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同理心?這篇文章將告訴你,做懂孩子的家長有多重要…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動人的故事:
一位老人坐在公園的椅子上嗚咽,他剛剛失去了相伴多年的老伴兒。男孩看到此情,跑過去看個究竟,他爬到老人的腿上,靜靜地坐在那裡。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老人一下子就覺得好了很多,情緒也穩定下來。後來,男孩的媽媽問他對老人說了些什麼,男孩答到:「我什麼都沒說,只是幫他哭泣。」
男孩雖然什麼都沒有說,可男孩的「幫他哭泣」已經勝過了千言萬語,最大限度地安慰了老人。那你可曾想過「幫他哭泣」的更深層次是什麼嗎?是同理心!
同理心,簡單來說就是對他人所經歷的、所考慮的、所行動的、所感受的,一種尊重與理解的表達。
兒童共情的發展特點
每周微課情商管理專家羅靜老師告訴我們,同理心可以追溯到孩子嬰兒期,在7個月左右的時候,孩子就開始識別和理解人的情緒了,你會發現那個時候你笑他就會高興,你哭他就會難過,你跟他分離了他就會焦慮。
當孩子開始識別情緒,他就已經具備了同理心,但是嬰兒時期的孩子沒有辦法做出類似「你難過了我該怎麼辦」的反應。
3歲后,孩子對他人情緒的理解和識別在穩步的發展。在這個階段如果孩子同理心發展比較好的話,他的消極情緒會更少,積極情緒會更多,當他遇到跟同學朋友有爭執的時候,他會更好地理解和解決這些問題。
4~5歲,孩子就可以從別人的動作來判斷情緒了。比如文章開頭的那則小故事裡,雖然男孩當時並不知道老人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他看到老人嗚咽的動作,就知道老人此時非常難過。因為情緒的表達很多時候是非語言的,動作就是其中的一種。
6~8歲,兒童可以通過整合相互矛盾的表情、軀體動作以及環境線索來推斷他人情緒。6~8歲的孩子開始懂得一個人可以同時有多種情緒,比如孩子可以理解一個人很高興的同時也可能是很焦慮的,他理解了情緒的複雜性。
當孩子進入小學階段,會發展出另外一種能力,叫心理理論,是共情里的高級發展階段。根據一定的知識系統,對自我或他人心理狀態進行推測,並據此對行為做出因果性的解釋和預測能力。擁有心理理論的兒童可以更好地控制日常生活環境,他的人際關係更和諧。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的能力在各個領域中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不管是銷售、管理、戀愛、育兒、政治活動都無一例外。
缺少這個能力可能導致極可怕的後果,心理變態的罪犯、強暴者、虐待兒童者都是顯著的例子。所以培養孩子的同理心顯得尤為重要。
經常跟孩子討論情緒
家長和孩子表達或者討論情緒是最好的溝通。讓孩子表達情緒是在溝通他的上下腦,人類的上腦叫做哺乳動物腦,下腦叫做爬行動物腦,下腦是本能,上腦是控制中樞,上下腦經常協調的話,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就更強,而鏈接上下腦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抒發、談論情緒。
在現實生活中,比如孩子回家了,你可以問問孩子今天班上有誰哭了,有誰笑了,有誰故意搗亂了,然後和孩子討論對方的情緒為什麼是這樣的,推測對方情緒背後的真正需要是什麼,再講講如何處理。這都會讓孩子對別人的情緒有更多的感知和,並且提升了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
孩子的情緒表現出協調性
當孩子有情緒或者動作的時候,家長要想方設法跟孩子的情緒和動作保持相互一致。
比如小寶寶有時會搖晃自己的身體,然後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這個時候家長也可以跟他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並且搖晃身體,這就是在跟寶寶的情緒和做動作協調。
如果孩子發泄情緒的時候,家長不能夠和他的情緒進行協調,孩子就不會表達情緒,一旦他不會表達情緒,他也不會再感受別人的情緒,更不會把這些情緒運用到人際關係當中去,時間過長了,孩子一定會有很多的負面情緒。
談論過去發生過的事情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如果家長經常跟孩子談論過去發生的事情,尤其是帶有明顯情緒特徵的事情,會讓孩子重溫當時的狀態,並且能夠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思維方式,進而做出改變。
比如之前你和孩子發生過一些摩擦,並且孩子當時非常生氣難過,這時你就可以把這件事拿出來和孩子談論,問孩子當時為什麼生氣難過,在那之後又是怎麼調節過來的,和孩子討論完之後對孩子做出一些補償。
這樣的話,孩子既感受到了他的情緒被接納,同時他還知道,有些情緒他是可以自己慢慢調節並放下的。
如何對抗消極情緒?
關注孩子的消極情緒,是因為當家長同理或者共情了孩子的消極情緒,當他真正遇到消極情緒時他就會懂得採用什麼方法去調節、控制、舒緩。
當家長去分析消極情緒的時候,實際上是讓孩子認識到這種情緒是正常的,不是多糟糕的,是可以被接納的,是沒有必要去掩飾的,並且讓孩子知道消極情緒是有方法是可以解決的,而不會讓自己總是沉浸在消極情緒當中。
多玩假裝遊戲和角色扮演遊戲
孩子在假裝遊戲或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在不斷猜測、體會別人的情感。
有些孩子會玩過家家的遊戲,把自己當做母親,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模仿自己的媽媽,猜測媽媽的想法和情緒,這是一種很好的角色換位體驗,對孩子的同理心發展非常有好處。
在調節孩子的情緒上,我們要充當心理諮詢師的角色。和孩子討論當時事件的影響,去挖掘影響背後的需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