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中藥歌訣,值得收藏!
1
中藥的藥性之最
清熱解毒之最———銀花
芳香化濕之最———藿香
重鎮安神之最———硃砂
利水滲濕之最———茯苓
芳香開竅之最———麝香
清熱之最———石膏
瀉火之最———黃連
降氣之最———沉香
生津之最———石斛
溫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辛涼之最———薄荷
止痛之最———元胡
止血之最———三七
補陽之最———鹿茸
補陰之最———女貞子
攻下之最———大黃
涼血之最———犀角
理氣之最———枳實
舒肝之最———鬱金
活血之最———丹參
補氣之最———人蔘
補血之最———當歸
補脾之最———山藥
消食之最———神曲
清痰之最———貝母
退黃之最———茵陳
祛風之最———獨活
安神之最———棗仁
溫里之最———附子
2
百味中藥功效相似與差異的介紹
一、山楂、神曲、麥芽
共性為消食化積;差異為山楂主消肉食、並有行氣散瘀的作用,神曲主助金石葯的消化、並略兼帶解表之功,麥芽主消米面一切諸果食積、並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
二、澤瀉、澤蘭、澤漆
共性為利水;差異為澤瀉主泄相火,澤蘭主活血化瘀、通經消腫,澤漆主化痰止咳、散結。
三、茯苓、赤茯苓、茯神
共性為利水滲濕、健脾安神;差異為茯苓主偏於健脾安神,赤茯苓主健脾安神力弱、但能瀉熱行水、治膀胱濕熱、濕熱白帶尤佳,茯神主專供安神、其他作用弱。
四、鹿角、鹿角膠、房角霜
共性為溫補腎陽;差異為鹿角主可作為鹿茸的替代品、並有活血散瘀消腫功能,鹿角膠主益精血、並有止血作用,房角霜主收斂止血、還可治瘡瘍久不癒合的功能。
五、生首烏、制首烏、首烏藤
共性為補血;差異為生首烏主潤腸通便、解毒、截瘧、補血弱,制首烏主補益精血、固照用烏髮,首烏藤主養心安神、且具祛風通絡的作用。
六、大青葉、板藍根、青黛
共性為清熱解毒、涼血功能;差異為大青葉主消斑,板藍根主利咽,青黛主消斑、清肝瀉火。
七、附子、肉桂、乾薑
共性為散寒止痛、治脾胃虛寒的胃脘痛、食少便溏;差異為附子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下溫腎陽、中溫脾陽,肉桂主補火助陽、並有溫經通脈的作用,乾薑主回陽、且溫肺化痰。
八、乳香、沒藥
共性為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差異為乳香主兼行氣,沒藥主偏於散瘀。
九、龍骨、牡蠣
共性為平肝潛陽、固澀收斂;差異為龍骨主鎮驚,牡蠣主軟堅散結。
十、黃芩、黃連、黃柏
共性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差異為黃芩主清上焦熱為主、亦清肝火併兼有止血安胎,黃連主清中焦相火為主、亦清心火及肝火、並善治濕熱痢疾,黃柏主清下相火為主、退虛熱、止帶、治濕疹、濕瘡。
十一、龜板、鱉甲
共性為滋陰潛陽、退虛熱;差異為龜板主固經止血、益腎健骨、養心補心,鱉甲主軟堅散結。
十二、川貝、浙貝
共性為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差異為川貝主清肺止咳、虛勞久咳、化痰散結,浙貝主開郁散結、還用於外感風熱、痰熱咳喘、痰火熱毒壅結。
十三、三棱、文術
共性為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三棱主偏入血分、破血之功強於文術,文術主偏入氣分、破氣之功優於三棱。
十四、麥芽、谷芽
共性為消食化積;差異為麥芽主回乳消脹、還有疏肝的作用、用於肝胃不和納呆最佳,谷芽消食作用功似麥芽而力稍遜、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尤為適宜。
十五、草豆蔻、白豆蔻
共性為溫中、行氣、止嘔;草豆蔻主化濕、常配藿香之類,白豆蔻主燥濕、常配白朮之類。
十六、紅花、藏紅花
共性為活血通經;差異為紅花主祛瘀止痛,藏紅花主涼血止痛、可治溫病熱入營血引起的斑疹暗紫。
十七、大薊、小薊
共性為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腫;差異為大薊還具有降壓利膽退黃的作用,小薊功似大薊而力弱、且有利尿的作用、善治血淋尿血。
十八、天冬、麥冬
共性為養陰潤肺、清火生津;差異為天冬主清心火、益胃除煩,麥冬主清相火、還治腸燥便秘。
十九、黃連、胡黃連
共性為清濕熱;黃連主瀉火解毒、即清實熱,胡黃連主清虛熱、除疳熱。
二十、柴胡、銀柴胡
共性為退熱;差異為柴胡主外感發熱、且有疏肝解郁、昇陽舉陷、清膽截瘧之功,銀柴胡主退虛熱或疳積發熱。
二十一、槐花、槐角
共性為涼血、清肝明目;差異為槐花主止血力強、清熱力弱,槐角主止血力弱、清熱力強、且能潤腸。
二十二、漢防己、木防己
共性為祛風濕、痹痛、利水、治風濕、腳氣、水腫、腹水;差異為漢防己主利水消腫作用強,木防己主祛風濕、止痹痛。
二十三、神曲、健曲
共性為消食化積;差異為神曲主助金石葯的消化,健曲主理氣、化濕、解表、用於食積不化、暑濕吐瀉、或兼有風寒表證者用之最宜。
二十四、生地、熟地
共性為補陰;差異為生地主生津潤燥、清熱涼血,熟地主補血、益精填髓。
二十五、桑螵蛸、海螵蛸
共性為固精;差異為桑螵蛸主益氣養肝縮尿、以補腎為主,海螵蛸主止血止帶、制酸、治濕瘡、以收斂為主。
二十六、枳實、枳殼
共性為破氣、消積、化痰、除痞;差異為枳實主破氣作用強,枳殼與枳實作用相似、但作用較緩。
