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不懂分享?父母教會孩子這6件事,會讓他終生受益!

「分享」和「輪流」的概念不是孩子天生就有的,需要父母幫助他樹立這樣的觀念,這在以後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會大有益處。

有一天下午,我給3歲大的女兒說了件自以為有趣的事兒,我對她說:「知道嗎,寶貝,你叫林小雪,你的好朋友也叫小雪,你們兩個只是姓不同,名字都一樣呢。」我還分別把她們的名字寫在了小白板上,本以為女兒會感興趣,沒想到小傢伙一下氣翻了,大聲叫道,「不行,她不能叫這兩個字,這兩個字是我的!」

我聽了都驚呆了,難道我的女兒是這麼一個不能與人分享的孩子嗎?難不成她認為所有的漢字都只屬於她,別人不能隨便用?——小雪媽媽

其實,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拒絕分享,然而「學會分享」卻又是與人溝通交流最基本的能力,所以我們將逐條對他拒絕分享的理由進行分析,並制定出一套實用的解決建議供你參考。

15314482921475.jpg

 

因為他們有強烈的自我意識

維維已經持續一個月不讓任何人碰自己的大攪拌車玩具了,連爸爸媽媽想收拾好都不行,更別提來家裡做客的小朋友了。

可是這兩天,媽媽驚訝地發現大攪拌車玩具突然失寵了,原來的主人開始對他不聞不問了。

為什麼會這樣?

小孩子對某件依戀物階段性的熱愛是很常見的,這是典型的自我意識發展表現之一。

從母嬰分離開始,孩子就進入了對「自我」的確認。

但「自我」是個相對概念,必須要通過對其他事物的認識才能加深對「自己」的認識,在這些認識中,「佔有某物」這個行為是極其重要的。

換言之,孩子只有充分確認了某件東西是「我的」,才會心安理得地知道「我」是存在的。

於是,如果你再看見某個孩子霸著一件玩具,好像那東西比命還重要時,就不必驚訝了。

那也許只是個亟需探索「自我」的小靈魂罷了。

Parents建議:

分享和獨享都是人類的精神需求,只不過前者社會性更強。我們都知道,要求飢餓的窮人去分享麵包是不道德的。

所以,想讓孩子樂於分享,就先餵飽他的「擁有感」吧。等他有了十足的擁有感之後,再讓他分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因為他們習慣了獨佔

佳佳從小隨爺爺奶奶長大,雖然家裡經濟條件不是特別寬裕,但老人總把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

一次,佳佳家來了幾個小朋友,媽媽請她和其他孩子一起分享零食時,佳佳抬起頭認真地對媽媽說:「不用了,他們不吃。」

為什麼會這樣?

孩子不願分享是因為他尚未體會到分享的樂趣。這也許是因為分享的敏感期還未來臨;但如果是因為孩子從沒有機會去接觸分享,那麼這個成長環境就稍顯遺憾了。

自私是人類的生存本能,不需要學習;但分享是需要學習、需要模仿的。

孩子身邊的成人就是他最好的模仿對象。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極度謙讓孩子的成人和極度自私的成人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沒有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分享範例。

Parents建議:

即便是再好吃的東西,每個人作為家庭成員都有分享的權利。

試著和孩子一起享用美食,也許你會發現他得到的樂趣比獨自一人統統吃完更多。

其實,共同進食帶來的家庭歸屬感也是一種很美妙的感覺。

15314482941744.jpg

 

因為他們不懂感同身受

強強在幼兒園經常被老師和其他媽媽「投訴」,因為他只要看上了別人手裡的玩具,二話不說立馬上去搶,即使小朋友在一旁哭哭啼啼,他也置若罔聞。

為什麼會這樣?

