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黑奴時 奴隸販子為什麼通常要將黑奴剝得精光 不給衣服穿?

在看黑奴貿易留下的老照片或者反映該現象的藝術作品例如油畫、電影、電視劇時,我們通常會發現一種場景,那就是白人(奴隸販子)穿著衣冠楚楚,在大聲訓斥、指揮或者鞭打黑奴,而黑奴全身上下往往只有一塊帆布遮擋下體。

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或者認為這是因為非洲由於處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天氣悶熱,黑奴們平時就不怎麼穿衣服,所以黑奴在被奴隸販子捉到販奴船后,也是不穿衣服的。

筆者最早也是這麼想的,但最近看了18世紀一位奴隸販子巴波特的回憶錄后,才發現這是奴隸販子刻意為之。

在巴波特的航海日記中寫道:「奴隸在烙好標記以後,就被送回他們原來呆的窩棚等著被運走,有時候要等上十天或者半個月。在運走的時候,先把他們剝得精光,然後不分男女裝上販奴船。在整潔的船上,每一個奴隸上船的時候發給一塊帆布圍在腰上。」

奴隸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筆者想了下,大體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出於預防傳染病的需要。由於大陸之間相隔甚遠,不同大陸有著不一樣的疾病。有些洲的人可能對該類疾病產生了抗體,但別的洲的人可能極容易感染上該類疾病,並有致命的危險。這類事件在黑奴貿易中是有真實發生過。

有一種疾病叫黃熱病,最早發源於非洲,非洲人當時已經對黃熱病病毒已經具有免疫力,但是歐洲人和美洲人的免疫系統卻對此類病毒束手無策。因此在黑奴貿易時許多黑奴帶著黃熱病毒來到歐洲和美洲,造成了大規模的傳染病,導致大量人口死亡和勞動力損失。

因此在購買黑奴時,奴隸販子通常會聘請醫生對挑選出來的黑奴進行身體檢查,以確認黑奴的身體狀況。

「醫生對每一個人,連年輕最小的人在內,都渾身進行檢查...另外一些不合格的奴隸另歸在一起,這種奴隸叫馬克隆,都是三十五歲以上,他們或是嘴唇、眼睛或牙齒有缺陷,不然就是體態衰老,不然就是有性病或者任何其他毛病。」

奴隸販子之所以如此注重黑奴的身體健康,除了健壯的黑奴能賣出好價格以外,更擔心黑奴身上帶有傳染病感染了整個船上的人,導致整船黑奴死掉。將黑奴之前身上穿的衣服扔掉,可以減少感染病爆發的風險。

二、出於利益方面的考慮。上面已經說到,黑奴身上原本的衣服可能攜帶有大量的病菌,因此奴隸販子要把他們剝光,那有人就問了,為什麼不選擇給他們換上新的衣服呢?

黑奴貿易的本質是世界範圍內貨物的交換,奴隸販子從中間賺取價格差。由於當時的販奴船體積較小,本身所能攜帶的貨物就較少,如果要為黑奴們準備大量的衣物,既要花費一定的成本,又要擠占船艙的空間,對奴隸主來說無異是得不償失。

為了不讓黑奴們衣不蔽體,奴隸販子通常會用上文巴波特所提到的方法,將船上多餘的帆布剪裁成一塊塊的,然後分發給黑奴用來圍住下體,「對此,這些可憐人覺得非常滿意」。

三、對待黑奴心態的原因。在中國人的習慣里,經常將衣物和人的地位聯繫起來,「沐猴而冠」「錦衣夜行」便是這種思維的體現,歐洲人也非常重視衣著和打扮的,他們認為會追求美創造美是人和動物非常大的一個區別。

但在歐洲人看來黑奴不過是一種會說話的工具,不是和他們有相同地位的人。他們只關心黑奴作為商品能給他們帶來多少利潤,至於他們的自尊、安全甚至生命本身,都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正如一位名叫賈菲特伯爾的船長在給他的老闆布里斯托爾信中所寫的,「儘管我倒霉,在我手裡死了70多個比我現在賣出的奴隸都無遜色的奴隸...不過這不能說出於我的懈怠,因為我可以向諸位保證:我是經常關懷並努力維護雇傭我的列位先生們的利益的。」

對奴隸販子來說,死70多名黑奴算不了什麼,他們只是關心這筆生意有沒有虧損。年輕的伯爾德船長的想法,實際上是代表了那個時代資本家最真切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