二十七、羌活、獨活
共性為解表、祛風濕、止痛、治頭痛、風濕;差異為羌活主治上半身不遂、風濕痹痛、並治後頭痛佳,獨活主解表之力不及羌活、風濕病痛以下半身為主,並治少陰頭痛。
二十八、半枝蓮、半邊蓮
共性為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均治大腹水腫;差異為半枝蓮主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半邊蓮主還兼有散瘀止血的作用。
二十九、木香、青木香
共性為行氣、止痛;差異為木香主調中、治脾胃氣滯、大腸氣滯和肝膽氣滯,青木香主解毒消腫、清熱祛濕、治肝胃氣滯、癰瘡療毒、皮膚濕瘡。
三十、藿香、佩蘭
共性為化濕解暑;差異為藿香主發散表邪、止嘔力強、偏主外感暑濕,噁心嘔吐,佩蘭主化濕醒脾作用強、濕熱內阻。
三十一、車前子、車前草
共性為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清肺化痰;差異為車前子主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清肺化痰,車前草主要兼有清熱解毒、止血作用。
三十二、山豆根、北豆根
共性為清熱解毒;差異為山豆根主利咽消腫作用,北豆根主具有祛風止痹、療痹痛之力。
三十三、青皮、陳皮
共性為理氣;差異為青皮主破氣、尚有疏肝、消積、化滯作用,陳皮主行氣、尚有健脾、燥濕化痰作用。
三十四、赤石脂、禹餘糧
共性為澀腸止瀉、收斂止血;差異為赤石脂主斂瘡生肌作用,禹餘糧主止帶功能。
三十五、罌粟花、訶子
共性為澀腸止瀉、斂肺止咳;罌粟花主止痛,訶子主利咽開音。
三十六、菊花、野菊花
共性為清熱解毒;差異為菊花主發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野菊花主清熱解毒。
三十七、地膚子、蛇床子
共性為止癢、除濕作用;差異為地膚子主利濕、尚有清掃作用,蛇床子主燥濕、尚有祛風殺蟲、溫腎壯陽作用。
三十八、五味子、五倍子
共性為斂肺、斂汗、澀腸止瀉、固精;差異為五味子性溫、滋腎生津、寧心安神,五倍子性寒、清火斂瘡、止血。
三十九、潼蒺藜、蒺藜
共性為明目;差異為潼蒺藜主補腎固精、養肝,蒺藜主祛風止癢、平肝疏肝。
四十、黑附子、白附子
共性為止痛;差異為黑附子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白附子主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止痛。
四十一、石決明、草決明
共性為清肝明目;差異為石決明主平肝潛陽,草決明主潤腸通便。
四十二、棗仁、柏子仁
共性為養心安神;差異為棗仁主益肝斂汗,柏子仁主潤腸通便。
四十三、杜仲、續斷
共性為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治腰膝酸痛、痿軟無力、胎動不安、胎漏下血;差異為杜仲主補腎力強、可治陽痿、尿頻、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目眩、胎漏下血,續斷主兼行血脈療痹痛、續筋骨、療金瘡、不但治胎漏下血、還可用於其他的出血。
四十四、蒼朮、白朮
共性為燥濕、健脾、治濕阻中焦、運化失司出現的脘腹脹滿、噁心嘔吐、食少便溏、倦怠無力;差異為蒼朮主發汗、祛風濕、可治關節炎、風濕引起的肢體酸痛和夜盲證,白朮主要兼補氣、利水固表止汗、安胎、偏治痰飲、水腫、表虛、自汗、胎動不安。
四十五、南沙參、北沙參
共性為養陰清肺;差異為南沙參益氣祛痰,北沙參為益胃生津;總之北沙參治氣陰雙虛、祛痰,北沙參治肺胃陰虛為主。
四十六、淮牛膝、川牛膝
共性為補肝腎、強筋骨、引火下行、活血通絡、利水通淋;差異為淮牛膝偏於補肝腎、強筋骨,川牛膝偏於活血化瘀。
3
中藥藥性歌
1、人蔘味甘,大補元氣,止咳生津,調容養衛。
2、黃芪性溫,收汗固表,托瘡生肌,氣虛莫少。
3、白朮甘溫,健脾強胃,止瀉除濕,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滲濕利竅,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溫,調和諸葯,炙則溫中,生則瀉火。
6、當歸甘溫,生血補心,扶虛益損,逐瘀生新。
7、白芍酸寒,能收能補,瀉痢腹痛,虛寒勿與。
8、赤芍酸寒,能瀉能補,破血通經,產後勿犯。
9、生地微寒,能消濕熱,骨蒸煩勞,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溫,滋腎補血,益髓添精,烏須黑髮。
11、麥門甘寒,解渴祛煩,補心清肺,虛熱自安。
12、天門甘寒,能治肺癰,消痰止嗽,喘氣有功。
13、黃連味苦,瀉心除痞,清熱明眸,厚腸止瀉。
14、黃芩苦寒,枯瀉肺火,子清大腸,濕熱皆可。
15、黃柏苦寒,降火滋陰,骨蒸濕熱,下血堪任。
16、梔子性寒,解郁除煩,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連翹苦寒,能消癰毒,氣聚血凝,溫熱甚逐。
18、石膏大寒,能瀉胃火,發渴頭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煩,濕熱皆可。
20、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癰肺痿,開郁除煩。
21、大黃苦寒,實熱積聚,蠲痰潤燥,疏通便閉。
