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京南站成了「北京難站」?我終於想到了一個終極解決方法
北京南站怎麼就成了「北京難站」 ?
這是央視新媒體的一篇報道的標題,朋友圈刷了屏,很多媒體老總都轉了。主體文章,其實是北京日報的,央視配發了犀利的評論。
一些人感慨,這才是真正媒體的擔當,敢於進行批評,敢於直面現實。
更多人則是在吐糟,吐糟北京南站的各種難,各種匪夷所思的現象慣例。
作為一個北京南站的一個資深過客,體會可能更深一點。
1、吐槽最多的,是打車難。
確實,每次抵達北京,快到時心就發憷;行李不多,還可以坐地鐵,儘管也得拐九曲十八彎排隊;但行李多了,只能打車,但計程車卻似乎比北京動物園裡的大熊貓還要珍貴。
記得中國交通報曾用這句話吐槽:「在北京南站和朋友道別,他轉身去打車,我到了天津東站發消息報平安,他還在排隊……」
花半小時等到計程車,是幸福的;花一個小時等到計程車,你也別感到意外;尤其是夜裡11點后,地鐵快停了,一兩個鐘頭等不到計程車,請千萬也別絕望,北京歡迎你,只是讓你多感受一下南站的黑夜。
但是,在一字長蛇陣的排隊人群旁,總是各種兜售「要打車嗎」的人們。作為北京人我們知道,這都是黑車,你坐了就是挨宰;但總有一些人很順利地找到了生意,很多是可憐的外地人。可以想見,一頓挨宰下來,他們對偉大首都的感情曲線變化。
再講一些對比細節:
幾個經常去的高鐵站,打車都是在地下,但北京的打車地方,總是最昏暗的,估計北京的電費太貴了一下;上海虹橋明亮了許多,也有很長排車隊伍,但管理得當,一般半小時左右都會上了車;南京南站計程車最集中,一般十來分鐘就會上車。
2、北京南站,不是一般的擁擠。
作為中國第一座高標準現代化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北京南站啟用時,確實感覺挺大氣的;哪知道,越用越擁擠,越用吐槽越多。
反正,你如果去過北京南站都知道,大廳中央是等客的椅子,烏泱泱的人群,只要乘客一起身排隊上車,整個大廳都會被阻斷,人們穿行都很費勁。如果從地鐵來北京南站,以前還得排長隊兩道安檢,才能進入大廳。總算,現在減少了一道,那不知道以前為什麼要兩道?
這是因為北京南站人多?
確實。越來越多人搭高鐵,不然京滬高鐵也不會盈利。
但按照中國交通報的說法:
北京南站的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上海虹橋火車站的建築面積約24萬平方米。而從2017年暑運期間的情況看,上海虹橋火車站日均客流量約為20萬人次,北京南站日均客流量不到15萬人次。即便在平時,上海方面的日均客流量也絕不遜色。
結論就是:上海虹橋火車站以相對較小的硬體體量承載了更多的客流,在此情況下,還展現出了更高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兩廂比較,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高下立判。
北京南站
上海虹橋站
講一些對比的細節:
北京南站人多擁擠,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太多的商業設置,擠佔了大廳太多的空間。要賺錢可以理解,但商業設置多到這種地步,真是讓人搖頭。這到底是商場,還是高鐵站呢?
在南京南站等很多高鐵站,大量商業設置都單獨設置在二樓,這既給乘客大廳留出了更多的空間,也讓乘客購物吃飯有了更舒適的感受。這一點,南站設計先天不足,當年的設計師幹什麼吃的?
更讓人焦慮的,則是北京南站的出站,手扶電梯無一例外都比樓梯短一截,出口是凹字形。可以想象,只要乘電梯者在出口上略有耽擱,那將可能是一場踩踏災難。所以,每一個電梯口,都專門配備了一個鐵路員工,以備萬一緊急干預。
這種逆天的設計,當年的設計師都是幹什麼吃的?
3、才是媒體反映的車站外亂象。
比如,媒體反映的,大量黑車趴活不僅佔用了整個丁字路口,還佔去了北京南站北面的幸福路兩條車道中的一道,使得南站幸福大街長期處於「腸梗阻」的狀態。
而且,計程車變成了黑車,25公里要價300元。為了躲避電子監控,這些黑車和計程車的前車牌大多用光碟、報紙、畫報等遮擋住;大多數車輛都掀開後備箱,後車牌也看不到。
北京南站出來的人們,往往都是懷著對偉大首都的美好感情;但這種「殺威棒」,既打在這些人身上,更打的是北京的臉。
也難怪央視評論感嘆:一個現代化大都市,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地標性建築有多高,也並非高樓大廈有多少,而是城市在與人們接觸當中不經意間透出的氣質、每個環節中展現的效率和每個角落呈現的人性化細節。
細節,細節,細節,細節決定成敗,魔鬼就藏在細節里。
再講一個小細節。上一次(也就是月初)在北京南站坐高鐵,居然發現檢站口顯示牌上,不再顯示各自的車廂號安排,於是大家只能混排,進站台後,才1號車廂的拐彎去找一號車廂,16號車廂的發現選了最遠的檢站口……
一個舉手之勞的顯示,居然都沒有,真是匪夷所思,不知道現在改了沒有。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
1、理性地說,在北京三大車站中,北京南站已經是最舒適的了。這一點,還是要必須充分肯定。有位老師就說,說北京南站才是「北京難站」,這不對,北京難站有三個……
2、但很多人吐槽北京南站,那是因為這是高鐵專門車站,但這樣原地踏步的軟硬體水平,已經跟不上人們對高鐵日益提增長的的希望和要求,這是國家名片啊!
3、也必須公允,有些問題,是車站的問題;有些問題,是地方政府的問題,但都是整體管理水平的一個縮影。當然,用央視的評論的話說,只要想解決,辦法總比困難多。但關鍵要有真作為!
4、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中國交通報就曾詰問: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火車站都是直屬特級站,為什麼在服務方面的差距這麼大?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還沒有改進,乾脆,請上海虹橋站接管了北京南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