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錢拍爛戲!66歲老戲骨「消失螢光幕」恪守底線 網嘆「演藝圈損失」:他是罕見清流

「我真的挺不喜歡聽藝人這個詞,前兩年聽得我一個勁兒地倒胃口。」當很多人擠破腦袋想要進娛樂圈,他卻說了這樣一句話,他更喜歡被稱為「文藝工作者」,這不是自視清高的傲氣,而是作為老戲骨的人生信條。「遵藝道、重藝德、精藝術」,寧願主動待業,也不願隨波逐流的他,早已走上了另一條人生大道。


兩次視帝大滿貫,作為中國電視領域收視的保證,66歲的他為何漸漸在螢幕消失,簡直是娛樂圈的悲哀與損失!「我愛表演,我想走得更遠一些。」時至今日,踏實演戲仍是他之忠愛。可陳寶國能走上演員這條路,卻是有點兒「被迫無奈」。


1956年,陳寶國出生在北京一戶普通工人的家庭。只是,幸福的時光沒幾年,隨著70年代裁員浪潮,陳寶國的母親被迫離職。無奈之下,全家人的生活重擔都壓在了父親身上。微薄的工資、拮据的生活,為了維持生計,16歲的陳寶國擔起了家庭的重任。



來到工廠,當起了搬運工,本以為日子會這麼一天天過下去。可兩年後的一則招生信息,無意之中竟改變了陳寶國的人生。那天回家路上,陳寶國偶然看到了「中央戲劇學院」的招生信息。不知怎麼,從未接觸過表演的他,竟萌生了當演員的想法。陰差陽錯之下,他來到了中戲招生的考場。雖然陳寶國對表演一無所知,唱歌、跳舞他都不佔優勢。



可靠著深邃的五官和帥氣的外形,操著一口標準的北京腔,陳寶國竟成功被錄取了。經過四年的專業學習,中戲畢業,陳寶國被分配到了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正式開啟了他的演員之路。


出色的外型、科班的學歷,陳寶國的演員路走得很順暢。只是他不甘心就這樣靠「臉」吃飯,因此踏上了披荊斬棘的「轉型之路」。「戲比天大、比命大」,如果說成為演員是一種意外,那做一名好演員,卻是他始終堅持的信仰。被媒體封為「新中國第一代電視青春偶像」,他本可以待在舒適圈,可他偏偏選了這樣一條艱辛的路。


畢業第二年,陳寶國就得到了出演話劇的機會,而後出演電影、主演電視劇,短短幾年,他就斬獲了金鷹獎最佳男主角,這讓陳寶國一舉成名,甚至一度成為國人追捧的青年偶像。事業大好的他,沒有因榮譽遮住了雙眼,他始終記得學校老師的教誨:「要當一個性格的演員。」為了避免自己陷入表演的「套路」,陳寶國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推掉《四世同堂》,陳寶國選擇在電影《神鞭》中以小混混的形象出現,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他每天和當地的小混混同進同出,做起了朋友。在那個沒有特效和美瞳的年代,為了呈現齣劇中「玻璃花」因打架打瞎的眼睛,陳寶國將一枚打磨后的扣子、放入眼中,視力受到了嚴重的損傷,敬業的他沒有獲得任何獎項。



可沒被認可的他,卻更加堅定了要轉型的決心。就這樣,保持著對表演的敬畏、較真和熱愛,陳寶國踏上了漫長了轉型之路。只是,一心撲在演好戲的陳寶國不知道,這條路有多難。更不會料到,自己有一天會因此險些喪命。


不苟言笑,不跑通告,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他只用角色說話,可大滿貫視帝的背後,卻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為了做一個真正的演員,他突破了很多、犧牲了很多,甚至差點兒因此喪命。


在拍攝《大宅門》時,陳寶國是唯一每天守在拍攝現場的演員,常常拍戲到深夜,他得要靠吃安眠藥入睡、來保持充足的精神。有天,因長期的過度勞累,陳寶國的身體垮了。剛下戲,他就面色蒼白癱在椅子上。可就算再累,他也沒有耽誤拍攝進程,只要輪到他上場,就會立刻進入狀態,對他來說,這不過是身為演員的基本素養。



在拍攝《越王勾踐》時,有場他拉馬車的戲,他跑在馬的前面,後面還跟著一輛馬車。可人終究是跑不過四條腿的馬,一個不留神,馬就直接從陳寶國身上踏過去,隨之而來的,就是後面跟著的馬車。這可把現場的人給嚇壞了,正當所有人都覺得「人要沒了」時,陳寶國出現了。



慌忙中,他竟意外躲了過去,「或許是上天要留我。」經歷了生死的陳寶國,說出了這樣一番話。拍了20多年的戲,陳寶國終於徹底完成了轉型路,得到了業內外的一致認可。他卻從未忘記初心,儘管榮獲大滿貫視帝,但作為一名演員,他仍把演好每一個角色,作為拍戲的唯一標準。


為了演好農民,他可以關半年禁閉,做大量關於農活、農具的功課,甚至不和任何人聊天、吃飯,只為完全沉浸在農民的形象。為了演好老酒館的掌柜,他不惜破了十年的酒戒,就是這麼一個兩次榮獲「大滿貫」的視帝,為何近些年卻漸漸消失在螢幕呢?


其實,找陳寶國拍戲的劇組很多,可他卻沒有接。不想和當下影視市場的懸浮劇、玄幻劇隨波逐流,更不想為了名利失去初心。主動待業、不爛演,注重質量、少而精,是他作為專業演員恪守的底線和素養。儘管猶豫過、也動搖過,可他卻一直咬牙堅持著,只為等待好的劇本。如今,流量之上的娛樂圈,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如此境地?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