22、柴胡味苦,能瀉肝火,寒熱往來,瘧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寧嗽化痰,寒熱頭痛,痞悶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5、桔梗味苦,療咽腫痛,載葯上升,開胸利壅。
26、紫蘇葉苦,風寒發表,梗下諸氣,消除脹滿。
27、麻黃味辛,解表出汗,身痛頭疼,舒筋活血。
28、葛根味甘,祛風發散,溫瘧往來,止渴解酒。
29、薄荷味辛,最清頭目,祛風化痰,骨蒸宜服。
30、羌活微溫,祛風除濕,身痛頭疼,舒筋活血。
31、獨活辛苦,頸項難舒,兩足濕痹,諸風能除。
32、知母味苦,熱渴能除,骨蒸有汗,痰咳皆舒。
33、白芷辛溫,陽陰頭痛,風熱瘙癢,排膿通用。
34、藁本氣溫,除頭顓頂,寒濕可祛,風邪可屏。
35、香附辛苦,快氣開郁,止痛調經,更消宿食。
36、烏葯辛溫,心腹脹痛,小便滑數,順氣通用。
37、枳實味苦,消食除痞,破積化痰,沖牆倒壁。
38、枳殼微溫,快氣寬腸,胸中氣結,脹滿堪嘗。
39、白蔻辛溫,能祛瘴翳,益氣調元,止嘔和胃。
40、青皮苦溫,能攻氣滯,削堅平肝,安胃下食。
41、橘皮苦溫,順氣寬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
42、蒼朮苦溫,健脾燥濕,發汗寬中,更祛瘴疫。
43、厚朴苦溫,消脹泄滿,痰氣瀉痢,其功不緩。
44、南星性熱,能治風痰,破傷強直,風搐自安。
45、半夏味辛,健脾燥濕,痰厥頭疼,嗽嘔堪入。
46、藿香辛溫,能止嘔吐,發散風寒,霍亂為主。
47、檳榔辛溫,破氣殺蟲,祛痰逐水,專除后重。
48、腹皮微溫,能下膈氣,安胃健脾,浮腫消去。
49、香薷味辛,傷暑便澀,霍亂水腫,除煩解熱。
50、扁豆微溫,轉筋吐瀉,下氣和中,酒毒能化。
51、豬苓味淡,利水通淋,消腫止渴,陰汗自遏。
52、木通性寒,小腸熱閉,利竅通經,最能導滯。
53、車前子寒,溺澀眼赤,小便能通,大便能實。
54、地骨皮寒,解肌退熱,有汗骨蒸,強陰涼血。
55、木瓜味酸,溫腫腳氣,霍亂轉筋,足濕皆用。
56、威靈苦溫,腰膝冷痛,消痰痃癖,風濕皆用。
57、牡丹苦寒,破血通經,血分有熱,無汗骨蒸。
58、玄參甘苦,消腫排膿,補肝益肺,退熱除風。
59、丹參味苦,癰腫瘡疥,生新去惡,祛除帶崩。
60、苦參味苦,癰腫瘡疥,下血腸風,眉脫赤癩。
61、龍膽苦寒,療眼赤疼,下焦濕腫,肝經熱煩。
62、五加皮溫,祛痛風痹,健步堅筋,益精止瀝。
63、防己氣寒,風濕腳痛,熱積膀胱,消癰散腫。
64、地榆沉寒,血熱堪用,血痢帶崩,金瘡止痛。
65、茯神補心,善鎮驚悸,恍惚健忘,兼除怒恚。
66、遠志氣溫,能驅驚悸,安神鎮心,令人多記。
67、酸棗味酸,斂汗驅煩,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68、菖蒲性溫,開心利竅,去痹除風,出聲至妙。
69、柏子味甘,補心益氣,斂汗潤腸,更療驚悸。
70、益智辛溫,安神益氣,遺溺遺精,嘔逆皆治。
71、甘松味香,善除惡氣,開郁醒脾,心腹痛已。
72、小茴性溫,能除疝氣,腹痛腰疼,調中暖胃。
73、大茴味辛,疝氣腳氣,腫痛膀胱,止嘔開胃。
74、乾薑味辛,表解風寒,炮苦逐冷,虛熱尤堪。
75、附子辛熱,性走不守,四肢厥冷,回陽功有。
76、川烏大熱,搜風入骨,濕痹寒疼,破積之物。
77、木香微溫,能滯和胃,諸風能調,行肚瀉肺。
78、沉香降氣,暖胃追邪,通天徹地,衛氣為佳。
79、丁香辛熱,能除寒嘔,心腹疼痛,溫胃可曉。
80、砂仁性溫,養胃進食,止育安胎,通經破滯。
81、畢澄茄辛,除脹化食,消痰止咳,逐寒暖胃。
82、肉桂辛熱,善通血脈,腹痛虛寒,溫補可得。
83、桂枝小梗,橫行手臂,止汗舒筋,治折足痹。
84、吳萸辛熱,能調疝氣,心腹寒疼,酸水能治。
85、延胡乞溫,心腹卒痛,通經絡血,跌扑血崩。
86、薏苡味甘,專除濕痹,筋節拘纏,肺癰肺痿。
87、肉蔻辛溫,脾胃虛冷,瀉痢不休,功可立等。
88、草果味辛,消食除脹,截瘧逐痰,解瘟辟瘴。
89、常山苦寒,截瘧除痰,解傷寒熱,水脹能寬。
90、良姜性熱,下氣溫中,轉筋霍亂,酒食能攻。
91、山楂味甘,磨消肉食,療疝催瘡,消膨健胃。
92、神曲味甘,開胃進食,破積逐痰,調中下氣。
93、麥芽甘溫,能消宿食,心腹膨脹,行血散滯。
94、蘇子辛溫,驅痰降氣,止咳定喘,更潤心肺。
95、白芥子辛,專化脅痰,面浮腫脹,利水能安。
96、甘逐苦寒,破症消痰,面浮腫脹,利水能安。
97、大戟苦寒,消水利便,腹脹症堅,其功瞑眩。
98、芫花寒苦,能消脹蠱,利水瀉濕,止咳痰吐。
99、商陸苦寒,赤白各異,赤者消風,白利水氣。
100、海藻咸寒,消癭散癧,除脹破癥,利水通閉。
101、牽牛苦寒,利水消腫,蠱脹痃癖,散滯除壅。
102、葶藶辛苦,利水消腫,痰咳症瘕,治喘肺癰。
103、瞿麥苦寒,專治淋病,且能墮胎,通經立應。
104、三棱味苦,利血消癖,氣滯作痛,虛者當忌。
105、五靈味甘,血滯腹痛,止血用炒,行血用生。
106、莪術溫苦,關善破痃,止痛消瘀,通經最宜。
107、乾漆辛溫,通經破瘕,追積殺蟲,效如奔馬。
108、蒲黃味甘,逐瘀止崩,止箅須炒,破血用生。
109、蘇木甘咸,能行積血,產後血經,兼醫撲跌。
110、桃仁甘平,能潤大腸,通經破瘀,血瘕堪嘗。
111、薑黃味辛,消癰破血,心腹結痛,下氣最捷。
112、鬱金味苦,破血行氣,血淋溺血,鬱結能舒。
113、金銀花甘,療癰無對,未成則散,已成則潰。
114、漏蘆性寒,祛惡瘡毒,補血排膿,生肌長肉。
115、白藜味苦,療瘡瘙癢,白癜頭瘡,翳除目朗。
