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麼會吐奶?寶寶吐奶的4種原因
孩子吃得多、吃得好,就一定長得高嗎?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權威告訴你,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如果吃了過多這三種食物,不但不長個,還會傷身!孩子長高一定要避免的三種食物是什麼,關注微信公眾號
39健康網 (長按可複製),回復 長高 查詢結果。
指導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科 李增清 主任醫師
寶寶吃完奶后,躺下沒一會就吐出來了,雖然寶寶好像也沒什麼痛苦的表情,但媽媽見了還是揪著心:寶寶這到底是怎麼了?要不要帶去醫院讓醫生看一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寶寶吐奶都有哪些原因。
生理因素
跟我們成人所不同的是,新生寶寶的食管粘膜比較柔嫩,彈力纖維和肌層發育不良,管壁柔軟,食管的兩個生理性狹窄(收縮環)還未形成,食管下端括約肌發育不成熟,因此很多小寶寶在餵奶後會有一兩口乳汁反流入口腔及口角邊,或因體位改變而引起溢奶,這種情況一般不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所以不需要特殊處理,隨著寶寶慢慢長大,這種狀況會慢慢改善,一般在生后6個月左右可消失。
餵養因素
新生寶寶的胃是呈水平位的,食管與胃相連處的賁門括約肌收縮能力還較差,胃底部發育較差,攝入乳汁后容易使胃擴張,而且胃的容量也很小,剛出生1天大的寶寶胃容量約為5-7ml,就大概是一個玻璃彈子球那麼小,到了第三天時,胃容量增到22-30ml,如一個大號玻璃球那麼大,約到7天,新生寶寶的胃容量也才44-59ml,如兵乓球大小。如果在餵奶過程中由於餵養方式不太科學,如喂得太飽,喂得太急、太快,寶寶在吸吮時吸入空氣,寶寶在哭鬧厲害時強行給他餵奶,或者是剛喂完就立刻把他平放等,都有可能會使寶寶溢奶或吐奶。所以在給小寶寶餵奶時應盡量避免在哭鬧時喂,餵飽后要把孩子豎著抱起來,拍拍他的後背,讓他打嗝排氣之後再平放下來,同時注意右側卧位,頭高腳低,以利於胃排空,減少嘔吐的發生。
過敏因素
有些嬰兒由於進食母乳或配方奶后,除了可出現過敏性患兒常有的表現,如臉面部、四肢、軀幹、臀部等部位的濕疹、蕁麻疹,反覆出現鼻癢、噴嚏、流涕等類似感冒的癥狀之外,還可出現相應的胃腸道癥狀,如嘔吐、腹脹、腹瀉、便秘等,這種過敏反應多在進食后數天或數月後開始出現,但這種因過敏而致的吐奶在臨床上卻常被誤以為是胃炎、胃食道返流或消化道出血等其他疾病。小寶寶中最常見的過敏是牛奶蛋白過敏,對這種因過敏反應而引起的吐奶,如果發生在單純靠配方奶餵養的寶寶身上,那麼家長可以考慮改用部分水解配方奶粉;如果是發生在母乳餵養的寶寶身上,那麼可能跟乳母未迴避高蛋白飲食而「過奶」給寶寶有關,這個時候乳母在飲食上要注意少吃牛奶、雞蛋、大豆、小麥、花生、魚蝦、堅果類等易使寶寶過敏的食物。
疾病因素
如果寶寶吐奶的現象不會隨著月齡的增長而有所改善,那麼也應該要考慮是疾病的因素,如肥厚性幽門狹窄的患兒多在出生后2-4周才開始出現吐奶,最初只是為溢奶,而後嘔吐逐漸加重呈噴射狀,而且吐奶幾乎每次都發生在餵奶後半小時內,吐出來的東西為帶凝塊的奶汁,不含膽汁,少數也可含咖啡樣物或帶血;先天性腸道閉鎖的患兒,在出生后24小時內就開始出現頻繁的嘔吐了,嘔吐出來的東西含有糞渣和膽汁,而且在腹部可以見到胃和腸型;患有肛門直腸閉鎖的患兒,通常在出生后24-36小時無排便,但腹部很脹,還有嘔吐,嘔吐物帶有含糞渣和膽汁樣物。另外,當嬰兒患有顱內疾病如腦膜炎、腦炎、腦損傷、顱內出血時,亦可出現吐奶癥狀,除了吐奶外,這類患兒通常還可伴有咳嗽、腹瀉、驚悸、發熱、抽搐等癥狀。
總之,吐奶的原因眾多而複雜,一般來說如果寶寶嘔吐時伴有表情痛苦,伴有糞渣,每次都量很多,呈噴射狀,嚴重腹脹,長期吐奶伴有精神不佳,進行性消瘦,那麼疾病引起的可能性就很大,需要及時就診。
(通訊員:林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