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時,記住這三句話,你就贏了!

在一次人際關係取向的團體輔導中,一名中年女性成員,在哭泣中表達著對帶領者的憤怒。之所以會有如此強烈的憤怒,因為團體中,帶領者無意的忽略,讓她體驗到了在原生家庭中被父母所忽略的痛苦與絕望。

 

面對此情此景,帶領者說了三句話,僅僅是三句話,便融化了她的憤怒,讓她真切地體驗到了在原生家庭中所缺乏的包容、理解、愛與溫暖。

請記住這三句話,因為這三句話在化解別人憤怒的時候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句: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憤怒

這句話是三句話中最重要的一句。承認別人的情緒,看到別人的情緒,是高情商者必備的技能。當別人有情緒時,不管情緒的背後是什麼樣的動因,首先都要允許他們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有人表達憤怒時,往往是在表達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犯。心理學研究表明,憤怒和恐懼經常是同時出現的。充滿力量的憤怒,伴隨著虛弱的恐懼,其背後往往隱藏的是對愛的渴望。

 

例如,當下屬沖著領導怒吼:「我再怎麼努力都是沒用的!你永遠不可能滿意的!」其憤怒的背後,是自己的努力沒有被領導所承認、肯定,領導還一直苛求自己,讓自己感到委屈,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下屬渴望得到領導的認可,擔心領導因為自己不夠優秀而放棄自己。

試想當下屬如此表達憤怒時,領導不能看到他內心的需求,反倒是對此情緒進行批判、壓制、說教,下屬的內心將受到多大的傷害。結果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之一:

(1)覺得向領導表達情緒是得不到理解的,以後不再這樣表達了,反正自己是不值得被重視的,再怎麼努力都不可能獲得領導的賞識,於是破罐子破摔,乾脆不努力了;

(2)下屬覺得自己受到了極大的委屈,對領導充滿了恨意,內心的憤怒正一點一滴地聚積著,可能在某個時刻以更激烈的狀態爆發。

 

所以,看到並承認別人的憤怒情緒,覺察其情緒背後的意義,才可能讓互動與溝通卓有成效。

第二句:對不起,我無心中傷害了你

這句話的關鍵在於承認自己的言行給別人所帶來的傷害,並為自己的言行道歉。

 

也許在你看來,自己的言行,並不算傷害,這是因為此時的認知,更多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進行思考。而當嘗試換位思考,可能會發現,別人之所以會在沉默中爆發,以憤怒的情緒表達出來,其內心往往是恐懼而脆弱的。

承認傷害的本身,並非示弱或妥協,而是真正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感受與理解。為自己的言行道歉,則是對別人進一步的理解與關懷。

一些領導認為,自己在下屬面前,應該保持絕對的權威,不允許有任何的差錯,於是極力地掩蓋自己對待下屬時的錯誤行為或言語,而在這個過程中,領導與下屬的距離是越來越遠。

在家庭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有的人為了長輩的一個道歉,與長輩對峙了數十年,窮極一生為了得到一句「對不起」。這樣的故事,聽起來讓人唏噓不已,卻又屢見不鮮。

 

第三句:我的本意不是這樣的

這句話有著畫龍點睛之妙,既是對道歉的進一步澄清和說明,更能促進別人回歸理性思考,回到正常的溝通軌跡。

當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在無意中給別人帶來傷害時,應及時地進行道歉和澄清,否則,這種誤解給人際關係帶來不可彌補的傷害,將會隨著時間及類似的事情而累積、泛化。人們常說理解萬歲,在人際關係中,尤為如此。澄清誤解是理解的前提。

蘇芮與潘瑋柏有一首合唱的歌曲叫《我想更懂你》,在這首歌曲裡他們扮演一對母子通過音樂進行對話,內容真實而感人。處於青春期的兒子認為母親總是管著自己,卻又不是真正關心自己,憤怒地摔門而去。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多。作為家長,想的無非是更懂孩子,更愛孩子,只是經常用錯了方式,致使孩子所感受到或接收到的資訊往往變成了束縛、打壓、控制……

當孩子理解到家長的本意並非不愛自己,只是彼此在愛的表達方式上,存在著不恰當的情況,孩子的憤怒與恐懼等情緒,就能得到較妥善的處置,而親子關係也能因此得到顯著的改善。

面對別人的憤怒表達,這三句話可以作為範本,只要稍作改動,就可以適用於大多數場景與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