116、白及味苦,功專收斂,腫毒瘡瘍,外科最善。
117、蛇床辛苦,下氣溫中,惡瘡疥癩,逐瘀祛風。
118、天麻味甘,能驅頭眩,小兒驚癇,拘攣癱瘓。
119、白附辛溫,治面百病,血痹風瘡,中風痰症。
120、全蠍味辛,祛風痰毒,口眼歪斜,風癇發搐。
121、蟬蛻甘寒,消風定驚,殺疳除熱,退翳清睛。
122、僵蠶味咸,諸風驚癇,濕痰喉痹,瘡毒瘢痕。
123、蜈蚣味辛,蛇虺惡毒,鎮驚止痙,墮胎逐瘀。
124、木鱉甘寒,能追瘡毒,乳癰腰疼,消腫最速。
125、蜂房味咸,驚癇瘈瘲,牙疼腫毒,瘰癧乳癰。
126、花蛇濕毒,癱瘓歪斜,大風疥癩,諸毒稱隹。
127、蛇蛻辟惡,能除翳膜,腸痔蠱毒,驚癇搐搦。
128、槐花味苦,痔漏腸風,大腸熱痢,更殺蛔蟲。
129、鼠粘子辛,能除瘡毒,癮疹風熱,咽疼可逐。
130、茵陳味苦,退疸除黃,瀉濕利水,清熱為涼。
131、紅花辛苦,最消瘀熱,多則通經,少則養血。
132、蔓荊子苦,頭疼能治,拘纏濕痹,淚眼堪除。
133、兜鈴苦寒,能薰痔漏,定喘消痰,肺熱久嗽。
134、百合味甘,安心定膽,止嗽消浮,癰疽可啖。
135、秦艽微寒,除濕榮筋,肢節風痛,下血骨蒸。
136、紫菀苦辛,痰喘咳逆,肺癰吐膿,寒熱並濟。
137、款花甘溫,理肺消痰,肺癰喘咳,補勞除煩。
138、金沸草溫,消痰止嗽,明目祛風,逐水尤妙。
139、桑皮甘辛,止嗽定喘,瀉肺火邪,其功不淺。
140、杏仁溫苦,風寒喘嗽,大腸氣閉,便難切要。
141、烏梅酸溫,收斂肺氣,止渴生津,能安瀉痢,
142、天花粉寒,止渴祛煩,排膿消毒,善除熱痢。
143、瓜蔞仁寒,寧嗽化痰,傷寒結胸,解渴止煩。
144、密蒙花甘,主能明目,虛翳青盲,服之效速。
145、菊花味甘,除熱祛風,頭暈目赤,收淚殊功。
146、木賊味甘,疏肝退翳,能止月經,更消積聚。
147、決明子甘,能祛肝熱,目疼收淚,仍止鼻血。
148、犀角酸寒,化毒辟邪,解熱止血,消腫毒蛇。
149、羚羊角寒,明目清肝,卻驚解毒,神志能安。
150、龜甲咸平,勞嗽骨蒸,散瘀消腫,去痞除崩。
151、海蛤味咸,清熱化痰,胸痛水腫,堅軟結散。
152、桑上寄生,風濕腰痛,安胎止崩,瘡瘍亦用。
153、火麻味甘,下乳催生,潤腸通結,小水能行。
154、山豆根苦,療咽腫痛,敷蛇蟲傷,可救急用。
155、益母辛苦,女科為主,產後胎前,生新去瘀。
156、紫草苦寒,能通九竅,利水消膨,痘疹最要。
157、紫薇味酸,調經止痛,崩中帶下,症瘕能用。
158、地膚子寒,去膀胱熱,皮膚瘙癢,除熱甚捷。
159、棟根性寒,能追諸蟲,疼痛立止,積熱立通。
160、樗根味苦,瀉痢帶崩,腸風痔漏,燥濕澀精。
161、澤蘭甘苦,癰腫能消,打撲傷損,肢體虛浮。
162、牙皂味辛,通關利竅,敷腫痛消,吐風痰妙。
163、蕪荑味辛,驅邪殺蟲,痔癭癬疥,化食除風。
164、雷丸味甘,善殺諸蟲,癲癇蠱毒,治兒有功。
165、胡麻仁甘,療腫惡瘡,熱補虛損,筋壯力強。
166、蒼耳子苦,疥癬細瘡,驅風濕痹,瘙癢堪嘗。
167、蕤仁味甘,風腫爛弦,熱脹胬肉,眼淚立痊。
168、青葙子苦,肝臟熱毒,暴發赤障,青肓可服。
169、谷精草辛,牙齒風痛,口瘡咽痹,眼翳通用。
170、白薇大寒,療風治瘧,人事不知,熱邪堪卻。
171、白蘞微寒,兒瘧驚癇,女陰腫痛,癰療可啖。
172、青蒿氣寒,治瘧效好,虛熱盜汗,除骨蒸勞。
173、茅根味甘,通關逐瘀,止吐衄血,客熱可去。
174、大小薊苦,消腫破血,吐衄咯唾,崩漏可啜。
175、枇杷葉苦,偏理肺臟,吐噦不已,解酒清上。
176、木律大寒,口齒良藥,瘰癧能治,心煩可卻。
177、射干味苦,逐瘀通經,喉痹口臭,癰毒堪憑。
178、鬼箭羽苦,通經活絡,驅邪止痛,殺蟲祛結。
179、夏枯草苦,瘰癧癭瘤,破症散結,濕痹能瘳。
180、卷柏味辛,症瘕血閉,風眩痿辟,脫肛下血。
181、馬鞭味苦,破血通經,症瘕痞塊,服之最靈。
182、鶴虱味苦,殺蟲追毒,心腹卒痛,蛇蟲堪逐。
183、白頭翁寒,清熱涼血,癭癧瘡疝,止痛百節。
184、旱蓮草甘,生須黑髮,赤痢可止,血流可截。
185、慈姑辛苦,療腫癰疽,惡瘡癮疹,蛇虺並施。
186、榆皮味甘,通水除淋,能利關節,敷腫痛定。
187、鉤藤微寒,療兒驚癉,手足瘛疾,抽搐口眼。
188、豨薟味甘,追風除濕,聰耳明目,烏須黑髮。
189、葵花味甘,帶痢兩功,赤治赤者,白治白同。
190、辛夷味辛,鼻塞流涕,香臭不聞,通竅之劑。
191、續隨子辛,惡瘡蠱毒,通經消積,不可過服。
192、海桐皮苦,霍亂久痢,疳慝疥癬,牙疼變治。
193、石南藤辛,腎衰腳弱,風淫疥癬,堪為妙藥。
194、大青氣寒,傷寒熱毒,黃汗黃疸,時疫宜服。
195、側柏葉苦,吐衄崩痢,能生鬚眉,除濕之劑。
196、槐實味苦,陰瘡癢濕,五痔腫疼,瀉熱涼血。
197、瓦楞子咸,婦人血塊,男子痰癖,症瘕可瘥。
198、棱櫚子苦,禁泄澀痢,帶下崩中,腸風堪治。
199、冬葵子寒,滑胎易產,癃利小便,善通乳難。
200、淫羊藿辛,陰起陽興,堅筋益骨,志強力增。
201、松脂味甘,滋陰補陰,驅風安臟,膏可貼瘡。
202、覆盆子甘,腎損精竭,黑須明眸,補虛續絕。
203、合歡味甘,得人心智,安臟明目,快樂無慮。
204、金櫻酸澀,夢遺精滑,禁止遺尿,寸白蟲殺。
205、楮實味甘,壯筋明目,益氣補虛,陽痿當服。
206、郁李仁酸,破血潤燥,退腫利便,關格通導。
207、沒食子苦,破血生精,染須最妙,禁痢極靈。
208、空青氣寒,治眼通靈,青盲赤腫,支暗回明。
209、密陀僧咸,止痢醫痔,能除白瘢,諸瘡可治。
210、伏龍肝溫,治疫安胎,嘔吐咳逆,下血心煩。
211、石灰味辛,性烈胡毒,辟蟲立死,能去息肉。
212、穿山甲毒,痔癖惡瘡,吹奶腫痛,通經排膿。
