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經典《華嚴經》的精華70句

《華嚴經》:經中之王,王中之王

 

大乘佛教有三部公認的「經王」,分別是《華嚴經》、《法華經》和《楞嚴經》。其中最被推崇備至的,正是《華嚴經》,被稱為「王中之王」。《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據說是佛陀悟道宣說的第一部經典,含攝其全部教法精義,其中直接彰顯了佛陀廣博無盡、圓融無礙的因行果德,堪稱經中之海,無所不攝,展現出巍巍壯觀、不可思議的境界。漢譯本全經80卷,45000偈,近150萬字。

 

下面,是其中堪稱精華的70句。讓我們從這些字字珠璣里,靜心體悟那種大智慧、大慈悲。

 

 

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佛土上所生的五色植物,一朵花就是一個世界,一片葉子就是一個佛。此為譬喻,意為三千大千世界攝於一微塵,一微塵中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猶如蓮花出於水而不沾水,猶如日月運行於天空而不停住。心應如蓮花高潔出塵,也應如日月光明流轉。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這是佛陀於菩提樹下初悟道時發出的感嘆。一切眾生,本具足佛性,只因為妄想和執著,而迷失真我遮蔽本心,不能見清凈自性。

 

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牛馬眾生。

龍象為諸佛坐騎,牛馬為眾生僕從,都是服務者,性質相同,只是境界有差別。這句話體現的正是大乘佛教的精神——普渡眾生,方能成佛。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水少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日子一天天過去,壽命一日日減短,如同水中的魚越來越少,又有什麼快樂可言?人們應當拚命勤奮精進,如同去熄滅頭上燒著的頭髮,常常覺察到人生的無常,提醒自己萬萬不可懈怠而貪圖安逸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不為自己謀求任何安樂,只願眾生能夠出離痛苦。

 

凈心水器,莫不影顯,常現在前。但器濁心之人生,不見如來法身之影。

乾淨的水器,永遠會映現物影,清晰明凈地展現在人眼前;破器、濁心的人生,則無法顯現出如來那同樣明凈的真如法性之影。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我們以往所造的諸種惡業,都來自無始以來的貪嗔痴。是從身語意中所表現出來,這一切我們今天都要懺悔。

 

一微塵映世界,一瞬間含永遠。

一微塵與整個世界同性,對永恆之體悟須在當下實現。

 

譬如一燈,入於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燈,亦復如是;入於眾生心室,百千萬億不可說劫,諸煩惱業,種種暗障,悉能除盡。

就像拿著一盞燈進入暗室,那百千年的黑暗剎那間就能破除。菩薩的覺悟心燈也是這樣,能夠進入眾生無始以來的心靈暗室,百千萬億的劫數、煩惱、業障,全部可以一下破除。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如果有人想了知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佛,應當去觀察法界的本性——萬法皆無自性,一切都是心所造。

 

塵塵混入,剎剎圓融。

空間中粒粒微塵混同一體,時間中每一剎那圓融相續。

 

普入諸佛力,普住諸佛智;作佛所作,凈佛所凈。

完整地獲得佛力,徹底地達成佛智;做佛所做的,凈佛所凈的。

 

其心平等,住一切智。

心入平等性,便可成一切智、自然智。

 

入如來智,無有障礙。

能入如如佛智,便可一通百通,一解百解,不再有障礙。

 

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知三界唯心,三世唯心,而了知其心無量無邊。知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知道一切法,都在自心之中,而不執著。知道一切法,都在自性之中,成就覺悟智慧之身,不需要外求。知道三界、三世都在心中,自心是無量無邊的。知道心佛是一,佛和眾生是一,而佛與心、體與性都是無盡的。

 

應觀一切法界如幻,諸佛如影,菩薩行如夢,佛說法如響,一切世間如化,業報所持故。差別身如幻,行力所起故。一切眾生如心,種種雜染故。一切法如實際,不可變異故。

應如如觀照法界一切皆是虛幻,諸佛都如幻影,菩薩行如同夢境,佛說法只是音聲,世間一切如同幻化,諸種假相都源於業力的執著抱持。差別也是虛幻,只因行動而起。一切眾生之心等同佛心,只是受到種種雜染。以為法是實有的,是因為抱有尋求不可變異的永恆之物的妄執。

 

應自修行一切智道,應勤增長菩薩境界。

應獨立去修成一切智慧佛道,應勤奮增長菩薩境界。

 

善知於時常行法施,開悟一切名為智者。

善於在平時、平常之中進行法的布施,能夠開悟一切才是智者。

 

於一切法心無動念,得智慧明滅諸痴暗。

在一切法上不動念,獲得智慧之明,滅掉種種痴暗。

 

應知一切心識如幻,應知世間諸行如夢。

應當知道一切心識都如幻化,應當知道世間種種都如夢境。

 

知業如幻,業報如像,諸行如化;因緣生法,悉皆如響;菩薩諸行,一切如影。

知道所造之業、所遭之報、種種行為都是假相都如幻化;因緣和合所生諸法,都如音聲響過即沒;所謂菩薩萬行,都如泡影。

 

行如來行,住如來道。

踐行如來之行,安住如來之道。

 

於諸眾生,恆起大悲。

對眾生,時時生起悲憫救渡之心。

 

求一切智,凈諸心海。

求得一切智慧,凈化如海的眾生之心。

 

