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有一個愛哭鼻子的小孩,恭喜你,那是好事!

很多父母似乎都接受不了孩子哭,總有家長問我,孩子太愛哭了怎麼辦?

「我家孩子特別愛哭,一言不合就大哭,每次哭得我實在心煩,究竟該拿一個愛哭的小孩怎麼辦呢?」

其實,孩子的哭是一種表達情緒的重要方式

孩子大吵大鬧,背後有很多不同的情緒類型:難過、受委屈、對自己的能力失望、痛苦、沒有自信、焦慮、想要表達反抗、期望沒有被滿足……

相對於笑,哭更接近於孩子的本質

哭使得孩子在面對自己弱小的基礎上,從中恢復過來變得更強大,這是一個在接受自己是有限的過程。在孩子需要釋放感情的時候,父母要理解、接納ta,做到「共情」,即共享情緒:理解對方,並做出積極行動,讓對方真正感受到你的理解和關懷。

一個人的情商中有一個很大的決定因素就是情緒敏感力

父母對於孩子表達情緒時「共情」的態度,這些對於孩子未來情商的養成、與己相處、與人溝通上,都提供了很大的成長機會。

曾經我也是個到處滅火的「消防員」。

每當聽到小花哭,第一反應是趕緊讓她別哭了

處理的方式要麼是責怪,要麼是妥協,彷彿整件事情的過程和結果都不重要,讓孩子別哭了才是目的。

漸漸地,我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我們不能因為阻止孩子哭,而放棄我們的原則和底線去妥協,我們可以去做的是:接納他們無法得到滿足時用「哭」來發泄

 

15380859227607.jpg

 

哭 ≠ 無理取鬧

在我們自己的小時候,那種難受的負面情緒常常會遭到大人們的否定;長大后的我們,也會把哭認定成一種「錯」的情緒,是一種用來對付大人的「報復情緒」。

因此,孩子一哭,我們就覺得煩,認為他們在無理取鬧。

事實上,他們正在通過「哭」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別哭,你是男子漢!」

「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說了不準哭聽到沒。」

這些是我們經常會聽到的話。其實,哭,是孩子的天性,是他們的一種本能。一個不發脾氣的乖乖小綿羊,才不是我們想要的。哭,是在他們承受不了這個年紀該有的痛苦時,應當有的一種發泄方式。

孩子的哭,應當被「鼓勵」

這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我們不應該去阻止孩子,而是引導他們去「沒有恐懼地」「勇敢」地表達。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哭呢?如果強力地去制止孩子哭,會導致他們變得不自信。

在送小花去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常聽見有家長在門口對著正在哇哇大哭的孩子喊道:「你別哭了!再哭幼兒園老師就不要你了!」

這樣類似的情況有很多,公園裡,當一個孩子摔了一跤,大人會把ta抱起來,說道:「寶寶不哭,你最堅強了是不是?」此時,孩子一般會哭得更厲害,心理活動:我就是疼!我就是想哭!變得更委屈、哭得更厲害。

最後演變成大人的不耐煩和火大:「你再哭我就走了啊!」孩子被嚇到只能選擇停止哭泣,但是情緒背後的根本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1538085922881.jpg

 

孩子被動地停止了哭,負面情緒並沒有得到釋放,而是增加了幾絲恐懼心理:我要是哭了爸爸媽媽會討厭我、會不要我……

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他們無法自己選擇「哭」來化解情緒,長久以往,孩子會變得缺乏自信、謹小慎微、內心越發弱小。

會堅強地忍耐自己的眼淚或許是件好事,但是我更加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快樂,可以放肆地笑、放肆地哭,不要把痛苦和難過憋在心裡,希望孩子能明白,即使大人生氣了讓你哭泣,但我們還是愛你的。

鼓勵給予了孩子們有一個去感受、表達、梳理情緒的機會,依靠自己的力量,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走出情緒,這樣的孩子才會擁有更強大的內心

接納孩子的情緒

接納是不批判、不抗拒,學會接納孩子們想要「哭」的這種情緒。所有情緒都是一種能量,它會來也一定會走。

小花很愛吃樓下咖啡廳的小蛋糕,那天我為了獎勵她買了兩塊,她吃完兩塊還想繼續吃,我拒絕了她。

接著她就開始各種表演:親我、抱我、央求我、撒嬌……「不可以,吃多了你牙齒和腸胃都會不好的。」小花的表情瞬間不好了「媽媽,我就再吃一點點……」「不可以。」我的態度很堅決,這句話彷彿是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小花的眼淚瞬間爆發了。