213、蚯蚓氣寒,傷寒瘟病,大熱狂言,投之立應。
214、蜘蛛氣寒,狐疝偏痛,蛇虺咬塗,疔腫敷用。
215、蟾蜍氣涼,殺疳蝕癖,瘟疫能治,瘡毒可祛。
216、刺蝟皮苦,主醫五痔,陰腫疝痛,能開胃氣。
217、蛤蚧味咸,肺痿咯血,傳屍勞疰,納氣定喘。
218、螻蛄味咸,治十水腫,上下左右,效不旋蹤。
219、蝸牛味咸,口眼過僻,尺癇拘急,脫肛咸治。
220、桑螵蛸咸,淋濁精泄,除疝腰疼,虛損莫缺。
221、田螺性冷,利大小便,消腫除熱,醒酒立見。
222、象牙氣平,雜物刺喉,能通小便,諸瘡可痊。
223、水蛭味咸,除積瘀堅,通經破血,折傷可痊。
224、貝子味咸,解肌散結,得水消腫,止翳清潔。
225、蛤蜊肉冷,能止消渴,酒毒堪除,開胃頓豁。
226、海粉味咸,大治頑痰,婦人白帶,咸能軟堅。
227、石蟹味咸,點目腫翳,解蠱脹毒,催生落地。
228、海螵蛸咸,漏下赤白,症瘕疝闞,陰腫可得。
229、無名異甘,金瘡折損,去瘀止痛,生肌有準。
230、青礞石寒,硝煅金色,墮痰消食,奇錄莫測。
231、磁石味咸,鐵毒能殺,鎮驚安神,陽潛氣納。
4
中藥藥效歌
一、解表葯
解表辛散肌表邪,性溫散寒涼散熱。
發散風寒桂麻黃,香薷白芷蘇荊防。
蒼耳辛荑藁本羌,細辛胡荽檉蔥姜。
發散風熱蟬薄荷,牛蒡桑菊蔓荊葛。
柴胡升麻淡豆豉,浮萍木賊風熱瘥。
麻黃髮汗治傷寒,風水痹痛與咳喘。
桂枝溫衛善解肌,溫經通脈化水氣。
紫蘇散寒兼理氣,風寒氣滯兩相宜。
荊芥辛散肌表邪,感冒痒疹及出血。
防風辛散表裡風,勝濕療痹止風痙。
羌活祛風寒濕奇,外感頭疼上肢痹。
白芷通竅止額痛,燥濕止帶消癰膿。
細辛散寒通鼻竅,諸般寒痛肺飲消。
薄荷清利頭目咽,散熱透疹又疏肝。
牛蒡透疹散風熱,解毒利咽療痄腮。
桑葉清肺兼平肝,風熱燥咳目昏眩。
菊花疏散外感熱,明目平肝熱毒解。
柴胡解熱又疏肝,升舉陽氣治下陷。
葛根解肌治項強,透疹生津升清陽。
二、清熱葯
性寒清解虛實熱,濕熱瘡毒及氣血。
清熱瀉火治氣熱,膏知寒石枯草決。
鴨跖蘆根密蒙葙,梔子花粉二竹葉。
清熱燥濕連柏芩,膽草苦參秦白椿。
清熱解毒銀花翹,野菊公英魚腥草。
青葉板藍黛貫眾,蕎麥紅藤敗醬草。
射干豆根穿心蓮,白頭齒莧地錦草。
蚤拳慈姑土茯苓,熊膽漏蘆白蘞勃。
綠豆鴉蛋四季青,半邊地丁蛇舌草。
清熱涼血生地玄,赤芍牛角紫牡丹。
清虛熱葯地骨皮,銀柴胡連青蒿薇。
石膏解肌清肺胃,除煩止渴高熱退。
知母清胃又潤肺,滋陰降火虛熱退。
梔子瀉火除煩躁,涼血通淋衄疸瘥。
夏枯草清肝散結,消癭瘰烏珠疼解。
黃芩清肺除濕熱,解毒涼血又安胎。
黃連燥濕清心火,胃火痢疾瘡毒瘥。
黃柏入腎主下焦,燥濕瀉火虛熱療。
膽草燥濕瀉肝膽,下焦濕熱肝火炎。
銀花解毒散風熱,癰腫毒痢衛營邪。
連翹解毒散腫結,清心透散營衛邪。
公英解毒消癰腫,乳癰腫痛功尤勝。
板藍根涼血解毒,尤善治毒壅咽喉。
魚腥草解毒排膿,尤善治痰熱肺癰。
射干解毒善祛痰,咽喉腫痛痰壅喘。
白頭翁解毒涼血,熱毒血痢效尤捷。
生地涼血養陰津,吐衄崩中熱傷陰。
玄參涼血且滋陰,解毒散結功效真。
丹皮涼血散瘀血,內外癰腫骨蒸熱。
赤芍涼血兼清肝,瘀滯腫痛經閉痊。
青蒿透散陰分熱,除蒸解暑截瘧邪。
地骨皮涼血退蒸,清肺熱止血妄行。
三、瀉下藥
瀉下苦降通大腸,積熱水飲力能攘。
攻下硝黃番蘆薈,潤腸火麻仁郁李。
逐水遂芫牽商陸,巴豆千金子大戟。
大黃蕩滌積與瘀,火毒濕熱一併驅。
芒硝軟化便燥結,咽痛口瘡及癰結。
甘遂峻瀉逐水猛,風痰癰腫亦有功。
巴豆峻下冷積水,祛痰利咽除癥癖。
四、祛風濕葯
祛風濕葯善治痹,關節疼痛拘攣醫。
祛濕散寒獨靈仙,烏頭蘄蛇烏梢蠶。
木瓜伸筋尋骨風,路路海風松節鸛。
祛濕清熱雷公藤,秦艽防己臭梧桐。
桑枝稀薟絲瓜絡,海桐絡石穿山龍。
強健筋骨五加皮,寄生年健與狗脊。
獨活風寒濕皆祛,伏風頭痛下肢痹。
靈仙咸溫通經絡,諸般痹痛骨哽效。
蘄蛇祛風善止痙,頑痹麻風破傷風。
木瓜除濕舒筋絡,濕阻吐瀉拘攣瘥。
秦艽善除風濕熱,黃疸骨蒸勢能折。
防己療痹兼利水,熱痹水腫痰飲宜。
寄生療痹益腎肝,痹痛正虛胎不安。
五加祛濕強腰膝,行遲水腫與痹痿。
五、芳香化濕葯
芳香化濕能運脾,濕阻中焦此最宜。
藿佩蒼朮厚朴砂,白草二蔻草果聚。
藿香化濕又解表,霍亂吐瀉暑濕消。
蒼朮燥濕兼健脾,濕痹泄瀉風寒宜。
厚朴降氣除濕痰,氣滯脹滿喘咳痊。
砂仁化濕行滯氣,中寒吐泄胎動宜。
六、利水滲濕葯
利水滲濕通水道,水腫淋痛黃疸消。
利水消腫茯苓薏,澤瀉葫蘆冬瓜皮。
薺菜豬苓玉米須,澤漆螻蛄香加皮。
利尿通淋車前子,木通通草瞿滑石。
燈心地膚海金韋,扁蓄萆薢與冬葵。
退黃金錢草茵陳,虎杖地耳草垂盆。
茯苓健脾利小便,痰飲水腫神不安。
澤瀉滲利清下焦,水腫痰飲眩暈瘥。
薏苡滲濕兼健脾,清熱排膿療攣急。
車前通淋止濕泄,化痰明目能清熱。
茵陳清利善退黃,濕溫濕疹及濕瘡。
金錢善除濕熱黃,結石瘡毒效亦良。
虎杖清熱又利膽,解毒活血又祛痰。
七、溫里葯
溫里散寒附薑桂,良姜小茴吳茱萸。
花椒蓽茇蓽澄茄,丁香胡椒里寒祛。
附子回陽善救逆,諸般陽虛及寒痹。
乾薑回陽溫脾肺,中寒肺飲亡陽宜。
肉桂溫腎治沉寒,通經止痛火歸元。
吳萸溫肝降胃氣,頭痛寒疝嘔泄宜。
八、理氣葯
舒暢氣機青陳皮,香附川楝綠萼梅。
烏葯薤白枳實殼,木沉檀青四香聚。
佛櫞荔枝柿刀豆,甘松香蟲腹皮玫。
橘皮燥濕善理氣,濕阻氣滯痰咳宜。
枳實破氣化痰積,療胸脘痞及脫垂。
木香善行脾胃氣,脘脹脅痛痢里急。
香附疏肝調經脈,肝氣鬱滯女科帥。
沉香行氣散陰寒,降逆止嘔腎虛喘。
九、消食葯
消化食積楂曲麥,內金矢藤谷芽萊。
山楂消化肉食積,治胸腹痛能化瘀。
麥芽消化米面積,回乳消脹解肝鬱。
萊菔消食兼理氣,食積脹滿痰喘宜。
內金消積化結石,各種食積及滑遺.
