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北齊著名教育家顏之推所著的《顏氏家訓》被譽為「中國家訓之祖」,也是諸多家訓中影響力最大的著作。《顏氏家訓》內容涉及許多領域,共有七卷,二十篇,其中第十五篇「養生」中的許多內容及見解,至今依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提出健康養生七大基石
世界衛生組織於1992年發表了著名的《維多利亞宣言》,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的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筆者仔細翻閱了《顏氏家訓》的養生篇之後驚訝地發現,該書作者在十幾個世紀之前便已經提出類似的健康理念,並且還多了一些內容。原書中記載: 「若其愛養神明,調護氣息,慎節起卧,均適寒暄,禁忌食飲,將餌藥物,遂其所稟,不為夭折者,吾無間然。」其中的「禁忌食飲」指出飲食有節,對應四大健康基石中的合理膳食與戒煙限酒。「愛養神明」指出愛惜保養精神對應心理平衡。此外作者還提到了健康養生的另外五大基石,即調護氣息、慎節起卧、均適寒暄、將餌藥物、遂其所稟。
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四大基石相比而言,《顏氏家訓》中的七大基石缺少了「適量運動」,但是這不代表它的缺憾,反而說明它的完整,為什麼這麼說呢?2013年4月「江蘇省百歲老人調查報告」新鮮出爐。報告對百歲老人長壽原因、生活方式進行了探究,調查報告顯示,江蘇的百歲老人中有很多人不管過去還是現在,都不經常鍛煉,但是卻基本都擁有《顏氏家訓》中的七大基石,說明平時正常的活動勞作已經達到運動健身的效果。
親自嘗驗以齒治齒
本書作者在「養生家訓」中還注重示範作用,比如書中有一段該書作者親身體驗叩齒治病的記載: 「吾嘗患齒,搖動欲落,飲食熱冷,皆苦疼痛。見《抱朴子》牢齒之法,早朝叩齒三百下為良;行之數日,即便平愈,今恆持之。」
作者的親身體驗在之後歷朝歷代都有人效仿,其中比較著名的是乾隆皇帝,這位清朝在位最久、壽命最長的皇帝,根據古代中醫的理論,為自己制訂了「十常四勿」的養生守則,其中的「一常」便是「齒宜常叩」。
這種傳統的中醫養生治病方法,即便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探究,也是有科學依據的。牙齒的牙腔內有由血管等組織構成的牙髓,是牙的營養通道。牙所需要的營養在血液里,叩齒產生的生理性刺激,可以振動牙髓及牙床,鞏固牙齒和牙周組織,興奮牙神經、細胞和血管,促進牙體和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改善牙齒的營養供應,增強牙周組織的抗病和再生能力,增加牙齒的自潔作用,發揮類似咀嚼運動形成的刺激,提高牙體本身的抵抗力,使牙齒變的堅硬穩固、整齊潔白,有益於口腔健康。
叩齒的過程中,口腔里會自動出現一些液體,把這些液體吞下去,中醫叫做吞津,才算是完成了叩齒的全部過程。這些津液便是唾液,能起到維持口腔清潔,幫助浸濕、軟化食物以利吞咽的功效。唾液中含有的澱粉酶,對食物有消化作用。唾液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種酶和維生素等,參與機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增強免疫機能。
警戒養生不當反傷身
該書作者在養生篇中舉了一個案例來說明,即便是有利於養生保健的方法也不能沒有節制地去用,否則反成害己。原書中記載: 「近有王愛州在鄴學服松脂不得節度,腸塞而死。」大意是: 最近有個叫王愛州的人,在鄴城效仿別人服用松脂,沒有節制,腸子堵塞而死。
如今養生熱讓很多讀者朋友熱衷各種養生方法,有的甚至達到了痴迷的地步,這些方法本身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但是過度去使用,反而會傷身。比如很多人覺得吃粗糧養生,但是粗糧吃多了營養未必跟得上,較粗的食物纖維總是刺激腸胃也未必是健康的路徑。還有的讀者熱衷於拉筋健身,這種方法過多地使用,對我們身體的筋脈會造成不必要的損耗,就像皮筋一樣,拉得過多過久反而減少彈性,有違初衷。
養生要與修為同步
顏之推不愧為教育家和思想家,對於養生的領悟比一般的養生家更進一層。比如作者在原書中寫道: 「稽康著《養生》之論,而以做物受刑,石崇冀服餌之徵,而以貪溺取禍。」稽康寫了《養生》的論著,但是由於傲慢無禮而遭殺頭;石崇希望服藥延年益壽,卻因積財貪得無厭而遭殺害。由此可見,養生的方法學得再好,自己的性格修為不能與之同步,依然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作者更在本篇的結尾中點出「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大意是: 生命不能不珍惜不保養,但是不能苟且地為了養生而養生。直接把養生的目的性與社會意義上升到一個高度。
作者的原話我們也可以倒過來理解,對於那些助人為樂、捨己為人的好人、那些對社會有用的人,雖然做到了「不苟惜」,但是為了更好地為祖國和人民服務是不是也應該注意「夫生不可不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