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榮博堪布:我不記得有前世,如何證明它存在?

 

在我們討論輪迴是否存在這個問題前,最好先來看看佛教所說的輪迴到底是指什麼。佛陀在《圓覺經》中是這樣解釋的:「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複,種種取捨,皆是輪迴。」也就是說,有始有終,有生有滅,有聚有散,相續循環,就是輪迴。可見一般人的生活,見聞覺知,起心動念,可不都在輪迴中嘛。

如何證明有前世,其實跟證明是否有昨天是類似的。

你說:「昨天當然有,因為我記得。」那麼,也有人記得他前世的經歷,如果說記得就證明有,那前世也應該有。

你說:「大部分人都記得昨天,而不知道前世的情景,所以昨天肯定有,前世不一定有。」如果大部分人都不記得就說明不一定有,那麼大部分人應該都不記得自己一歲以前的情景,這是否說明大部分人可能都沒有經歷過嬰兒期,生下來就能跑會跳呢?

你說:「昨天發生過的事,我有照片、視頻、錄音等等為證。」的確,技術發展到今天,我們有了很多記錄的手段,但這些所謂科學、有形的證物,有之能證明有,無之不能證明無,否則在影像技術發明前的漫長時期里,人們無法記錄下「昨天」的影像,豈不是他們都不曾有昨天而只活在「今天」了?文字記錄也是同樣道理。有的族群以文字的方式記錄自己的過去,有的族群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但是記錄的缺失不代表經歷的空白。

你說:「昨天工作的成果,我今天在享用。昨天還有很多事沒做完,我今天接著做。如果沒有昨天,我今天身在其中的這一切又是從何而來?」其實同樣道理,你的今生也是前世因果的延續。前世積的福,你今生在享用。前世造的惡,你今生在償還。享用不盡、償還不完的,順延到後世。跟昨天沒做完的事今天做,今天完不了明天做,是一個道理。

人天生就帶著很多東西來的,相貌、性情、福報受用,一生下來差別就很大。這不是偶然的,也不完全是遺傳而來,你看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也各各不同。

你如果願意把事情的發生都歸結於偶然性,我也不反對,但我更願意相信凡事都有前因後果,至少這是更為理性的態度。

你說:「昨天的我活到了今天,今天我還活著就證明了昨天的存在。」事實上,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不是完全一樣的。細胞新陳代謝的道理你應該懂,分分秒秒間,構成我們身體的細胞都在變,並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身體從昨天過到了今天。就心而言,覺知、感受、認知、思想等也並非自成一體,而是一個個念頭的前後遷流。

如果把身心的這種相似相續定義為存活,從昨天活到了今天,那麼前世到今生,一貫而下的業因果在繼續,身心作為業的體現,也是前後相續的,因此也可以說是從前世活到了今生。不同的是兩天之間的差異一般情況下不易察覺,而兩世之間的差異比較大。

其實,不要說兩世,就是在一生當中,我們從小到大,因自然的生長、衰老,都要從裡到外徹底變幾次。童年的你,長大成人的你,老年的你,無論外表還是內心,差異都很大。

若是發生重大變故(也可以理解為重大的緣起),則外表、內心都可能在短時間內有巨大改變,前後判若兩人。比如遭遇災難、事故,身體被損,變得面目全非;或者內心因為受到某種強烈刺激而喪失記憶或精神失常。兩世之間,經歷死亡、轉生、住胎的巨大恐懼和痛苦,身心迥異是同樣道理。

昨日今日,前世今生,皆是業力和緣起顯現的相續。因緣漸變,則身心漸變。因緣巨變,則身心巨變。因緣差異大,身心世界的差異也大。所以不能以看上去相同或不相同,來證明延續或不延續。

我們可依此類推地繼續下去,但我不想陷入邏輯辯論當中,所以在這裡只是簡單地舉幾個例子,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發,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並嘗試去挑戰自己的某些成見。

不是所有東西都需要靠實物去證明,也不是有實物證據就一定能解決問題的。比物質生活更高一層的情感、思想世界是如此,比情感、思想又高一層的精神生活更是如此。

——希阿榮博堪布《透過佛法看世界》(2017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