十、驅蟲葯
使君檳榔苦楝皮,雷丸鶴虱與蕪荑。
榧子鶴芽南瓜子,驅殺腸蟲功效奇。
使君子驅蟲消積,治蛔蟲疳積可取。
苦楝皮殺蟲療癬,蛔蟯鉤皆有效驗。
檳榔驅蟲善治絛,消積行氣利水好。
十一、止血藥
止血藥善治出血,不論虛實與寒熱。
因熱地榆大小薊,槐柏薴麻茅羊蹄。
化瘀止血茜三七,蒲黃降香石花蕊。
收斂止血鶴白及,紫珠棕藕蝟血餘。
溫經止血炮姜炭,灶土陳艾療虛寒。
大薊善治熱出血,散瘀解毒消癰結。
小薊涼血兼消癰,血淋尿血尤多用。
地榆收斂性寒涼,下焦出血及燙傷。
三七化瘀善止血,內外出血痛傷跌。
茜草涼血化瘀血,通經療傷止出血。
蒲黃化瘀止血好,血淋心腹痛尤妙。
白及止血靠斂澀,咳吐嘔血及皸裂。
炮姜味澀善治中,陽虛出血寒瀉痛。
艾葉溫腎暖胞宮,虛寒崩漏與胎動。
十二、活血化瘀葯
活血化瘀除瘀血,止痛消腫調經脈。
活血止痛延胡芎,鬱金乳沒薑黃靈。
活血調經牛丹參,桃紅益母澤蘭凌。
血藤月季王不留,婦女經產血瘀優。
活血療傷銅鱉蟲,蘇木血竭劉寄奴。
馬前兒茶骨碎補,續筋接骨消腫痛。
破血消癥三棱莪,山甲水蛭虻班蝥。
川芎行氣血祛風,經產瘀滯頭痹痛。
延胡行氣血止痛,療心腹瘀滯諸痛。
鬱金活血又行氣,涼血利膽清心宜。
丹參活血善調經,涼血消癰心神寧。
紅花活血調經脈,瘀血諸痛斑暗色。
桃仁通經破瘀血,潤腸消癰兼止咳。
益母經產為要葯,瘀血水腫皆良效。
牛膝通經補肝腎,瘀血火熱皆下行。
蟲破血療瘀癥,續筋接骨傷科用。
自然銅散瘀止痛,骨折筋傷有妙用。
馬前通絡止痛強,頑痹肢癱及跌傷。
莪術破血又行氣,癥瘕積聚與食積。
山甲通經善消癥,下乳消腫且排膿。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葯
化痰半夏星白附,芥子皂莢花旋覆。
白前前胡桔二貝,瓜蔞三竹黃瀝茹。
大海黃葯瓦楞礞,浮石蛤殼藻昆布。
止咳平喘杏冬花,蘇子百部矮地茶。
紫菀兜鈴桑白杷,葶藶白果洋金花。
半夏辛溫燥濕痰,散結消痞治嘔眩。
桔梗化痰靠升宣,祛痰排膿利喉咽。
川貝化痰又潤肺,燥痰熱痰及瘰癧。
浙貝化痰散鬱結,熱痰癭瘤瘰癧解。
瓜蔞清肺化熱痰,寬胸散結通大便。
杏仁苦降止咳喘,滋潤腸道通大便。
蘇子降氣又化痰,痰多咳喘及便難。
百部潤肺治諸咳,滅虱殺蟲蟯滴疥。
桑白瀉肺治熱喘,利水消腫治腫滿。
葶藶瀉肺又利水,痰壅咳喘飲停積。
十四、安神葯
重鎮安神硃砂磁,琥珀龍骨與龍齒。
養心安神柏棗仁,遠志合歡夜交藤。
硃砂解毒清鎮心,驚悸不眠神不寧。
磁石安神鎮心肝,聰耳明目定虛喘。
龍骨鎮驚安心神,固澀平肝治眩暈。
酸棗仁養心益肝,療血虛不眠多汗。
遠志開心竅祛痰,健忘癲癇及咳痰。
十五、平肝息風葯
平抑肝陽代赭石,石決珠母紫貝齒。
牡蠣蒺藜羅布麻,眩暈頭痛正可治。
息風止痙治抽痙,羚羊牛黃與鉤藤。
天麻全蠍與蜈蚣,僵蠶蠶蛹與地龍。
石決明清鎮平肝,治目疾陽亢暈眩。
牡蠣鎮肝治暈眩,收斂固澀又軟堅。
赭石沉降鎮清肝,肝火眩暈衄嘔喘。
羚角尤宜熱極痙,平肝明目熱毒清。
牛黃清熱解毒強,化痰開竅息風良。
鉤藤清熱息肝風,平肝治暈亦有功。
天麻息風諸痙宜,善治眩暈頭痛痹。
地龍息風治熱痙,平喘利尿經絡通。
全蠍蜈蚣治抽痙,散結通絡又止痛。
十六、開竅葯
開竅醒神蘇合香,麝冰菖蒲蟾酥樟。
開竅醒神靠麝香,活血通經止痛良。
菖蒲開竅化濕濁,痰濕閉竅阻中焦。
十七、補虛葯
補虛葯治氣血虛,陰陽不足皆能醫。
補氣洋人太子黨,芪術山藥蜜飴糖。
大棗甘草白扁豆,脾肺氣虛服之康。
補陽主治腎陽虛,鹿茸淫羊杜巴戟。
仙茅益智韭骨脂,海狗海馬石陽起。
蓯蓉鎖陽菟絲子,沙苑蘆巴核桃續。
蟲草蛤蚧紫河車,驅寒宮冷痿泄愈。
補血熟地歸白芍,首烏龍眼與阿膠。
補陰百合南北沙,槲椹玉竹黑芝麻。
黃精杞子麥天冬,旱蓮女貞鱉龜甲。
氣虛欲脫須人蔘,生津補氣安心神。
洋參清火補氣陰,虛火痰血傷氣津。
黨參益氣生津血,脾肺氣虛津血虛。
黃芪補氣且昇陽,固表利水亦托瘡。
白朮補氣專健脾,止汗安胎祛濕水。
山藥補氣陰固澀,咳喘滑遺及虛瀉。
甘草補氣熱毒清,止咳緩急調藥性。
鹿茸壯陽益血精,調沖托瘡強骨筋。
壯陽起痿淫羊藿,腎虛風濕痹痛療。
菟絲子補腎固精,止虛瀉安胎目明。
杜仲強腰安胎元,皆賴甘溫補腎肝。
續斷強骨益腎肝,續折止血安胎元。
補血活血全當歸,調經止痛潤腸秘。
熟地補血滋陰精,血虛潮熱精虧證。
白芍補血善柔肝,調經止痛斂虛汗。
制首烏補益精血,固腎精治發早白。
阿膠補血止血好,滋陰潤燥陰傷療。
北沙參潤肺益胃,治燥咳胃陰津虛。
麥冬養陰潤肺胃,清心除煩虛實宜。
龜板滋陰制陽亢,健骨止血養心良。
鱉甲滋陰制陽亢,軟堅散結癥積康。
十八、收澀葯
收斂固澀主滑脫,止汗浮麥麻根稻。
斂肺澀腸五味梅,五倍粟殼訶榴皮,
肉蔻石脂禹餘糧,久咳虛喘久瀉宜。
固精縮尿止帶葯,萸肉覆盆桑海蛸,
蓮子芡實金櫻子,精尿遺滑帶下瘥。
五味斂肺補腎心,虛喘久瀉遺滑精。
烏梅澀腸又斂肺,生津止痛又安蛔。
山茱萸補益腎肝,止崩漏固精斂汗。
桑螵蛸固精縮尿,補腎陽起痿有效。
蓮子益腎固精帶,養心健脾能止瀉。
十九、涌吐葯
涌吐葯逐食毒痰,常山瓜蒂與膽礬。
二十、解毒殺蟲燥濕止癢葯
白礬蛇床雄硫磺,大風土荊蒜蜂房。
雄黃解毒殺腸蟲,濕疹蛇傷癰疔腫。
硫磺止癢治疥癬,內服壯陽通大便。
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葯
升葯輕粉與鉛丹,砒石硼砂和爐甘。
升葯辛熱有大毒,外用拔毒除膿腐。
5
中藥歌
中藥主有幾性能?四氣五味及歸經。
還有升降與浮沉,有毒無毒統而稱。
四氣歌
四氣寒熱與溫涼,寒涼屬陰溫熱陽。
溫熱補火助陽氣,溫里散寒功效彰。
寒涼清熱並瀉火,解毒助陰又抑陽。
寒者熱之熱者寒,治療大法此為綱。
