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 下 心 中 最 美 的 蓮 花
當我們走進清凈幽雅的佛教寺廟,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蓮花,有些是種在放生池或盆載的蓮花,佛像所坐的寶座也多以蓮台映襯,如大雄寶殿中釋迦佛端坐蓮花寶座, 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及許多菩薩大多也坐於蓮台上。還有些是雕刻或繪畫在寺院欄桿、牆壁等處的蓮花,可以說,蓮花在佛教中無處不在。
那麼,佛教中的蓮花又有什麼意義呢?蓮花,在古印度時,共有四種:一優缽羅華,為青色蓮花;二拘物頭華,為紅色蓮花;三波頭摩華,為黃色的蓮花;四芬陀利華,為白蓮花。由於其清凈、純潔,生於污泥而不染之品格,常被用來比喻修行者清凈無染之心性。蓮花與修行,如佛在《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九說:「蓮華出污泥而不染,妙香廣布,令見者喜悅、吉祥」,
故以蓮華比喻菩薩所修之十種善法:
1.離諸污染:菩薩修行,能以智慧觀察諸境,而不生貪愛,雖處五濁生死流中亦無所染,譬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
2.不與惡俱:菩薩修行滅惡生善,為守護身、口、意三業清凈,而不與絲毫之惡共俱,譬如蓮花雖微滴水而不停留。
3.戒香充滿:菩薩修行,堅持諸戒律,以此戒能滅身口惡,猶如香能除糞穢之氣,譬如蓮花妙香廣布,遐邇皆聞!
4.本體清凈:菩薩雖處五濁中,然因持戒,得身心清凈無染,譬如蓮花雖處污泥中,然其體自然潔凈而無染!
5.面相熙怡:菩薩心常禪悅,諸相圓滿,使見者心生歡喜,如蓮花開時,令見者心喜悅!
6.柔軟不澀:菩薩修慈善行,然於諸法亦無所滯礙,故體常清凈,柔軟細妙而不粗澀,譬如蓮花體性柔軟潤澤!
7.見者皆吉:菩薩善行成就,形相莊嚴美妙,見者皆獲吉祥,如蓮花芬馥美妙,見者及夢見者皆吉祥!
8.開敷具足:菩薩修行功成,智慧福德莊嚴具足,如蓮花開敷,花果具足!
9.成熟清凈:菩薩妙果圓熟而慧光發現,能使一切見聞者,皆得六根清凈,如蓮花成熟,若眼睹其色,鼻聞其香,則諸根亦得清凈!
10.生已有想:菩薩初生時,諸天人皆悅樂護持,以其必能修習善行,證菩提果,如蓮花初生時,雖未見花,然諸眾人皆生已有蓮花之想。
佛陀在《維摩經•佛國品》曰:"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諸經要解》也說:"故十方諸佛,同生於淤泥之濁,三身證覺,俱坐於蓮台之上"。告訴修學者應有蓮花之不染污的品格,而不被世間所染,能常修清凈解脫之法,佛陀在《普賢行願品》中說,修學者臨命終時,也以蓮花化生於西方極樂世間,如經中云:「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所以,蓮花與修行的關係非常密切。
智者大師《法華玄義》中,將《法華經》全經分為跡門三喻,本門三喻以明一經宗旨,以六喻解釋: 首先,跡門之三喻:
一為蓮故華,是譬為實施權,如來於法華會坐,為顯一乘之實,於爾前先說三乘之權教;
二花開蓮現,是譬開權顯實,花開譬開權,蓮現譬顯實,正於法華之會座,拓開三乘之權方便,顯一乘之實義;
三花落蓮成,是譬廢權立實,即開三乘之權教,則權教自廢,一乘之實教獨存。其次,本門之三喻:
四為蓮故華,是譬從本垂跡,如來自久遠實成之本,垂伽耶始成之化跡;
五花開蓮現,是譬開跡顯本,本經至壽量品,迦耶始成之佛,始打開為化身,顯久遠之本地;
六花落蓮成,是譬廢跡立本,開化身已,則化身自廢,獨久成之本身成立。
所以,蓮花與修行有著非常深厚的淵源,它也是學佛人清凈菩提願心的真實譬喻,如果我們能在生活中,種下清凈無染的菩提願心之蓮花,常行幫助眾生、自利濟他之事,則學佛之路將煩惱輕,智慧增,於諸世間無有染著,如佛在《普賢行願品》中開示:「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九成佛道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