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悲觀,一念之間

:索達吉堪布

選自:《苦才是人生》

 

  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於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於杯子一半是滿的。

 

  面對同樣的一朵玫瑰,悲觀者會哀嘆花下有刺,而樂觀者會讚歎刺上有花。

 

  前不久,一位居士打電話跟我說:「堪布,我最近一直感覺情緒低落,十分悲觀,所以想換個好點的環境,可能對調整我的情緒會有幫助。」

 

  聽了他的話,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一位父親為自己的兩個兒子,分別起名叫樂觀、悲觀。

 

  這兩個孩子從小在同一環境中長大,卻擁有兩種不同的性格:樂觀不論遭遇何種艱難,都活得十分快樂;悲觀就算一帆風順,也時刻心緒沉重。

 

  父親因給兒子起名不公,深深感到自責。為了補償悲觀,他將樂觀放在一堆牛糞中,而將悲觀放在一堆珍寶玩具中。

 

  過了一段時間,父親去觀察他們兩個。出乎意料的是,樂觀在牛糞中玩得十分開心,他告訴父親:「既然您讓我在這裡,牛糞中就一定有什麼寶貝,我正在想辦法把它找出來。」

 

  令父親大失所望的是,可憐的悲觀仍傷心地坐在一堆珍寶中,很多玩具因為他的憤懣而被摔壞。

 

  父親終於明白了:想扭轉人的情緒,依靠外境是於事無補的。要從悲觀轉為樂觀,只有調整自己的內心。

 

  其實,整個世界,全部是我們心的顯現。心態不同的話,即便是對同一事物,看法也會有天壤之別:

 

  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於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於杯子一半是滿的。

 

  面對同樣的一朵玫瑰,悲觀者會哀嘆花下有刺,而樂觀者會讚歎刺上有花。

 

  可見,一個人的人生是苦是樂,並不是由外境決定的。哲學家愛默生也說:「生活的樂趣,取決於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決於工作或地點。」

 

  在我們的人生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不能正視這些痛苦,一味地怨天尤人,總想改變外境來讓自己快樂,這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