五味歌
五味辛甘苦咸酸,治療作用不同焉。
辛行氣血主發散,甘和補中急能緩。
苦燥降泄能堅陰,咸能潤下且軟堅。
酸能固澀又收斂,淡滲利水要記全。
六陳歌
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及吳萸。
六般之葯宜陳久,入藥方知奏效奇。
中藥七情歌
相使一葯助一葯,相須互用添功效。
相殺能制它葯毒,相畏毒性被制限。
相反增毒要記牢,相惡配伍功效減。
單行無須它葯配,七情配伍奧妙顯。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
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十九畏歌
硫黃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蔘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順逆,製藥配方莫相依。
妊娠服藥禁忌歌
斑蝥水蛭及虻蟲,烏頭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銀並巴豆,牛膝薏苡與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蟬蛻黃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及通草,瞿麥乾薑桃仁通,
硇砂乾漆蟹爪甲,地膽茅根都失中。
6
諸病主治葯歌
一、疼痛主葯
風濕遍身肢節痛,從來羌活最有功。
川芎胸痛藁巔頂,芍朴同消腹內痛。
臍下青皮黃柏好,腰間杜仲古法呈。
吳萸心痛胃草蔻,脅痛柴胡妙絕倫。
血刺當歸氣刺殼,甘草稍治莖中痛。
二、氣血主葯
去痞原來枳術直,胸中氣痞需陳皮。
腹中窄狹蒼朮施,中濕二術皆用之。
當歸治血參補氣,行血川芎用最奇。
破死血分桃仁好,延胡調血更甚施。
木香善能調諸氣,破滯氣需殼青皮。
六郁蒼朮附主之,氣虛盜汗用黃芪。
三、上中下三部見血葯
三部見血如何治,上用防風中用連。
下部地榆甚為主,俗語名為斷紅丸。
四、三焦濕熱主葯
上焦濕熱用黃芩,中焦濕熱用黃連。
下焦防己龍膽柏,濕熱發黃用茵陳。
五、十二經絡瀉火用藥
十二經中皆有火,須知何葯瀉何經。
黃連瀉火知母腎,肺與大腸梔子芩。
石膏瀉胃白芍脾,肝膽黃連柴胡尋。
小腸木通膀胱柏,三焦亦用梔柴芩。
梔子能瀉屈曲火,瀉無根火需玄參。
六、十二行經主葯
太陽小腸足膀胱,下用黃柏上用羌。
三焦肝膽心包絡,少陽厥陰青柴良。
手明大腸足明胃,升麻白芷石膏當,
脾經白芍肺桔梗,心腎知連妙義長。
7
十二經補瀉溫涼引經葯歌
心經
問君何葯補心經,遠志山藥共麥冬,
棗仁當歸天竺黃,六味何來大有功。
玄參苦,黃連涼,木香貝母瀉心強;
涼心竹葉犀牛角,硃砂連翹並牛黃。
溫心藿香石菖蒲,引用細辛獨活湯。
肝經
滋補肝經棗仁巧,薏苡木瓜與貢膠;
瀉肝柴胡並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黃連,龍膽草,車前甘菊涼肝表;
溫肝木香吳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脾經
補脾人蔘綿黃耆,扁豆白朮共陳皮。
蓮子山藥白茯苓,芡實蒼朮甘草宜。
瀉脾葯,用枳實,石膏大黃青皮奇。
溫脾官桂丁藿香,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涼脾葯,白芍升麻引入脾。
肺經
補肺山藥共麥冬,紫苑烏梅與參苓。
阿膠百部五味子,棉州黃耆更湊靈。
紫蘇子,與防風,澤瀉葶藶瀉肺經。
更有枳殼桑白皮,六味瀉肺一般同。
溫肺木香冬花尋,生薑乾薑白蔻仁。
涼肺黃芩與貝母,人溺山梔沙玄參。
馬兜鈴,瓜蔞仁,桔梗天冬必去心。
引用白芷與升麻,連須蔥白用幾根。
腎經
補腎山藥甘枸杞,螵蛸龜板與牡蠣,
杜仲鎖陽巨勝子,山萸蓯蓉共巴戟,
龍虎骨,懷牛膝,五味菟絲與芡實,
再加一味懷熟地,共補腎經十八味。
瀉腎不必多求方,知母澤瀉兩相當。
溫腎肉桂並附子,鹿茸故紙海沉香,
亦溫腎,膃肭臍,涼腎知柏地骨皮,
再加一味粉丹皮,引用獨活肉桂奇。
胃經
補胃需用蒼白朮,半夏扁豆綿黃耆,
芡實蓮肉共百合,山藥還加廣陳皮。
瀉胃火,亦如脾,再加一味南枳實,
更添芒硝與大黃,多加石膏謝更急。
溫胃木丁與藿香,益智吳萸與良姜,
香附白肉草豆蔻,厚朴胡椒生乾薑。
涼胃葛根條黃芩,滑石黃連玄花粉,
知母連翹石膏斛,梔子升麻竹茹尋,
十三味葯涼胃火,白芷升麻引胃藥。
膽經
補膽龍膽與木通,柴胡青皮瀉膽經。
溫用陳皮製半夏,更加生薑與川芎。
涼用竹茹與黃連,引用盡皆同肝經。
大腸經
問君大腸何葯補?左旋牡蠣白龍骨,
桔梗米殼訶子皮,山藥肉蔻並蓮肉。
川大黃,南檳榔,枳殼石斛瀉大腸,
再加芒硝桃麻仁,蔥白三寸瀉更強。
乾薑肉桂吳茱萸,三者同時能溫腸,
引葯盡皆同胃經,槐花條芩涼大腸。
小腸經
小腸石斛牡蠣補;瀉用木通共紫蘇,
連須蔥白荔枝核,同為瀉劑君知否。
小腸要求溫,大小茴香烏葯根。
涼用黃芩天花粉,引用羌活與藁本。
膀胱經
橘核菖蒲補膀胱,益智續斷龍骨良,
瀉用芒硝車前子,澤瀉滑石石葦幫。
溫用烏葯並茴香,涼用黃柏生地黃,
甘草梢,亦屬涼;引用盡皆同小腸。
三焦經
滋補三焦用益智,更加甘草與黃耆,
瀉用梔子並澤瀉,溫用姜附頗有益。
原石膏,地骨皮,清涼三焦功效急。
引入三焦不用別,葯與肝膽無差異。
心包經
地黃一味補包絡,瀉用烏葯並枳殼。
溫肉桂,涼梔子,柴芎青皮是引葯。
8
中藥藥性聯訣200味