所見諸佛,皆由自心。

一切佛,都從自心中來。

 

普為諸世間,修行菩薩行。

為了世間眾生,修行菩薩萬行。

 

普應群生心,莊嚴諸願海。

全面照顧眾生之心,認真對待眾生心愿。

 

發起大悲心,勤求無上覺。

發起普度眾生之心,勤奮求取無上覺悟。

 

如地不傾動,如水普饒益。

像大地那樣安然不動,像水一樣利益眾生。

 

 

但願益眾生,以此莊嚴心。

只願能夠利益眾生,抱著這份莊嚴之心。

 

心常寂靜,知足少事。

心常常寂靜安然,懂得知足,心中無事。

 

心如靈空,無所分別。

心像靈覺虛空那樣,消泯一切分別。

 

以深凈心,入菩提舍。

以深沉明凈之心,安住於覺悟凈土。

 

立志如大山,積德若深海。

立志要像高山那樣峻拔,積德要像大海那樣深厚。

 

正念觀察,調伏己情。

以正念觀察自心,調伏自己的妄想執著。

 

慈濟悲無倦,喜法舍煩惱。

慈悲濟度之心與行不倦怠、不懈怠,讓自己和眾生都能樂於求法出離煩惱。

 

於法得自在,以道化群生。

通過佛法獲得自在,憑藉佛法開化眾生。

 

不取為實,不著為凈。

不貪取才是真實,不貪著就是清凈。

 

永離諸相,心無所住。

永遠出離世間種種相,心無所執著。

 

 

大慈無礙,大悲究竟。

拔除世間之苦堅定不移,帶給世間喜樂永不止息。

 

為欲利世間,專意求菩提。

為了利益世間眾生,而專心求取覺悟。

 

住一切世界,心無所著。

身遍三千大千世界,而心虛空無跡。

 

知身從緣起,究竟無所著。

知道此身是因緣和合的產物,沒有什麼好執著貪取的。

 

不住諸相,永斷分別。

不被諸相阻礙遮障,永遠斷除分別之心,得平等正性、正見。

 

恆守正念,習行眾善。

恆定堅守正念,學習和踐行各種的善。

 

無我心調柔,能得如來道。

沒有我私,平息心的頑固戾氣,能通達如來覺悟之道。

 

若計有我人,則為入險道。

如果妄執人我分別,就是踏上了兇險之路。

 

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息。

以大覺悟為自己追求的境界,專註於此而不止息。

 

若無我相,則無增減。

世人之所以有得失心,是因為妄執有我;如能了知無我,得失心便滅。

 

 

於諸世間心如虛空,無所染著。

無論何時何地心都要像虛空那樣,不受染污,沒有執著。

 

斷世渴愛常求佛智,離欲境界得法喜樂。

斷除世間貪嗔痴而常常去求取佛之覺悟,到達超脫慾望的境界便能得法喜大樂。

 

所作眾善為眾生,悉以智慧而迴向。

所做的種種善行都是為了眾生,全部依靠智慧進行迴向。

 

見佛聞法勤修行,如飲甘露心歡喜。

聽聞佛法後勤奮修行,如同飲著甘露,心中歡喜無比。

 

專念於佛法,未嘗有散動;而以悲願心,方便行於世。

專心於佛法修行,從未有過動搖散亂。以慈悲之心和願,以方便善巧普度世間。

 

遠離一切虛妄想著,如是究竟到於彼岸。

如果能遠離一切地妄想執著,就能達到大徹大悟的彼岸。

 

不生染著,永斷世間貪愛煩惱,修清凈行利益眾生。

不被污染,不生執著,永遠斷除世間的貪愛煩惱,修清凈之行,以利益眾生。

 

願一切眾生一心向佛,常遇無量清凈福田。

希望一切眾生能夠一心向佛,常常到達無盡清凈的福地。

 

究竟清凈,無諸渴愛;身行永息,心善解脫。

徹底地清凈,不再有種種愚痴貪著;身體和行為上的造業永遠止息,心善於得到解脫。

 

若有所施,當願眾生;一切能舍,心無愛著。

如果布施,當以眾生為對象;一切都能舍掉,心中沒有任何貪愛。

 

 

分別取向不見佛,畢竟離著乃能見。

有分別貪取之心是見不到佛的,只有徹底斷除執著才能見到。

 

我當於一切眾生猶如慈母,生長一切善根大願。

對待眾生,我要像一個慈母,心中生長出一切的善根和大願。

 

不染世間一切諸味,常勤修習一切佛法。

不染著世間的一切虛妄,常勤奮修行一切佛法。

 

世間種種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無所動。

世間種種,都如夢如幻;如果能這樣看,心就不再有動搖迷亂。

 

但為斷一切煩惱故,而行精進。

只為了斷除一切煩惱,而勇猛精進地修行。

 

菩薩離迷倒,心凈常相續。

菩薩之心是脫離了迷亂顛倒的,清凈之心常在不斷。

 

若得親近善知識,則能修習廣大善。

如果能有緣親近大德,便有機會修習廣大無邊的智慧功德。

 

於佛境界起信心,得佛灌頂心無著。

對佛的境界要生起信心,得到佛的授記心要不起執著。

 

如實觀法,出生妙慧。

如如觀照,玄妙智慧自然生出。

 

入佛種性,到於彼岸。

得入佛性,便得解脫,到達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