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國名是武則天酒醉時賜的,一直沿用到現在,成為亞洲發達國家
1784年,兩名日本人在田地間耕種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枚金印,上面還刻有五個大字「漢倭奴王國」。這就是日本的前身,事實上,日本一開始不叫日本,這個名字都要感謝中國的一位女皇帝。據《後漢書》記載,當時東漢的漢光武帝劉秀接見來中國朝拜的大和國的使者時,親自冊封它的國家的國王為倭王,此後大和國便改成了倭國。為什麼稱之為倭國呢?因為當時的日本人普遍都生長的矮小,個子矮矮的,而叫矮國又不好聽,倭這個字形似矮字,所以就取名為倭國。
在秦朝,日本一直都被稱為「東夷」,嘲諷意味十足,秦朝表示根本就不想把他們當人看。到了漢朝以後,日本使者來到中國,表示願意進貢給中國並且甘心稱為藩屬國,於是劉秀就賜他們的國王為「倭王」,因為「倭」有一個單人旁,劉秀表示自己能把他們劃為人的範疇已經是皇恩浩蕩了。一直到唐朝,日本都被稱為「倭國」。從引文上看,當時的倭國並沒有獨立的主權,其地位就相當於中國的一個諸侯國。
據史料記載,「日本」這一稱呼大約使用於公元7世紀後期,由唐朝女皇武則天所賜,其來歷在日本史書中沒有記載,但中國的史書則有明確記載道,最早還不是叫日本,而是叫「倭」,之後又出現「扶桑」、 東夷、東瀛、瀛洲等等稱呼,可見日本各種名字與中國淵源之深。
盛唐時期,日本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多次派使者及留學生前來,極大地促進了日本的經濟文化發展,武則天時期,日本當時的統治者覺得"倭奴國"這個名字太難聽,就讓大臣想一個比較好聽的國名,準備改名字。當時他們已經想好「日本」這個名字了,但是皇帝並沒有答應。在武則天執政期間,倭國多次哀求武則天為他們更換名字,起初武則天也是不同意的,而當時武則天正在喝酒,當時的武則天已經有了醉意,於是很不耐煩,所以就答應了日本使者的請求。
由此可見,武則天賜日本國名,歷史上確有其事,並非空穴來風,唐人張守節的《史記正義》提供了一條罕為人知的證據,或許有助於解開「日本」國名來源之謎:「武后改倭國為日本國。」(《史記·五帝本紀》張守節《正義》)原來,倭國是遵照唐代女皇武則天的意見才改國名為日本的。張守節系玄宗時人,離武后統治時期不遠,他的說法當有所據。如果此說確定無誤。
從那以後,日本的國名就一直延續到現在,都沒有變過,關於日本的這兩個國名的來源,日本的專家也絲毫不否認,這態度還是值得稱讚的,不像有一個國家,什麼都是他們的。後來在清朝末年,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以後,國力大大的增強,還和中國發生過戰爭。而現在,日本是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實力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