對於3、4歲的孩子來說,把球從別的小朋友手中搶過來其實很正常,原因之一就是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能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傷害到了他人的感情。

Parents建議:

教會孩子如何正確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能想要什麼,就直接索取,有些東西,必須學會詢問請求,經過允許后才能獲得,而且讓孩子明確自己的感覺,同時也能體會他人的感受,比如你可以告訴他:「你不分給波波你的餅乾吃,他現在不高興了。」然後對他說:「記得那次波波從你手裡把小汽車搶走你有多難過嗎?」

要讓孩子明白,你希望他能用語言表達意願、心情和感受,這樣他以後會願意和你交流,當他想獲得某件東西時,就會主動地向你表達。

在和小夥伴玩的時候,你可以把他最喜歡最想獨自擁有的玩具藏起來,這樣也能減少他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爭執的機會,或是開展一些人人有份都能參與的活動,比如塗色遊戲等。

15314482949658.jpg

 

因為他們沒有時間觀念

小朋友來家串門,看中了芳芳最喜歡的木馬搖椅,媽媽說:「讓小朋友玩一會兒,就5分鐘。」芳芳仍把著木馬不讓小朋友碰。

為什麼會這樣?

這麼大的孩子完全沒有時間觀念,他不理解「5分鐘」的概念,他只知道,小朋友要玩一會兒他的玩具,絕對不行!

Parents建議:

把時間觀念具體化,比如用個計時器。告訴孩子,當計時器響的時候,就該他的朋友玩了,然後再設定時間,等計時器再響時,就又該輪到你了。

如果你不能一直在現場,為了避免爭端,就用手機計時。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抓住機會讓孩子了解到什麼是時間,時間有多長。

比如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時,告訴他2分鐘后,當定時器「叮叮」叫的時候,飯就做好了。

因為他們無法控制情緒

桃子在彤彤家和她玩過家家,一個當爸爸一個當媽媽,本來一直玩得都很高興,結果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桃子一把就將彤彤推了個屁墩兒。

小傢伙的情緒怎麼變化得這麼快?

為什麼會這樣? 

4歲大的孩子還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且在不熟悉的環境下,憤怒時不會首先選擇用語言比較,而是會通過看似「野蠻」的肢體動作,比如推、拉、扔等來表達。

Parents建議:

孩子會逐漸學會控制情緒和衝動,所以不要著急。

專家告訴我們:許多時候明知道搶人東西不對的,孩子還是會強取豪奪,這也是正常現象。

你能做到就是給孩子樹立好榜樣,不要急於求成,即使最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也會逐漸學會與人分享。

15314482958267.jpg

 

因為他們在挑選對象

奇寶和娃娃一起堆雪人,不一會兒又來了一個可愛的小妹妹。剛才還和娃娃一起高高興興地堆雪人,轉眼間奇寶像變了一個人,看見小妹妹走過來一起玩雪就用力將小妹妹推開。

奶奶將奇寶拉到一旁說「雪是大家的,大家一起玩。」奇寶卻用力掙扎說:「不行,雪只能我和娃娃玩!」

為什麼會這樣? 

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評判這個世界。他們也許會輕易地跟隨某個他們信任的成人的意見,但也會積極建立自己的好惡觀。

願意跟熟悉的小朋友分享,對陌生的小朋友心存警惕,這是很常見的行為。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進入社交敏感期的孩子,他們反而會對陌生小朋友更感興趣。

總而言之,他們的行為也許只是出於不同的夥伴喜好,而並不是對分享這件事本身的反感。

Parents建議:

不用要求每個孩子都必須是個社交高手,讓他跟喜歡分享的人一起分享才更貼近分享的本質。

但同時,對不喜歡的小朋友也不能進行身體攻擊。

當然,這是個規則界限的問題了。

15314482965172.jpg

 

Tips:等待寶寶慢慢愛上分享:

誰都希望讓自己家的寶寶喜愛分享,這當然沒什麼錯。但幫助孩子自然渡過自己的「自私期」,也許是更為重要的考驗。

顯然,這又是對成人的考驗。

其實,到底什麼才是分享的目的呢?

自己和對方的快樂。所以,所有為了分享而做出分享的行為本身意義並不大,甚至有時還會適得其反。

自己做好樂於分享的父母,不鼓勵但允許孩子有時「自私」,等待你的寶寶慢慢愛上分享吧。

畢竟,孔融7歲才讓梨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