「我知道小蛋糕很好吃,也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但是你一定不可以再吃了,如果哭可以讓你好受一點的話,那你自己哭一會兒吧!」

閨蜜在我旁邊看了覺得很奇怪,什麼?你竟然讓她哭?我笑了下:「就是因為是親媽,才會讓她哭呀!」我可以接受你用「哭」來表達不滿,但不會接受你把「哭」當做自己的武器來獲得滿足

 

15380859244271.jpg

 

大部分家長可能會選擇妥協、或者強力阻止、轉移注意力來打消孩子的「哭」。

但是,孩子們的這些負面情緒並不會因為大人的不允許、不接納就消失不見,而是會深深被埋藏在孩子們的潛意識裡,在以後發生類似的狀況時,這些原本的負面情緒會又被觸發。

小孩子往往擁有一種特殊能力:開心了就笑,不高興了就哭,哭完之後會雨過天晴。

所以,我們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單純地和這些情緒和諧相處,全然地去感受,讓它自然流動

關於正確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霍思燕在《媽媽是超人》中有個教科書式的表現。

當嗯哼在房間赤腳走路時,不小心踩到了一個尖銳的玩具,瞬間哇哇大哭起來。

霍思燕第一反應是問踩到了什麼呀?

可是嗯哼沒有理她,她便走過去,拿起弄疼嗯哼的零件給他看,可嗯哼根本不想看,邊哭邊把東西狠狠地扔出去。

 

1538085925198.jpg

 

霍思燕認真查看了嗯哼的腳,真的被那個小零件給劃破了皮,血都要滲出來了。

她便彎腰給嗯哼吹氣,感動深受地說:「太疼了,真的太疼了!」同時,把嗯哼扔掉的東西撿了起來,

「天哪,太疼了,我們去看看那個東西。不要生氣扔掉,扔掉了可能不小心又會踩到。碰到這樣危險的東西,一定要拿給媽媽或者老師,把它扔到垃圾桶里或者放到高的地方,要不然一會兒忘了,可能又會踩到。」

最後,霍思燕把東西放在自己腳底也猜了一下,「東西不可以隨便亂扔,要是媽媽也踩到,會和你有一樣的痛苦。

太疼了,完全能感受到你剛才那麼痛。」嗯哼也很暖心地說:「那你就快點拿開。」隨後,嗯哼的情緒終於穩定下來了,從大聲哭喊到平靜下來,只不過用了短短几分鐘。

 

15380859253909.jpg

 

與孩子「共享情緒」

當小花想要玩一樣很危險的東西,我不讓,她很悲傷地開始哭起來,我試著這樣跟她解釋:「你是不是生媽媽的氣了,因為我不讓你玩火柴;看你不高興,我也很難過的,但火柴真的不能給你玩,等你長大了我再告訴你怎麼用好嗎?你實在不開心就自己哭一會兒,但是別太久好嗎?」

一般我說完這樣一段話小花基本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自己啜泣了會兒,便去做別的事了。

幫助孩子找到情緒的邊界,小花學會了主動告訴我她的不高興,也學會了察言觀色,對其他人的情緒也會很敏感,會揣摩自己是不是惹人生氣了,時不時悄悄問我:「媽媽,你是不是生氣了。」

讓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情緒后,要讓ta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能夠說出自己是憤怒的或是悲傷的……在這些基礎上,逐漸的去理清情緒,其實這就是在構架ta的情緒邊界。

孩子本身就應該成為自己情緒的管理者和監控者

讓孩子自己去感受情緒,去接受情緒,讓孩子學會和情緒相處,做自己的情緒主人。

家長要做到和孩子「共情」,即「共享情緒」。

讓孩子感受到,此時大人的情緒和ta處於相同的位置,大人理解並接納ta;通過了解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以及什麼是孩子能接受的語言和行為,來體會孩子的情緒,跟他們的情緒在一起。

 

15380859254354.jpg

 

孩子喜歡在家人面前表達全部情感,是因為這時候他可以被傾聽和理解。

孩子被理解的越多,那麼以後在外面他就會變現得越好。孩子的情緒敏感力得到提升,對未來情商的形成也很有利,人生也會更加幸福。

哭,作為孩子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只要我們採取積極正確的態度,讓每一次的宣洩都成為一次成長。

如果當孩子和最親近的你們發泄情緒時,請讓ta放肆地哭一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