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上有兩個「血壓開關」,每天按按就能幫著降壓

正值盛夏,暑熱和雨季交織,很多人的血壓也會變得悄悄變得「不淡定」。

 

 

血壓能非常準確地反映一個人的心血管健康狀況,當體循環動脈壓增高或降低,就會引起高血壓和低血壓。

 

面對忽高忽低的血壓,到底該怎麼應對?《生命時報》邀請中醫專家,教你用2個穴位「穩住」血壓。

 

中醫眼裡的「高血壓」

 

在中醫里,高血壓是這樣界定的:高血壓歸屬「頭痛」「眩暈」範疇。

 

發病原因:

 

長期精神緊張,或吃太多辛辣肥厚食物,致肝陽亢盛或肝腎陰虛,令氣血運行異常。

 

 

一般而言,治療高血壓,越早用藥獲益越大,治療期間也不可貿然停葯,應在血壓控制達標並長期穩定後(半年到一年),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少藥物,並控制生活方式,長期規律監測血壓。

 

兩個穴位「穩住」血壓

 

除了服藥和調整生活方式,中醫認為,三陰交和懸鐘兩個穴位,有穩定血壓的作用。

 

穴位位置

 

三陰交:

 

在內踝向上量3寸(四橫指)處,經常按揉該穴有健脾化濕、通經活絡、調和氣血等作用。

 

 

懸鐘:

 

位於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小腿外側,揉按該穴有祛風活絡、舒筋止痛、強壯腰膝等作用。

 

 

揉按方法

 

兩個穴位位置相對,功能相互協調,通過適度刺激,可促使氣血流通,經脈得以濡養,從而調節血壓。

 

中醫多用這兩個穴位治療高血壓,但因二者均有補虛強壯作用,因此對低血壓也有調節作用。

 

挺直脊背端坐在椅子上,屈膝、用手指分別對稱按壓三陰交穴和懸鐘穴。

 

 

順時針與逆時針緩慢旋轉按摩,也可輕輕按壓,每次5~10分鐘,每天1~2次,以微微發熱、酸脹為宜。

 

如果感覺手指按揉較累,可用經絡錘輕輕敲打。

 

需要提醒的是,穴位按壓刺激只能起到輔助保健作用,血壓不穩者需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