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踮腳、兩腳劃圈,今生難得中風病
中風很可怕,經常踮腳,可有效預防!
練習踮腳效果能預防中風,踮腳是少林寺鍛煉小腿肚的一個方法,在八段錦裡面專門有一個動作就是:背後齊踮百病消。
踮腳為何能夠預防中風呢?
因為腓腸肌是小腿後面淺層的大塊肌肉,俗稱小腿肚子。肌的下端形成堅韌的跟踺連結跟骨。對人的直立和行走起著重要作用。血液從左心室經過大動脈、動脈、小動脈,再流到毛細血管,給細胞組織輸送新鮮空氣和營養成分。
而返回時,攜帶二氧化碳從毛細血管經由小靜脈、靜脈、大靜脈回到右心室。血液循環一定是單向輸送的。心臟每一次的跳動可以送出十分之一升的血液。健康的成人平均心率為70次/分鐘,等於1分鐘送出7升血。
也就是說,只要健康的話,全身的5升血1分鐘內能夠流經心臟。心臟好比是24小時內送出萬升血的水泵。儘管血液得到如此迅猛的輸送,但是由於要送到遍及身體各個角落的毛細血管,所以流回心臟的時候,它的壓力已經變得很小了。輸出的血液流回到心臟憑藉的是靜脈周圍的肌肉的力量。
不過,人體中腳離心臟最遠。因此,從心臟送出去的動脈血把營養物質輸送到腳的各個組織,然後變成靜脈血攜帶著廢棄物流回到心臟的過程較長,所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而且腳位於身體的最下端,所以流下去的血要是沒有足夠的壓力就很難順暢地流回心臟。
因此,一旦引起諸如動脈硬化等老化現象的血管障礙,血液就會很難流到腳尖。人上了年紀,腳就容易變得冰冷,功能也會衰退。因血液循環不暢而引起的這類障礙的情況很多。
憑藉腳靜脈周圍的肌肉,也就是腳的肌肉正常功能的發揮,積存廢棄物的血液能夠從身體最末端腳尖的毛細血管經由小靜脈、靜脈,最後流回到心臟。為了讓血液從末梢流回到心臟,肌肉必須發揮其作用。這就說明,離心臟最遠的腳部肌肉特別重要。我想大家已經知道為什麼說「腳是第二心臟」的原因了。
給大家舉個踮腳對身體好的例子吧?
某病人在單位長期從事辦公室文秘工作,每天坐辦公室,外界的人都很羨慕這種工作,又穩定,又不用風吹雨淋的,但其實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其中的痛苦。
長期久坐是很容易得痔瘡的,再加上各種應酬,喝酒吃辣,痔瘡就很容易上身的。什麼叫坐如針氈,什麼叫有苦難言,真是最真實的體會。加上平時愛吃辣椒,痔瘡經常發炎疼痛,使用痔瘡膏、止血藥出現時好時壞的現象,建議他在常規治療的情況下,還傳授了他治療痔瘡的「妙方」—用腳尖走路。
尤其建議他回家以後,將鞋脫掉,用腳尖走路,通過了一年時間的實踐,果真收效顯著,此治療「妙方」很簡單,只是每日早晚2次在家中練慣用腳尖走路便可。
具體做法:
走路時,雙腳後跟抬起,只用雙腳尖走路
在家中早晚2次,每次各走100米左右,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如此練慣用雙腳尖走路,能有利於提肛收氣,又能讓肛門靜脈淤血難以形成痔瘡,可以一舉兩得。經過1年的練習實踐,他不但告別了痔瘡病的痛苦,同時身體進入了健康的「良性軌道」。
做兩腳划圈 可預防老人中風
中風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恰當的運動方法對於預防中風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說,常做「兩腳划圈,就能預防中風」。
兩腳划圈主要是踝關節的運動,中醫認為,踝關節為足三陽經、足三陰經及陰陽二蹺脈的通過之處,經常活動踝關節,不僅可以疏通相關經絡,還可刺激關節周圍的腧穴,起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開竅醒神、補益肝腎的作用,使肝陽上亢之氣下降,從而達到預防中風的目的。
兩腳划圈時要自然站立,旋踝時,其中一腳站立,另一隻腳旋轉,雙腳交替進行,也可取坐立或仰卧位進行,最好是站立旋踝。一般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或只做一次,每次15分鐘左右為宜。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大部分中風病患者都有高血壓病史,足部距離心臟位置相對較遠,經常活動足踝部,能夠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增加回心血量,從而起到預防中風的作用。
除了兩腳划圈之外,還有一些動作對預防中風也有好處:
摩擦並按摩頸部:雙手摩擦發熱后,按摩頸部兩側,以皮膚髮熱發紅為宜。然後雙手十指交叉置於腦後,左右來回擦至發熱。
而後,可以配合一些轉頭活動,頭前俯時脖子盡量前伸,左右轉時幅度不宜過大,做30個循環即可;或可取站立姿勢,兩手緊貼大腿兩側,下肢不動,頭轉向左側時,上身旋向右側,頭轉向右側時,上身旋向左側,共做10次,然後身體不動,頭用力左旋並盡量後仰,上看左上方5秒鐘,復原后,再換方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