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統一要賣掉比台灣賺的上海星巴克?美國砸334億搶回中國版圖,背後算盤才可怕…

統一出售上海星巴克股權,究竟為了什麼?(圖/Connie@Flickr)


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親上前線宣布:「統一企業將出售上海星巴克20%股權、統一超商出售30%股權給美國星巴克」,合計處分利益為334.51億元,等於是把上海星巴克全權交還美國星巴克。同時,統一買回台灣星巴克20%股權;統一超商買回台灣星巴克30%股權,換句話說,統一守住了台灣星巴克,未來將由統一獨資經營。

目前台灣星巴克門市約410家,去年獲利7.7億元;而上海星巴克店數是台灣的3.3倍,約1,350家,獲利更是台灣的5.3倍,去年高達41.3億元。消息一出,不禁讓大家納悶,為什麼統一要把上海星巴克這個金雞母拱手讓人?

星巴克股權移轉,然後呢?

羅智先強調,未來統一集團還是會與美國星巴克維持夥伴關係,繼續深耕台灣咖啡市場,「為了讓全球戰略更專精、更有一致性,所以決定重新調整資源,聚焦經營台灣市場。」

星巴克總裁兼執行長凱文.強森(KevinJohnson)則在公開聲明中提及,「把星巴克在中國的業務統整起來,將增強我們對這塊市場的投入。」

不過,這僅是官方說法。

從過去的經驗看,統一不是第一個被美國星巴克收回經營權的企業,這場交易或許是美國星巴克佈局中國市場的重要一步。

星巴克跨國經營的 4 種模式

星巴克成立於1971年,約在1990年代前後開始跨國經營,他們的經營模式較彈性、靈活,會隨著公司策略而有所轉變。通常是以美國總部在各地星巴克所持的股份比例為依據,主要分為以下四種:

1.獨資自營: 星巴克佔100%股權,如日本、英國、泰國與澳洲等;
2. 合資公司: 星巴克佔50%股權,比如交易前的上海;
3. 許可協議: 星巴克只佔少數股權,一般為5%,如台灣初期的投資;
4. 授權經營: 星巴克不佔股份,只是純粹授權經營;如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及香港等。

看重中國市場潛能,便收回經營權

1998年3月,星巴克在台灣開設第一家店,由美國星巴克與統一超商、統一企業分別持股5%、50%、45%;2000年5月,統一超商與統一企業再以合資模式取得中國江浙地區的經營權,成立「上海統一星巴克」。

當時,星巴克在中國有三家合作夥伴:北京美大咖啡代理中國北方的星巴克;統一集團代理上海、杭州與蘇州等地;香港、深圳則由香港美心集團代理。

然而, 美國星巴克一旦看好某個區域的市場,就會加大投資,將持股比例增到50%,甚至全數買回 。舉例來說,2015年,美國星巴克以約9.13億美元(約新台幣273.9億元)收回日本代理權,包含當時的合作夥伴SazabyLeague的39.5%股份,改為獨資自營。

在中國這塊持續擴張的市場,美國星巴克就在2006年收回北京美大集團的經營權;到了2011年,美國星巴克向香港美心集團買回中國廣東、海南、四川、陝西等地區的星巴克股權,但是售出港澳兩地星巴克的股份給香港美心,讓他們百分之百持有經營。

如今,美國星巴克也是循著「香港模式」,向統一集團買回上海星巴克股權。

星巴克史上最大宗交易,彭博分析師表示:不意外

不過,以334.51億元鉅額收購,是星巴克史上最大的交易金額,引起外界的各種討論。最有共識是看法是:美國星巴克確信,中國市場將會是未來幾年星巴克的主要業績動能,所以收回經營權,全力投注資源。

一般認為,中國日益增多的中產階級和都市化,將會為星巴克帶來龐大的潛在咖啡消費者。彭博智庫分析研究中心(BloombergIntelligence)分析師JenniferBartashus表示, 星巴克在進入新市場時,會採取與當地企業合資的方式,花時間學習當地市場,最後再納入自家旗下 ,「有鑑於星巴克對於中國抱持的高度期待,這真的不是很令人意外,他們會想要盡可能地控制當地的門市。」

美國星巴克計畫在2021年,能將中國的門市從目前的2800家,擴張到5000家。從北京、香港,到上海,星巴克逐步整併中國市場,可見他們對中國市場的期待。然而,中國雖然是星巴克在美國以外,成長最快速的市場,但未來的經營成效都還是個未知數。未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星巴克這步棋,走得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