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藏 [一妻多夫] 的家庭!幾個丈夫如何同床共枕?該如何輪流上床的潛規則!一起上還是輪流的?
·早已消失的「女兒國」的遺址,令人遙想當年,浮想聯翩。
如今在西藏占絕大多數的婚姻家庭形態雖然是一天一妻是最普遍,但是,在西藏昌都和四川的甘孜州等偏遠的農牧區至今保留著「兄弟共妻」、「姊妹共夫」和三岩『如措」父系社會的「一夫多妻」的古老婚俗。人們常說的「一妻多夫」在西藏是指「兄弟共妻型」的婚姻家庭,即幾個同胞兄弟共娶一個妻子,共同組建一個家庭;所謂「一夫多妻」則是幾個同胞姊妹共招一個女婿組建成家庭,這與三岩『啪措」父系的「一夫多妻」有所不同。以上幾種古老的婚姻家庭形態與階級社會中納妾的現象或幾個陌生男人共用一個女人的現象有著明顯的區別。
那麼,這些少數的「兄弟共妻」或者是「姊妹共夫」藏族家庭是怎樣形成的?他們在家庭中的關係有什麼特點?夫妻之間平時又是怎麼樣進行【性☆生☆活】的?這還要從藏族的古老歷史說起。
以女性為中心社會的悄然延續
據有關史料記載,藏族雖然是一個男性彪捍勇猛的民族,在古代卻是一個以女性為中心的社會。這個社會最初發生於中亞之遊牧部落,並隨遊牧部落的固駐一區,而成為女性中心的國家。遊牧部落,因為居無屏障,容易受外敵侵襲。所以壯健男子保衛家族,管理牲畜帳幕則委託於婦女與老弱。這樣就自然形成為以女性為中心的制度。這實際上就是隋唐時代所稱之為的女兒國。隋唐迄宋各書之記載西方異國者,多曾志述「女國」,或稱「東女國」。它的部位就在在現在的西藏境內。古典名著《西遊記》第五十四回也曾描寫過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途中,路遇一個鮮為人知的「西梁女國」,展現了女兒國的女人們不一樣的風采。
在今天的藏族的少數地區,仍然保存著「一妻多夫」及招贅女婿上門的婚姻制度,和「舅權」至上的婚姻禮俗;女性在家族中起著支配作用。而紮壩就有可能是「東女國」八十餘城的一個。有關專家通過長期研究和實地考察發現,「東女國」的中心在今天四川甘孜州的丹巴縣至道孚縣一帶,也屬於黨項羌。紮壩也在這個「東女國」的范圍內。由於地處峽谷,與外界隔絕,因而古老習俗得以保留。比如紮壩人住碉樓,就與「東女國」人住高樓相印證;而紮壩家庭以母親為主的母系氏族殘留,更是「東女國」以女為王的真實生動的寫照。
一妻多夫社會形成的背後玄機
一妻多夫的社會究竟是怎樣形成的?「一妻多夫是因為要保持財產的不外流」。這是在當地十分流行的一種說法。說到底,為什麼會產生一妻多夫的現象?就是由於在這個貧窮而閉塞的峽谷地區,土地和耕地面積少,一個家庭就不能無限的分裂。通過一妻多夫的方式,可以杜絕家裡財產的外流。如果一個家庭有三個孩子都各自娶妻生子,勢必會重新組建家庭,重新修建碉樓,置辦生活用具,這是這個地區的人所無法承受的。母親在家裡的絕對權威不容更改,如果引進另外人家的一個女子,勢必會改變這種格局。有的學者還認為,一妻多夫現象的產生原因,與這個地區尊敬母親,保留了一部分母系氏族傳統有著直接的關係。
藏族傳統的一妻多夫家庭有兄弟共妻、朋友共妻和極個別的父子共妻幾種形式。但最主要、最普遍、占絕大多數的為兄弟共妻。一般的一妻多夫家庭以二兄弟共妻最為普遍,其次為三兄弟共妻,而四兄弟以上共妻的家庭只是極個別現象。有關資料顯示,在昌都丁青縣丁青村的一百二十戶一妻多夫家庭中,丈夫有二百五十七人,平均一個家庭有二點二九個男人。昌都縣妥壩鄉有九戶一妻多夫的家庭,其中一妻二夫的家庭有七戶,一妻三夫、一妻四夫各一戶。