中藥藥性聯訣,是某一味中藥與另一味中藥合併使用取得顯著療效,漸漸形成固定配伍,當然,中藥配伍也有三味四味不等,這裡主要介紹二味中藥聯訣使用的顯著療效。
★麻黃表汗,平喘利水;桂枝解肌,通陽溫經。
★荊芥清頭透疹,除崩療衄;防風祛風勝濕,去癢止痙。
★細辛散寒止痛,溫肺化飲;白芷燥濕通竅,止帶排膿。
★桑葉疏風熱,清肝涼肺;菊花抑木火,解毒消癰。
★疏逆和中,散風透疹,薄荷當使;解表祛風,止驚明目,蟬蛻可充。
★葛根升脾胃清陽,解肌而療消渴;花粉療熱病傷津,潤肺兼治癰腫。
★柴胡舒肝鬱,昇陽而和表裡;升麻舉下陷,清熱能透疹形。
★石膏解陽明實熱,止渴除煩;知母去氣分溫邪,潤燥清金。
★犀角涼血止血,安神瀉熱;羚羊平肝明目,熄風定驚。
★清熱澡濕、瀉火解素,三黃歸經有異;散寒暖胃、溫肺止咳,三姜功用或同。
★銀花連翹,清熱解毒,為瘡家聖葯;地丁公英,消腫散結,乃癰瘍剋星。
★梔子瀉肝經鬱結;茵陳利濕熱黃疸。
★夏枯草清肝明目,軟堅而療瘰癧;石決明平肝潛陽,鎮靜而醫頭眩。
★牡丹皮破瘀,涼血解毒;龍膽草除濕,利膽瀉肝。
★涼血止血,化瘀消腫用大薊小薊;辟瘟解毒,清熱退黃用青葉板藍。
★豆根降肺胃火,又清喉嚨;射干解毒利咽,更祛痰涎。
★沙參天冬救肺燥之危;麥冬石斛濟胃陰之艱。
★玄參清熱養陰,解毒降火;牛蒡疏風散熱,清瘟利咽。
★澤蘭調和沖任,利水消腫;丹參活血化瘀,寧心除煩。
★青蒿退陰虛骨蒸而截瘧;鱉甲善滋陰潛陽而軟堅。
★銀柴胡連,屬退虛熱消疳疾之品;大黃芒硝,為逐積滯瀉腑實之用。
★津枯便秘,用麻仁李仁;熱毒下痢,取秦皮頭翁。
★佩蘭醒脾開胃,暑濕可祛;藿香化濕和中,霍亂能定。
★滑石解暑,滲濕利尿;冬葵增乳,滑腸消腫。
★竹葉清小腸,除煩止渴;燈芯降心火,利竅通淋。
★陳皮理氣,健脾除濕;半夏降逆,消痰寬胸。
★杏仁止咳平喘,能潤腸通便;貝母潤肺清熱,療咳痰帶紅。
★前胡白前,宣肺之壅塞;紫苑款冬,療久咳之喘鳴。
★桑皮瀉肺利水;百部潤肺殺蟲。
★甘草解百毒,祛痰止嗽;桔梗利咽喉,宣肺排膿。
★南星療中風痰壅及胸膈痞悶;白附滌風痰停滯與偏正頭疼。
★蘇子溫寒化飲,利膈寬腸;白芥溫寒化飲,搜痰止痛。
★山楂消瘀爍肉;神曲化食去膨。
★麥芽克麵食,回乳除煩;內金療食積,止溺澀精。
★砂仁溫胃,醒脾止瀉而安胎;白蔻止嘔,行氣化濕而和中。
★白朮補脾胃虛弱,利水固表;蒼朮療濕滯中焦,明目祛風。
★山藥實脾胃,兼益肺而固腎;扁豆祛暑濕,且和中而化濁。
★丁香溫中,補腎陽之不足;柿蒂止嘔,療胃氣之失和。
★旋覆葯降逆,消痰行水;代赭石鎮肝,涼血止血。
★附子逐寒濕,為救逆回陽要葯;肉桂補命門,療痼冷沉寒之痾。
★吳萸除胃冷,療厥陰之頭痛;烏藥行滯氣,溫下元之寒懦。
★延胡活血行氣,除內外之痛證;川楝止痛殺蟲,解肝木之郁遏。
★良姜蓽茇溫胃散寒;橘核茴香理氣治疝。
★木香理氣滯又能止瀉;香附調經血功在舒肝。
★枳實破氣削積,消痰散痞;厚朴行氣燥濕,降逆平喘。
★使君檳榔消蟲積、行滯利水,功有不同;山萸覆盆補肝腎,收斂固澀,替代從權。
★金櫻子斂脾腎,澀腸而止遺瀉;桑螵蛸補腎陽,縮尿又固精關。
★蓮子芡實,皆屬補脾澀精之品;龍骨牡蠣,總領安神固澀之先。
★人蔘黨參,益氣和中,功有大小;女貞旱蓮,補肝益腎,效有所專。
★黃芪補中土,衛陽實表而托瘡;鹿茸添精血,益氣扶弱固下元。
★黃精養陰潤肺,補脾益氣。首烏補血生精,解毒通便。
★阿膠生血止血,治勞嗽吐紅;龜板滋陽潛陽,療腎憊骨軟。
★生地涼血清熱,消渴能止;熟地養血滋陰,精髓可添。
★白芍斂陰養血,抑肝陽而緩急;赤芍清熱冷血,破瘀滯而瀉肝。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潤腸;川芎活血行氣,止痛祛風。
★靈脂蒲黃,止血化瘀;桃仁紅花,活血調經。
★益母通經利水;艾葉止崩暖宮。
★瓜蔞化熱痰,寬胸散結;薤白導瘀滯,通陽止痛。
★山甲不留通經下乳,排膿散結;蘆根茅根清熱涼血,益胃生津。
★側柏藕節涼血止血;白及三七生肌住紅。
★地榆涼血止痢,治燙火創傷。
★槐角清肝潤腸,療痔瘺腸風。
★乳香沒藥,皆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之效;海藻昆布,共奏軟堅散結、消痰療癭之功。
★瀉水逐飲,消腫滿用大戟甘遂;破血行氣,除積聚求莪術三棱。
★茯苓健脾寧心,共豬苓更利水道;澤瀉專攻下焦,得木通尤善通淋。
★車前子祛痰明目而利水;薏苡仁健脾滲濕而排膿。
★扁蓄瞿麥利下焦之濕熱;金錢金砂除結石之痛疼。
★烏梅斂肺澀腸,生津安蛔;五味益氣寧心,止嗽固精。
★麻黃根浮小麥療自汗盜汗;椿白皮五倍子主泄利漏崩。
★平肝熄風、通絡去痹當用天麻;清熱潛陽、降止痙必取鉤藤。
★地龍療高熱驚抽,平喘而活絡;僵蠶祛頭風邪頭痛,定癇而止痙。
★全蠍蜈蚣熄風通絡,消瘡瘍毒腫;遠志棗仁寧心安神,療虛煩多夢。
★硃砂鎮心定志,兼治咽喉;琥珀活血安神,水道可通。
★鬱金行氣解郁,涼血而療黃疸;菖蒲化濕開胃,醒腦又治耳聾。
★冰片療中風痰厥,外治喉科眼科;麝香療心脈瘀阻,尤擅開竅醒神。
★祛風濕療寒痹用羌活獨活;補肝腎益筋骨選續斷寄生。
★杜仲壯筋骨而安胎,滋腎育肝;牛膝強腰腳而通淋,引血下行。
★木瓜舒筋活絡,和胃化濕;防己祛見除濕,利水消腫。
★枸杞子菟絲子補肝腎以明目;威靈仙五加皮利關節而舒筋。
★狗脊強筋壯骨;骨脂溫脾暖腎。
★秦艽祛風濕又退虛熱;絡石通經絡而療喉疼。
★羊藿益腎陽,療肺腹虛喘;仙茅補命門,去脘腹冷痛。
★治骨軟、添精用巴戟天;起陽痿、潤腸用肉蓯蓉。
★藥物常用二百味有奇;聯訣藥性賦文止意未終。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