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大吼大叫」真不好——8個方法幫爸媽擺脫「暴脾氣」
作為一個24小時隨時待命的媽媽:
你剛剛踢到了地上到處都是的積木;
你發現鞋子里全是餅乾渣;
你讓孩子關電視,但5分鐘過去了孩子還在看;
讓孩子趕緊上床,但你轉身回來孩子還在玩小汽車……
這種時候,忍不住發脾氣大喊大叫簡直太正常了啊!
煩躁的心情當然值得理解,但對著孩子吼過的父母,多半自己也不想吼,也知道這樣吼對孩子不好,只是「忍不住」,或者自己也不知道:孩子淘氣、犯錯的時候,除了吼,還能怎麼辦?
今天和爸爸媽媽們分享一些小建議,讓我們慢慢擺脫「大吼大叫」。
1、意識到:這沒有效果
提高聲音大吼大叫,並不能很好地解決孩子的問題、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反而很可能是:家長越吼越大聲,孩子越來越不當回事。
生活中,我們也很可能對同事有意見、對鄰居不滿意……但我們很少對同事和鄰居大喊大叫。
可為啥孩子讓我們不滿意,我們就那麼容易大喊大叫呢?
可能因為我們自己也是這樣長大的,於是我們覺得:「很多父母都這樣做,大喊大叫也沒什麼」。
但事實並非如此,大喊大叫貶低孩子,會破壞親子關係。時間長了,孩子就自動「屏蔽」這些聲音,「左耳進右耳出」。
2、用正常的聲音重複規則,比吼叫更管用
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牢牢地握住孩子的手臂跟他說:「亂跑很危險,請你慢慢走!」
這比遠遠地追著孩子大吼「不要跑」要有效得多。
有研究表明,現實生活中,無論爸爸媽媽是打屁股、大喊大叫,還是用正常的聲音說話,一個小孩在同一天內,有80%的可能犯同樣的錯誤,哪怕只在短短几小時內,也有50%的可能性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樣看來,小孩子重複犯錯很正常。所以從長遠來看:重複規則,而不是大喊大叫,才是更好,更有效果的策略。
3、暫停一下,深呼吸
上班、下班、洗衣服、做飯、清掃……從一件事到另一件事,這些日常做慣了的事情,確實很容易消耗人的耐心。
要是孩子這時候再給我們找找「麻煩」,我們很容易煩躁起來。
所以,不妨時不時暫停一下,深呼吸,注視這孩子的眼睛,給孩子一個大大的笑容,用這短短的幾秒鐘,為愛與連接創造一點空間時。
不然,我們這些操勞都是為了什麼呢?
4、給孩子下指令時,使用「堅定而溫柔」的語氣
說話越堅定越平靜,言語就越有影響力。
所以,給孩子發出指令、立規則的時候,用嚴肅的表情、溫和的聲音說話,孩子最有可能更快地掌握爸媽的要求。
爸爸媽媽甚至可以試試「耳語」,這可以有效地避免自己「大吼大叫」,因為,我們輕聲說話時,幾乎不可能發出憤怒的聲音。
5、設置明確規則,並遵循
只威脅、嘮叨,卻不執行事先說好的規則,只會讓孩子覺得我們大人在「虛張聲勢。比如:
「大寶,關掉電視。」
五分鐘后,大寶還在看電視。
「大寶,聽見我說話了嗎?關電視!要不媽媽不喜歡你了哈!」
5分鐘后,大寶還在看電視。而媽媽,真的能做到「不喜歡大寶了」嗎?
這完全是虛張聲勢嘛,這是爸爸媽媽永遠不可能做到的事。
所以,不如事先跟孩子說好:不遵守規則,將會承擔什麼樣的結果。
更重要的是:這個結果是爸爸媽媽真的能夠做到並接受的,而不是什麼「不喜歡你了」之類。
比如,設置一個1分鐘的鬧鐘,然後跟大寶說:
「大寶,鬧鐘一響,請你自己關掉電視,否則媽媽會來幫你關」。
6、期望越合適,安排越合理
不可否認,我們大人很多時候,對孩子的期望確實高了一些。
我們希望孩子老老實實地坐在汽車裡,希望逛商場的時候孩子能自己走得久一點兒,希望孩子不要跑不要跳,老實走路……
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孩子確實不能在汽車座椅上待太長時間;
就是只能在商場里走很短的時間;
就是喜歡跑跑跳跳、還不愛走大路……
所以,恰當的估計孩子的能力很重要,這樣我們就能做出更合適的安排,減少和孩子之間的「戰爭」。
比如,盡量在網上購買日用品,減少去商場的時間;出遊的時候少安排幾個景點,盡量減少路程上的時間;每天給孩子安排一定的戶外運動時間,讓他們有機會跑跑跳跳,釋放體力。
7、多關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
孩子們很希望的到父母的關注。
如果自己乖乖的時候沒得到關注,孩子也會通過「搗亂」來博取父母的關注。
而生活中,我們確實容易「忽視」孩子乖乖的樣子,比如,當孩子自己安靜地在旁邊玩玩具時,我們大人難免鬆一口氣,覺得自己終於可以歇會兒了。
可要是孩子拿著玩具亂扔了,我們肯定急急忙忙跑來,對著孩子大喊「不能扔」!
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大喊、指責,也是一種關注。
為了得到這樣的關注,孩子「不惜」搗亂。
我們的大喊和指責,正好強化了孩子這樣的行為。
所以, 不如把關注點換一換。
孩子好好玩的時候,及時關注、讚美;孩子做一些不危險、無傷大雅的壞事時,假裝沒看見。
孩子會因為爸媽的關注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去多重複那些能得到父母關注的行為。
8、有良好的飲食和睡眠習慣
健康的孩子是最幸福的孩子。
有時候,父母可能低估了均衡飲食,以及良好睡眠時間表對孩子行為的影響。
有經驗的爸爸媽媽都知道,孩子飢餓或疲勞的時候,是最容易發脾氣、不講道理的時候。
而營養良好,生活規律,隨時知道自己接下來會做什麼的孩子,往往更有安全感,行為問題也較少。
另一方面,作為父母,我們自己的睡眠和飲食習慣越好,就越有可能保持冷靜,在開始大喊大叫之前提醒自己——深呼吸,暫停一下。