一妻多夫家庭的夫妻關係也有普遍的社會認同價值觀念。在昌都,對多夫家庭的妻子,社會上有一種普遍的評價標準就是,如果能協調好幾兄弟的團結又孝順父母,一家和睦相處,則認為很賢慧,受到輿論的稱讚。反之,如果弟兄婚後鬧著要分家,則說妻子偏心,會受到輿論的指責。這種觀念的根深蒂固,使之成為大家心知肚明的潛規則。
一妻多夫家庭夫妻【性☆生☆活】的潛規則
女人在婚後大都會自覺遵守這樣的潛規則,對待丈夫們要一視同仁,不能偏愛某一人。如貢覺縣的一個一妻四夫的家庭裡,這個女人是四兄弟的妻子,婚後對四兄弟一律平等相待,這也是家庭和睦的基礎。因此對多夫的妻子來說,把這一點看得十分重要,除日常生活方面外,與一夫一妻家庭不同之處就是要處理好與丈夫們的[性.關.係],安排夫妻之間公平、公開、公正的【性☆生☆活】。
丁青縣丁青村的一位女子與兩兄弟結婚後,感到兩兄弟都不錯,哥哥老實忠厚,弟弟年輕伶俐,相對而言她較喜歡弟弟,但在日常生活中對兩兄弟一樣對待,在【性☆生☆活】上也不偏心,儘量滿足,兩兄弟對她也很好,身體不舒服時很體諒,家庭十分和睦。
那麼,一個妻子如何既要公平,又要公開,還要公正的安排夫妻的【性☆生☆活】呢?據有關的資料記載,一般是妻子在一個丈夫的住房門口放置一個信物,表示今天晚上要與這個丈夫同床共枕,其他丈夫看到了這個信物就會自然迴避。而在昌都調查,則有一種新的方法。有的家庭,丈夫們之間有一種默契,並不需要任何明顯的方法,自然而然就會知道丈夫中誰與妻子同房,如睡覺前發現一個丈夫不在了,或者看到了一個丈夫去了妻子房中,或者睡覺時一個丈夫突然離去了。這些現象的出現都表明,那個丈夫已經被妻子叫去同房了。因為丈夫們每天在一起生活,這些細微的舉動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也成為這樣家庭夫妻同房的潛規則,於是其他的丈夫自然都會自覺地迴避。
在一些具體的生活方面,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群,總會有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不像某些制度那樣規范,整齊劃一。
姐妹共夫家庭與眾不同的婚姻生活
在一妻多夫家制的同時,少數藏族家庭還存在一夫多妻制。其主要形式是姐妹共夫,常出現於招贅家庭中,多是姐姐招贅後,妻妹後來加入其中,形成事實上姐妹共夫的一夫多妻家庭。這種姐妹共夫家庭與過去貴族頭人的多妻家庭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為自然形成,無妻妾之分,地位一律平等;二後者則多是依靠權勢包辦性質的買賣婚姻,不僅有妻妾之分,而且妻妾之間地位相差較大。昌都地區貢覺縣三岩地區存在著較大數量的一夫多妻婚。十年前有關單位調查時這裡的多妻家庭還佔百分之十三點六。
除了姐妹共夫的家庭,這些地區還存在母女共夫的現象,通常是寡婦帶著女兒嫁給後夫,女兒長大成人後夫與其同居,從而造成母女共夫的事實。這種一夫多妻婚姻的形成,顯示了姐妹共夫和母女共夫都具有母系氏族婚姻的痕跡。這裡的男子多妻生活,與普通的多妻生活極為相似,但婚姻關係比一夫一妻的婚姻穩定得多。共夫的女子雖然名義上只有一個丈夫,但不排除暗地裡可以過著多夫生活。
但是,無論是一妻多夫也好,還是一夫多妻也罷,這無疑都是落後的自然婚姻形態,只不過是一夫一妻婚姻的歷史過渡時期的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