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時決不能犯的7大錯誤,看看你做錯了幾個,快自查!

洗澡,能清除汗垢油污,消除疲勞,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膚的新陳代謝功能和抗病力。但是,洗澡不只是打開花灑沖一衝那麼簡單。由於缺乏常識或犯一些不經意的小錯誤,不但洗不凈,還可能影響健康。

圖片來源於網路

以下這7種錯誤,洗澡時千萬不要再犯:

1.飽餐后洗澡

空腹不能洗澡,飽餐后同樣不行。剛吃完飯,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此時洗澡,全身血管就會擴張,皮膚和肌肉血流增加,會影響消化。

此外,酒後也不宜洗澡,否則會導致血壓下降,出現頭暈眼花、渾身無力,甚至引起心臟病或腦中風。建議洗澡最好安排在飯後1~2個小時。

2.起床就洗澡

早起后洗個澡,可以促進大腦興奮,保證一天精神振奮,但如果沒吃早飯就洗,很容易發生暈眩,甚至低血糖性休克。如果再加上水溫過高,血管擴張,還會出現腦供血不足、虛脫。

3.從頭洗到腳

正確的洗澡順序應該是:洗臉→洗身→洗頭。這是因為,熱氣會使毛孔擴張,先洗臉可避免污物阻塞毛孔。洗臉的方嚮應由鼻子為中心向外圈清洗。洗身時,應先從遠離心臟的四肢開始,如果是冬天,應先用熱水將雙腳沖熱。

剛進入浴室時,血液會集中在頭部,如果馬上洗頭,可能導致頭部血流不暢,誘發腦血管疾病。

4.水溫過高或過低(最佳:35~40℃)

根據季節適當調節水溫,過高或者過低的溫度,都很容易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

一般來說,40℃的溫水最容易消除疲勞啦。

Tips:女孩子可以先用溫水洗臉,使毛孔張開,等都洗乾淨了之後再用冷水洗一遍,讓張開的毛孔快點收緊。

圖片來源於網路

5.圖乾淨,使勁兒搓

皮膚表面的角質層、脂質膜共同構成了皮膚的屏障保護層,不但可以保護機體免受外界損害,還能防止體內營養物質尤其是水分的喪失。使勁兒用搓澡巾搓就會破壞這層保護膜。如果洗後用手指搓皮膚能聽見吱吱的聲音,就說明搓洗過度了。

建議勤洗澡,而不是「攢著洗,用力搓」,可用柔軟的海綿蘸沐浴露輕輕擦洗,只在肘部、膝蓋等角質層厚的部位使用搓澡巾即可。

如果是在浴缸泡澡的話,最長20分鐘;淋浴3~5分鐘就行,最長不要超過15分鐘!

6.沐浴露一次擠很多

沐浴露一般都含有月桂醯胺丙基甜菜鹼,可激發某些化學物質快速滲透進入皮膚。如果長期過量使用沐浴露,這些化學物質被身體過量吸收,就會與鈣、鐵結合,殘留在皮下組織中,引發乾燥、過敏性皮炎等。

另外,沐浴液中還有一種抗氧化劑BHT,當這種物質遇到月桂醯胺丙基甜菜鹼,也會變得異常活躍。建議盡量選擇沒有香味、功能簡單的沐浴露,每次用一元硬幣大小足矣,如果身上不臟,只用清水更好,洗后最好用保濕乳液塗全身。

7.不同年齡段洗澡頻率不同

不同年齡階段,人的皮膚油脂分泌的情況是不同的。

嬰兒:夏天為了防止熱痱子,可以每天用溫水沖涼,如果有嬰兒濕疹,應在洗澡后5分鐘內使用保濕劑。

老人:由於本身皮膚就比較乾燥,皮脂分泌少,要盡量減少沖涼次數。尤其是乾燥的秋天和冬天,2~3天洗1次就行了,而且一般用清水就行,盡量少用沐浴清潔產品。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5種情況,不宜洗澡:

喝醉酒後

人在洗澡時身體會出汗,如果是在酒後洗澡,身體水分會蒸發,加上熱水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很可能會導致血壓下降,出現頭暈眼花、渾身無力的現象,甚至引起心臟病或者腦中風的發作。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

拔罐、按摩后

拔罐:拔罐后皮膚正處於一種被傷害狀態,如果洗澡就會讓毛孔正張開(甚至是破損)的皮膚受到刺激,非常容易感染。

按摩:按摩也會加快血液循環,這時洗澡也容易造成大腦缺氧,出現暈厥或者是虛脫的現象。

血壓過低時

血壓低時洗澡容易引起供血不足,發生虛脫。另外,低血壓、有心臟病的人也是不適宜用熱水泡腳或者是泡溫泉的,這些行為都可能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幾率。

勞累后

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后,最好休息一會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昏厥。

發燒時

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C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比較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比如暈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