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三步,就能幫孩子改掉「暴脾氣」,長大以後更有出息
孩子發脾氣時,你是怎麼想,又是怎麼做的?
我先來「自曝自泣」一下:我家那個小傢伙發脾氣的時候,真的是把我煩死了,人不大,嗓門倒不小;一個不順心,這小傢伙就大吼大叫,如果不哄他,立刻就哭鼻子發脾氣,哭得昏天黑地,把鄰居都能給招來。
我也知道,跟小孩子鬧矛盾可不是我這個寶媽應該乾的事,但實在是忍不住啊,分分鐘氣得我都想哭,又不敢使勁打,又不敢用難聽的話罵,我還能怎麼辦?
「每次我家孩子鬧情緒時,我一點都不生氣,因為我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大腦整合的機會。」
在《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中,魏坤琳如是說。
對於魏坤琳,看過《最強大腦》的朋友們應該都有些印象,副教授,帥氣,學霸……這些貼在他身上的標籤構成了一個完整的「Dr.魏」。
而在他的書中,我得到了許多關於孩子哭鬧、發脾氣的知識。
原來,孩子哭鬧從生理上是有大腦發育不均衡的原因,理智腦落後於情緒腦,因此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正確的培養方法,應該是同步培養孩子的理智腦與情感腦,引導孩子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
只需三步,就能幫孩子改掉「暴脾氣」,長大以後更有出息:
第一步:描述情緒
引導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首先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情緒的存在,意識到自己產生了何種情緒。
當孩子發脾氣時,首先向孩子提問,問他「現在是怎樣的感受」「是不是生氣了」「生誰的氣」。
這一方面是在引導孩子描述情緒,另一方面也是在安撫孩子,使他更快地恢復平靜。
當然,孩子未必能很好地描述出自身情緒,這需要做父母的多加引導,但切記一定要刨根問底,不能看到孩子不發脾氣了就不再詢問了。
第二步:認識情緒
空穴來風,萬物皆有其因果,當孩子意識到自己有負面情緒后,就要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寶爸寶媽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想想自己的情緒來自哪裡,如何消除。
第三步:反思情緒
描述、認識過後,就要讓孩子開始反思自己的情緒。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復盤發脾氣的全過程,想象如果有哪個因素有變化的話是否還會發脾氣。
然後再引導孩子思考,自己如果怎麼做,可以避免引起自己壞情緒的事情發生,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這三步走,簡而言之,就是在孩子發脾氣時,幫助孩子理解情緒,找到情緒的成因,思考如何解決、未來如何避免。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教會孩子控制情緒,告訴孩子發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告訴孩子溝通的重要性。
描述,認識,反思,讓我們通過這三個步驟,引導孩子做「情緒的主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