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味】陳靜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香底米
【有情有味】陳靜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香底米
吃過香底米嗎?那是生米粉經過干煎,再淋上芡汁與配料,是一道廣東菜。10年前香底米是用炭火慢慢烘,鍋底抹一點油,烘烤一份要花5分鐘;隨著時代進步,現在改用煤氣,淋一點油,干煎一份要花上3分鐘。如今,在很多地方還能看見掛著「香底米」招牌的店,不過絕大多數是用一鍋油炸的香炸米,一炸就是一鍋,炸好了就能分成好多份。
香底米作法是儘可能讓每根米粉都煎得香酥。
吃過香底米嗎?那是生米粉經過干煎,再淋上芡汁與配料,是一道廣東菜。10年前香底米是用炭火慢慢烘,鍋底抹一點油,烘烤一份要花5分鐘;隨著時代進步,現在改用煤氣,淋一點油,干煎一份要花上3分鐘。如今,在很多地方還能看見掛著「香底米」招牌的店,不過絕大多數是用一鍋油炸的香炸米,一炸就是一鍋,炸好了就能分成好多份。
廣告
說到這裡,或許很多人就聯想到廣東炒麵或是上海兩面黃。廣東炒麵是將廣生面煎炸至兩面金黃焦脆,再淋上澆頭;上海兩面黃則是先稍微煮過瀝干,再放入鍋中干煎至表面酥脆、內層柔軟的口感。即使這兩款名菜自有過人之處,不過在我心目中可是一點都比不上香底米,因為說到點、線、面,這兩款名菜都仍在「面」的階段,但香底米可是到「線」的層次去了;而且麵條粗、米粉細,高下立判。
煎香底米時,要把每一條細如髮絲的米粉鬆開,儘可能每一根都被煎熟而不煎焦。米粉是人工做出的食品而非機器生產的物品,每包的粗細都不同,師傅要依著米粉的狀態而決定火候與時間。在吉隆坡茨廠街附近,有家叫「生記」的香底米店,第二代黃志銘告訴我,有時水氣太多,米粉黏在一起,會煎成像一團餅;如果米粉水分太干,煎起來就容易破碎,外觀像油炸的。
好的香底米外觀不是茶色而是牙白色,且部份帶有油煎的金黃色,咀嚼得到米香,酥脆而不扎口,吃了也不上火。這跟香炸米看似相近,但其實天差地遠。從技術面來看,香煎米需要靠功夫與時間,香炸米不需要特別技術,且大大減少烹調時間;香煎米吃的是米香、香炸米吃的是油氣;香煎米只用少量油煎,香炸米是油炸物,吃多影響健康。
煎香底米有50年功力的生記老闆黃山。 廣府炒鴛鴦是把香底米與河粉放入一鍋同炒。 所有菜色只用4種調味料:味精、鹽、老抽、生抽,單純又有味。
人、鍋、粉缺一不可
生記第一代老闆黃山的香底米根基已經有50年了,像這樣的香底米幾乎找不到了。若比用餐時間早到檔口,就能見到他左手持杓用來舀佐料、右手執鏟用來翻炒,兩手並用像京劇里的武生,再忙都不弄髒白色廚服,優雅穩重。今年6月他受邀到台灣米其林三星餐廳頤宮進行美食活動交流,頤宮行政總主廚陳偉強吃過香底米后也說:「好久都沒吃到這樣的老味道,真的好吃。」
生記在備貨過程中,我得知連炒鍋也要空運到台灣,不禁好奇問:「台灣也有鍋子,何必要從馬來西亞空運去呢?」黃志銘告訴我:「鐵鍋太薄,米粉一下鍋就焦,這含砂的生鐵鍋夠厚、聚熱效果好,即使關了火都還能靠餘溫烘乾米粉。馬來西亞目前只剩一家工廠生產,少了這個鍋,就做不出好的香底米。」說明了香底米是人、鍋、粉缺一不可。
廣告
而生記的香底米還不是扁扁米餅狀,而是高隆起的鳥巢,等於在鍋子里不僅要煎熟還要「整形」。點份廣府炒鴛鴦,如倒扣鳥巢的米粉包藏著河粉,猶如鴛鴦相依偎,有米粉的酥脆、河粉的軟滑,拌著蛋花芡汁入口,這等享受可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得來不易的福份啊!
下次品嘗時,請抱著對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態度好嗎?
生記的廣府炒鴛鴦。廣府炒鴛鴦可看見如倒扣鳥巢的米粉包藏著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