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情況放錯味精等於「下毒」!別連這些常識都不知道
味精作為一種調料,有調味和體鮮的作用。很多家庭做菜的時候喜歡放一點味精。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對人體本身沒有傷害。但是味精如果食用不當也會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尤其是肝臟代謝能力不好的人,要注意味精在飲食中的劑量。
1、餡料中用味精
如果餡料中加入味精,再經過蒸煮等一些列高溫的烹飪方式,味精中的谷氨酸鈉加熱到 120 攝氏度,可以產生的是焦谷氨酸鈉,會讓味精失去鮮味。有文獻報道,如果焦谷氨酸直接注射到小鼠大腦中,會產生神經毒性。如果在鹼性環境中,味精會起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叫谷氨酸二鈉的物質。
2、炒菜時先放味精
如果是在爆炒時將味精跟其他調料一起加,就可能對身體有害;可如果是在炒好後起鍋前加,那就可以避免有害物質的形成。在炒菜的過程中,要注意味精投放的溫度(適宜度是70-80℃),時間(最好在湯菜出鍋前投放)。
3、做菜的時候味精放太多
攝入過多會對機體有害,可造成短暫的頭痛、心慌、噁心等癥狀,長期大量地攝入味精還可影響大腦發育、骨骼代謝、內分泌系統和生殖系統的功能。肝病患者不宜多吃味精。
肝病患者能吃味精嗎
大家覺得味精有害,應該是對味精的名字有誤解,認為他是化學工業提取出來的物質。實際上味精來源於食物中谷氨酸的提取。谷氨酸是人體正常代謝物質,在人體代謝中有著重要的功能,如合成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參與腦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促進氧化過程,是腦組織代謝較活躍的成分,也是腦細胞能利用的氨基酸。購買味精要注意純度,純度越高的味精越好。
適量攝入味精對肝病患者有益,但若攝入過多會造成損害,因此肝病患者不宜多食味精。 現一般認為,味精的每天攝入量每千克體重不宜超過100mg,總量不能超過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