而道遠,期待科學技術的發展。


觀音菩薩,救人渡世,這座被稱為世界石刻瑰寶的觀音菩薩石像,不僅僅實現了精神上的救贖,更是在現實中也給了考古人員一個大驚喜。

從展出的石像可以看到,這座石像有幾米高,在石像的兩側分別雕刻著一個吉祥天女,一個仙人,一個窮困百姓和一個餓死鬼這四個小的石像象徵著觀音菩薩的善良能夠救贖陰陽兩界,天上地下的所有需要救贖的人。

«——【·為何世人膜拜·】——»

佛教里的觀音菩薩是個普度眾生,大慈大悲的菩薩,苦難的黎民百姓相信只需要念出佛號,菩薩就會出手幫助渡難。通常對一個形象的崇拜就會轉化為雕刻實物來寄託精神,這也是觀音像能夠風靡中國的原因。

但為什麼古人只鑄造千手觀音像呢,這其中到底有什麼秘密。


千手觀音的演變其實有這樣一個神話故事,佛度眾生,但眾生遍布五湖四海,天涯海角,需要被渡的百姓數不勝數,觀音菩薩一個人難以憑藉自己的一雙手解決掉所有問題,她便向如來佛祖許下一個願望,希望能夠給自己更多的手去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於是,觀世音菩薩便幻化出了千百隻手千百隻眼睛,每一隻手上都拿著一個法器,代表著一種法術,依次來滿足度眾生的願望。


關於千手觀音的另一個傳說,則是來自印度。傳說中一個印度的王爺名為妙庄,他膝下有一個善良淳樸的廟善公主,這位公主從小信奉佛教,長大后更是要出家成佛。

但妙庄王害怕女兒吃苦便不允許女兒出家修行,吩咐下人將公主住的寺廟一把火燒了,這把火還燒死了廟裡面的數百個和尚。可能是因果相報,自從妙庄王意外讓幾百個和尚喪命后便開始生病,身上長出來幾百個膿包,遍尋名醫也治不好。


後來有一個神醫說,妙庄王需要吃下親生骨肉的一隻眼睛一隻手才可以痊癒。這一聽,妙庄王的所有女兒都逃跑了,只剩下妙善公主願意給父親吃掉自己的眼睛和手臂,神奇的是,在妙庄王吃下去的那一刻,身上的膿包竟全部消失,他痊癒了!


妙善公主獻身九父的事情傳到了釋迦摩尼的耳朵里,他被妙善公主的孝心感動,於是給了妙善公主千手千眼的獎勵,這也是千手觀音的前身。

經過修鍊,妙善公主升仙正式成為觀音菩薩,這個故事也被傳到了印度眾多佛教信徒的耳朵里,紛紛開始供養祭拜千手觀音。自此,觀音菩薩在百姓心中就成為了普渡眾生,救贖百姓的化身。

«——【·觀音有多少只手·】——»

千手觀音到底有多少只手,這是經過明確計數的。相傳在清朝時期有一個專門為千手觀音修復貼金箔的和尚,在修復佛像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的統計佛像手的數量,方便自己準備足夠的金箔報銷,他採用了竹籤計數法。


每給一隻手貼完金箔后就往地上扔一隻竹籤,等到全部佛手貼完后再統計竹籤數量,這樣一來便能輕鬆知道千手觀音實際上有多少只手。經過統計,地上一共有1997隻竹籤,因此得出千手觀音有1007隻手。

千手觀音有千隻手的說法一直被沿用到了2009年,直到大足石刻千手觀音像的重新修復。在這次修復中,專家們對佛手進行了編號,將觀音像從平面角度分成了88個方塊,經過反覆計算,最終用一千多張調查表,三萬五千個數據和兩萬多張照片具體算出了這座千手觀音石像只有八百三十隻佛手。


這個發現可以說顛覆了以前所有關於千手觀音的說法,徹底解開了千手觀音到底有多少只手的謎題。

«——【·千手觀音建造技術·】——»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像是怎麼樣建成的呢?史料記載,在國家政治經濟中心由北向南轉移的唐宋時期,南方的石像雕刻工藝達到了巔峰狀態。

1174年,一位名為趙智鳳的僧人來到了重慶寶頂山,他被山中靈氣吸引決心要在這裡建造一個寺廟。帶著這個念頭,趙智鳳在寶頂山雕刻了幾千座大小不一的觀音像,佛像,但是有一座石像在這堆石像中與眾不同,這座石像上雕刻著一千多隻栩栩如生的手,名為大足石刻千手觀音像。


為什麼說這座石像與眾不同呢,不僅僅是因為它是千手觀音像,更是在它身上實實在在雕刻了千隻手。

在普通的佛家千手觀音像中,通常只雕刻幾十隻手來代替千隻,將其他的手融入到壁畫當中去,能夠真正雕刻出千隻手的可以說是沒有,而這座大足石刻千手觀音像卻真的雕刻了一千零七隻手,縱橫交錯,上下重疊。

更加令人佩服的是,這一千多隻手竟然沒有一隻是一樣的,有一千多種姿態。並且整座石像都是在南宋期間又工人純手工雕刻,這個難度放在現在也是少之又少的。

觀音菩薩像寄託著民眾的信仰,也是中華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於破損佛像的修復工作任重而道遠,期待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讓文物更好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