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出手! 虛假「不限量」套餐, 別想坑人了

作者:正解局

正解局原創,轉載務必取得授權

萬眾期待,再次出手!

近日,工信部出台要求,電信運營商要高度重視當前「不限量」套餐宣傳中存在的問題,全行業立即開展自查工作,切實規範此類套餐的宣傳推廣行為,不得誇大宣傳,對於限制條款要標示醒目。

國家這次出手整治的,便是廣受詬病的虛假「不限量」套餐!

01

每個人可能都遇到這種情況,移動、聯通、電信推出的各類「不限量」流量套餐,表面上,說不限量,背地裡,卻耍起了小花招。

先是限制區域。

早在2016年,北京聯通和北京移動,先後推出了一款不限量套餐,每月46元,流量不限,卻只能在本地使用。

在外地用?對不起,算漫遊,要另外計費。

後來是限制數量。

說是不限量,其實是「限量」供應。

2017年,中國聯通發布的冰淇淋套餐,號稱無限流量,實際上,累計到100G時,自動關閉上網功能。用戶申請后,才能打開,此後流量1G按15元收費。

中國移動更狠,超過100G后,直接停止上網功能,次月才能恢復。

現在是限制速度。

流量隨你用,但達到一定數量時,直接降低網速。

比如中國移動的「全國不限量流量」,月套餐費120元,達到20G后,上網速率降至1Mbps以下,超過100G,降至128Kbps以下,一夜回到2G時代。

就是這樣套路滿滿的套餐,竟然堂而皇之以不限量自居,是對消費者智商的侮辱,也是國家主管部門的挑釁。

02

國家出手,大快人心。

這不是國家第一次出手,近幾年來,電信「提速降費」,早已成為國家關注的焦點,甚至多次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

例如——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幅提升寬頻網路速率。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現城鄉寬頻網路全覆蓋。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降低國際長途電話費。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取消流量「漫遊」費,移動網路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

也許有讀者覺得奇怪,政府工作報告,寫的都是國家大事,盯著話費網速不放,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

03

還真不是!局長認為,政府工作報告之所以這麼做,主要出於三點考慮:

一是電信行業的問題不少。

很少有行業,像電信行業這樣,明目張膽地「套路」消費者。

比如,月租費。即使你不打電話,每月也要交一筆固定的費用。

比如,套餐。搭售「私貨」,剝奪了消費者的選擇權,簡直是強買強賣。

比如,漫遊費。手機漫遊的成本幾乎為零,卻人為劃分區域。許多用戶意識不足,導致流量費被大量扣取。

……

這些問題,廣為詬病,電信運營商卻無動於衷,原因很簡單,利益使然。

就拿危害深遠的電信詐騙來說,原因雖然複雜,但電信運營商的責任,不能推諉。

據電信詐騙防控專家透露,電信詐騙犯罪團伙所騙取的全部資金中,有10%用於網路改號線路費用支付給電信運營商。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電信詐騙涉案金額達100億元的話,電信運營商可從中獲取10億元利潤。

面對如此巨大的利益誘惑,如果國家不出手,僅靠消費者鼓與呼,電信運營商怎麼可能主動提速降費,放棄到嘴的肥肉呢?

04

二是提速降費的意義重大。

提速降費,不僅惠及民生,更關乎國計。

與水、電、氣一樣,通訊網路也是基礎設施之一。特別是,最近幾年興起的移動支付、共享單車、手游、物聯網、短視頻等產業,無一不依賴移動網際網路。

更大的意義是,網路的普及,能夠推動「網際網路+」戰略落地,改造實體經濟,推動產業升級。

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對流量數據的要求都很大,提速降費的作用,不可估量。

從國際上看,中國網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全球最大的CDN服務商Akamai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網際網路/連接狀況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平均網速為7.6Mbps,在世界各國或地區的中,排在第74位。

這個速度,顯然與中國的網際網路大國地位不符。

05

三是倒逼電信企業創新。

依託中國龐大的市場,移動、聯通、電信三家運營商,可謂是躺著就把錢賺了。

以中國移動為例,2017年經營收入7405億元,凈利潤1143億元,相當於每天凈賺3億元!

就是這麼一家大公司,創新卻乏善可陳。

實際上,掌握著通訊基礎資源,中國移動在網際網路上創新,可謂近水樓台先得月。

先看即時通信工具。2007年,中國移動推出飛信,打通網際網路與移動通信網,不需要為每條簡訊付通信費,只要走網路流量同樣可以向對方傳達信息,用戶為之雀躍,業界非常看好,用戶一度達到4億人。

就是這麼一個前途無量的產品,最後卻死掉了。如果飛信做成功,後來就沒有微信什麼事了。

你看,7年前,微信剛推出時,有網友評論「不如飛信」、「不能發簡訊」,飛信當年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再看移動支付。中國移動也是先行者。移動網際網路剛萌芽,其他支付產品還沒有真正發力移動端的時候,中國移動率先推出了移動支付,開始稱做移動錢包,後來改名手機支付。

憑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強大的門店服務,中國移動本可以將移動支付嫁接到商業環境中,卻只盯著交話費、積分商城,最終錯失發展良機。

今天的移動支付,早已是支付寶、微信的天下。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能躺著賺錢,為什麼要站起來呢?

國家出手,正是要將電信運營商從床上叫醒,倒逼創新。

06

其實,中國電信運營商躺著賺錢的日子,也快結束了。

一是國家的要求在提升。網際網路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要求,電信運營商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而非單純地追求利潤。

二是利潤率下降。以中國移動為例,利潤率已從2013年的12.2%,降到了2017年的7.1%。

三是進入瓶頸期。2018年4月數據顯示,中國移動首次遭遇4G用戶負增長,客戶數流失了242.7萬戶。

隨著4G用戶的總量日趨飽和,中國電信行業正在快速走進瓶頸期。4G市場競爭越來越像是零和遊戲,要想業績增長,只能從別人手裡搶客戶。

有競爭,是好事!

躺著賺錢,終歸是要被用戶拋棄在身後的。

用戶拋棄這樣的企業,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