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撮六月神仙草,助眠補腎防蚊咬!只花幾塊錢,整個夏天沒病擾
六月一入夏,蚊蟲就多了起來,身上冷不丁就容易被咬;天氣濕熱,濕疹等皮膚病也容易複發;有人喝冷飲,不小心吃多了就拉肚子......
身體上的這些問題,用幾撮草其實就能搞定,你們猜猜是什麼?
答案就是艾草!
你猜對了嗎?
一直以來,民間就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在醫家中艾草也有著「醫草」的美譽。這種鄉間路邊不起眼的小草,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一撮「神仙草」,止癢止瀉防蚊蟲
1. 治腹瀉嘔吐
艾草有溫經散寒之功。虛寒體質者,受了寒濕之後容易出現關節痹痛、嘔吐、腹瀉等癥狀,可以用艾葉與生薑、蘇葉、藿香等組方來治療。
2. 治濕疹瘙癢
南朝陶弘景《本草經集注》上說艾草「苦酒煎葉療癬」。將艾草與花椒、烏梅、白癬皮等組方煎湯,再加入少量白醋外洗,可以治療濕疹、蕁麻疹、手足癬、肛門濕疹等,有一定的止癢效果。
3. 驅蚊蟲止癢
將新鮮艾草搗汁外塗,可治療蚊蟲叮咬導致的皮膚痒疹。另外,乾燥的艾草還可以用來熏房間驅蟲:
關閉室內所有門窗,將艾條放置在蚊香架上點燃,然後人可以關門離開。燃燒完畢后,再開門通風。
在熏艾前,注意把衣服收好,防止吸附上煙味。另外點燃的艾條周圍不能有易燃物質,小心防火。
治痛經、止白帶,它被稱為「女人草」
據《藥性論》記載艾葉「止崩血,安胎止腹痛」,它被中醫廣泛應用在治療婦科疾病上,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女人草」。
1. 緩解痛經
艾草能暖氣血而溫經脈,對於冬季怕冷且痛經的女性,可在泡腳時加入適量艾草葉,能祛寒、通經絡,對緩解怕冷、痛經等都有不錯的效果。
泡腳時,可先用水蒸氣熏腳,等水溫下降至不燙傷皮膚,再把雙腳放入水中。如果是女性,建議在孕產期避免泡腳。
2. 治白帶疾病
對於虛寒體質導致的白帶量多,通常將艾葉與乾薑、鹿角霜、煅龍骨、煅牡蠣等一起配伍煎服,有止帶之功;對於虛寒體質導致的先兆流產,用艾葉與阿膠、桑寄生、白朮等組方使用,有固沖任、止血安胎的功效。
巧用艾條灸穴位,助眠補腎養元氣
艾灸是以艾葉曬乾碾碎製成的艾條點燃后熏熨或溫灼體表腧穴的灸法,具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淤散結、補中益氣、防病保健等作用。
它簡便易操作,在自己家裡就能做。這裡特別推薦給大家幾個常用的保健穴位:
★ 大椎穴——增強免疫力、防感冒、改善頸椎不適
取穴方法: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艾灸時,可先低頭,用手摸到脖子後方最突出的一塊骨頭,那就是第7頸椎,該處下方的空隙處就是大椎穴。
★ 三陰交——補腎、健脾、安神助眠
取穴方法:位於腳部內踝尖上3寸。
★ 關元穴——強身健體,減肥、培補元氣
取穴方法:位於肚臍下3寸。
具體該怎麼灸?
取純艾條一根,點燃,懸放到穴位上方,以局部皮膚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的距離為宜。每次灸10~15分鐘,每天一次即可。
做艾灸前注意:
1. 艾灸后,不要立刻飲用茶水,需保持心情平靜。
2. 處於高熱、抽搐、炎症發作期的熱證患者,有口乾口苦、舌紅苔黃、潮熱盜汗等癥狀的陰虛患者,以及糖尿病人、懷孕女性,不建議自行艾灸,可到醫院由中醫師施灸。
鮮艾也是寶,這麼吃健脾又祛濕
民間也有將新鮮的艾草做成各式美食。像艾草的嫩葉,可剁碎後跟糯米粉混合,做成青團、艾糍等傳統點心;或者將其作為菜蔬食用,與蛋、肉等食材一起做成菜肴。
下面推薦幾道食譜:
1. 艾葉糍粑——祛濕、開胃、健脾
做法:鮮嫩艾葉洗凈后,放在熱水裡焯2分鐘,撈出后浸泡在涼水裡反覆沖洗,直至無苦味后擠去水分,切成碎末,或者搗碎;將糯米粉、艾蒿放在大碗里,加入白糖,加約100毫升水,調成糊狀;茶油燒開,用勺子挑艾葉糊放在鍋里,翻轉數次,煎成餅狀。
2. 母雞艾根湯——祛風暖胃、清熱解毒
做法:老母雞1隻,洗凈,切大塊備用。生薑10克,連皮洗凈,拍扁。鮮艾根150克或干艾根70克。以上全部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猛火燒開5分鐘后,小火燉煮1.5~2小時,放鹽調味。
3. 艾葉煮蛋——虛寒痛經
做法:雞蛋兩個,艾葉15克(鮮品約50克),煮開至雞蛋熟,即可食用。艾葉煮蛋最好在月經之前連服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